陝西有一特產,現在正是成熟收穫季,含有18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

安康市:又到拐棗成熟季

旬陽拐棗是陝西省安康市旬陽縣的特產。旬陽拐棗種植歷史悠久,種植技術成熟,種植面積大,拐棗原料量大質優,近年來,成為外地客商的搶購農產品,遠銷南韓、日本等國,拐棗潛在研發價值巨大,市場銷路看好。

陝西有一特產,現在正是成熟收穫季,含有18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

拐棗是一種同時出現在中國最有名的史書《詩經》、《史記》、《唐本草》中的一種植物,在我國利用的歷史久遠。學名枳椇,又稱拐棗。果柄今有許多雅號:拐棗、長壽果等。早在《詩經·小雅》中就有:"南山有枸"的詩句,據《辭源》解釋:"枸即枳椇,南山謂之秦嶺",用於古代達官貴人的宴席。《史記》上還提到“獨蜀出枸醬,多持竊出,市夜郎。”枸醬是當年蜀地出產的馳名商品,蜀人不顧禁令,偷偷走私到夜郎高價銷售,在漢代就是馳名商品,安康是前蜀國的地盤之一,目前旬陽保留的蜀河古鎮具有兩千年的歷史,是古代著名的商業碼頭。

陝西有一特產,現在正是成熟收穫季,含有18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

對拐棗的研究自古就有,對功效研究記載的很多,其中《本草拾遺》記載有:"止渴除煩,潤五臟,利大小便,去膈上熱,功用如蜜。是糖尿病的理想產品,",這裡的渴也就是古時候的消渴病,也就是現在的糖尿病。《滇南本草》記載有:"治一切左癱右瘓,風溼麻木,能解酒毒,去酒煩;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筋絡。小兒服之,化蟲,養脾"。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都對拐棗有濃厚的興趣。前蘇聯一位學者,對拐棗作過不少研究。他認為拐棗在地球上已有500~1000萬年的歷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果樹之一。

旬陽拐棗資源豐富,而且產量高、品質優,具有極高的醫用價值,其果實、葉子、更梗、種子及根等均可入藥,含有18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還富含鐵、磷、鈣、銅等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鹼。其果梗可以作為釀酒、製糖的原料,可作香檳、汽酒、汽水等飲料,還可以加工罐頭、密餞、果脯、果乾等精美食品,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旬陽拐棗的“果實”,其貌不揚,它沒有美麗的色澤,也無苗條的外形,而是棕灰色的,像彎彎曲曲的棒狀物,有如筷子般粗細。沒吃過它的人決不認為它竟可以吃,以至不屑一顧。可是,當你放在嘴裡細嚼慢嚥後,才覺得它味如棗,甜似蜜,醇香—甘美,真有點像葡萄乾呢!令人吃了回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