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老年人頻陷泛金融騙局,誰來為此買單?


科普|老年人頻陷泛金融騙局,誰來為此買單?


科普|老年人頻陷泛金融騙局,誰來為此買單?


科普|老年人頻陷泛金融騙局,誰來為此買單?


“養老山莊每年返利14%,老年人紛紛投入鉅額養老錢,不到兩年,發現上當受騙,血本無歸”,“買淨水機不花錢,多消費多返利,最後發現花巨資買了一堆劣質品”...

(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

正文共:881 字

閱讀時間: 3 分鐘

科普|老年人頻陷泛金融騙局,誰來為此買單?




科普|老年人頻陷泛金融騙局,誰來為此買單?


題圖:網絡配圖


類似的新聞不斷髮生,並且受騙的人當中,老年人居多,這讓我們不禁發出思考,為什麼老年人頻頻會陷入這種泛金融騙局,到底是誰的責任,誰該來為此買單?

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日益突出,整個養老產業市場需求巨大,前景廣闊。本該是老年人享受天倫之樂的地方,一些不法分子卻禁受不住利益的誘惑,鋌而走險,藉機渾水摸魚,一時間搞得養老市場烏煙瘴氣。

而老年人之所以成為泛金融騙局的重災區,歸根結底有三點原因。

1、貪小便宜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動輒返利10%以上,或者免費使用所提供商品,其實他們所利用的就是老年人貪小便宜的心理,但是正如有句話說的好,

“你看中的是人家的利息,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一開始也許得到了實惠與便宜,但是到最後往往都損失慘重。

因此在面對類似的騙局面前,老年人要時刻保持警惕,切記勿貪便宜,“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到時為時晚矣。

2、空巢心理


目前社會節奏不斷加快,年青一代終日忙於工作,陪伴父母的時間越來越少,“空巢老人”逐漸成為普遍現象。他們漸漸與社會脫節,對一些新生事物的辨別能力較差,同時子女在情感關懷上也有所欠缺,這就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再加上類似騙局對於老年人的針對性誘騙,這才導致老年人頻頻落入圈套。

作為子女,我們應該給予父母更多的呵護與照顧,幫助他們更好的融入這個時代。同時幫助父母辨別,共同築建“防騙城牆”。

3、監管困難


諸如此類的騙局大多比較隱蔽,且標榜著各式各樣的光鮮旗號,打著政策擦邊球,遊走在監管模糊地帶,讓人防不勝防,往往出現了嚴重後果才會引起各部門的注意。(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因此各監管部門應該徹查監管死角,做到“無縫監管”,摒棄“不作為”風氣,積極作為,這樣才能避免類似騙局的發生,防患於未然。

針對這種泛金融騙局,我們社會各方力量堅決不能姑息,要“嚴防死防”,“嚴查徹查”,守護好老年人的養老錢、血汗錢,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這是我們這一代人不懈努力的目標。


科普|老年人頻陷泛金融騙局,誰來為此買單?


內容來源:防騙大數據綜合千龍網,作者|紫衣伏筆,特此鳴謝!編輯校對:白茂生、花魁、不知火煮轉載聲明:請遵守CC協議,轉載不註明來源上黑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