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特殊的歌聲來自可愛的人

五年可以創造什麼奇蹟?

在沙漠裡種出一朵嬌豔的花?

在加勒比海面豎起一座燈塔?

或者,讓生活在無聲世界裡的孩子唱出心中的話?


感動:特殊的歌聲來自可愛的人

無聲合唱團,唱出愛與平等。


類用音樂、繪畫和美食與這個世界連接與溝通,我們曾淺薄地以為,音樂之於雙耳,如同美食之於口,繪畫之於眸。後來聽到那些像是外星球或者海洋深處的天籟之音後,方感羞愧與震撼。

2018年8月4日晚·無聲合唱團·北京音樂廳


感動:特殊的歌聲來自可愛的人


這可能只是一場不到二十分鐘的演出。

可能只是一首歌,一段旋律,一個樂隊,一個合唱團。

但他們卻懷抱為整個社會的殘障人士構建一個平等尊重的國度的美好願景。

走到今天,經歷了整整五年。

我們可能從未真正意識到,“自信、平等、尊重”,這些總是被白底紅字寫在祖國大地

上的字眼,對於這個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來說,有多麼遙遠。

就像這條路對李博張詠來說是必須走的路一樣;無聲合唱團,將是藝術融入社會的一個歷史必然。

他們只是一馬當先,早一步將這種世人也許永遠不會聽到的聲音,放在了你我眼前。


感動:特殊的歌聲來自可愛的人


幸運的是,這條未知的路,他們走得並不孤獨:

音樂家蔡雅藝女士,通過優美空靈的洞簫,將中國最古老的音樂——“南音”——帶入了《無聲三部曲》。

國內頂級錄音師丁漫江老師,把孩子們接到自己的工作室排練,並陪伴到北京音樂廳現場,進行錄音、調音。

演出前的祝福VCR中,藝術評論家慄憲庭、廖雯夫婦對“無聲合唱團”的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給予了真誠的認可,他們也長期在幕後默默地支持著我們;

演員蔣雯麗、舞蹈藝術家金星共同道出了“無聲合唱團”的初衷:唱出愛、平等與夢想;

音樂家劉索拉說:“無聲合唱團向我們證明了,我們人類本身聽不見,也可以發出非常單純、好聽的聲音。”


感動:特殊的歌聲來自可愛的人


VCR只是一個縮影。演出之前的日子裡,“無聲合唱團”默默地感染著身邊許多相識的人。

8月4日當晚的演出,更是收穫了在場每一位陌生觀眾的支持與感動。

從第一個孩子唱出第一聲“啊~”,到所有表演者鞠躬致謝,現場觀眾從迷茫、到鼓掌、到感動、到落淚、到隨著演唱擊打節拍……二十分鐘過得太快。

演出結束,掌聲經久不息。舞臺上的孩子們聽不到掌聲,但能聽到觀眾的心聲。

演出最後,全場觀眾高舉雙手、伸出拇指,以孩子們的“語言”,表示他們的肯定。

這亦像是一場無聲的宣言:每個人,都有發出自己聲音的權利。


感動:特殊的歌聲來自可愛的人


李博和張詠說:藝術最終是通往自由和平等之地的。

無聲合唱團,架起了一座橋。


感動:特殊的歌聲來自可愛的人


感動:特殊的歌聲來自可愛的人

艾麗特窄角度投光燈控光更柔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