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有哪些歷史名人呢?

老虎大王1


1946年5月18日,上海龍華機場。原上海市長錢大鈞在此歡迎他的繼任者―新任上海市長吳國楨。時年僅42歲的吳國楨被蔣介石委以重任,主政上海。


吳國楨,湖北建始人。少時聰慧,就讀於南開中學,與周恩來相識。周發起設立敬業樂群會,吳國楨擔任過該會童子部部長。後吳國楨進入清華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學習,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

1926年,吳國楨回國。先後在上海政治學校、外交部、北京國立政治研究所、南京政府外交部任職。時任武漢政治分會主任的李宗仁非常欣賞吳國楨的才華,委任他為湖北省稅務局長。在他的治理下,湖北財稅收入大增。不久,即出任漢口財政局長。28歲時,又就任湖北財政廳長。次年,改任蔣侍從室秘書,同年11月,出任漢口市長,年僅29歲。

吳國楨在任漢口市長期間,實施了很多市政建設。他拓寬了城市道路,修築了大型防洪工程―岱山排水站。吳國楨的政績得到蔣介石的認可。1939年12月,吳國楨出任重慶市長,在任期間,重慶的市政建設得到改觀。由於重慶大隧道慘案,吳國楨於1942年去職。

1942年,由於吳國楨有留美背景,改任外交部政務次長。後接替王世傑任中央宣傳部長。


1946年5月14日,吳國楨被任命為上海市長。在任期間,他興辦市政、改善市民住房、穩定金融秩序。小蔣上海打虎期間,吳國楨與小蔣產生矛盾。

1949年春,吳國楨以身體原因為由,向蔣提出辭呈。蔣再三慰留未果。5月,吳國楨攜眷赴臺。

12月,蔣為爭取美援,任命吳國楨接替陳誠出任“臺灣省政府主席”。蔣去臺後,開始培植蔣經國實力。吳國楨與蔣經國開始衝突不斷。

1953年,美與臺關係加強。吳國楨自知自己已無利用價值,他提出辭呈,要求赴美。起初蔣不同意吳去美,後在美國人和宋美齡的幫助下,吳國楨留下老父和幼子為質,始得成行。


12月,“總統府秘書長”王世傑被罷免,吳國楨被牽連其中,臺方稱吳套購外匯12萬美元,並在美報刊發《勸吳國楨從速回臺》一文,要求吳配合調查。

面對臺方指責,吳國楨在美髮聲。他接受專訪,稱此舉是臺方對他的陷害。他批評國民黨一黨專政,限制言論,並稱自己出走美國,就是因為不為蔣所容。1954年,吳國楨被開除黨籍,臺方要求引渡吳回臺查辦,未果。

1983年12月,吳國楨長子吳修廣教授回國講學。1984年,吳國楨接受鄧穎超等人的邀請,準備回國觀光。6月,81歲的吳國楨因病在美辭世,回鄉終未成行,終成憾事。


歲月是一條河流


這個我本人並不是湖北恩施的人,我這裡大概根據互聯網查詢到的資料來簡單的介紹下出生於湖北恩施的歷朝歷代較有名的歷史名人

一、宋朝

1.田九齡

今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容美鎮人,明嘉靖年間容美宣撫使田世爵第六子,被世人稱之為容美田氏詩人之鼻祖,為容美土司歷史上第一位詩人。著有《紫芝亭詩集》

2.田顏伊

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人,於宋朝宋真宗咸豐五年(1002年)因食鹽問題舉兵造反,後宋真宗得知其造反原因夔州轉運使丁謂與之會談,達成協議,“以粟易鹽”,並在宣恩立“鹹平石柱”為盟。從而施州的食鹽問題得到徹底的解決,同時,為民間商品交換開闢了渠道,減輕了夔萬等州人民轉運年糧之苦。

3.田世爵

今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容美鎮人,明嘉靖年間任湖廣容美宣撫使,死後被追封為宣武將軍。其與明嘉靖三十五年率兵參加抗倭鬥爭,歷時兩年,先後在浙江的嵊縣、三界、陰沙、後梅、丹陽、柘林、乍浦等地,與倭寇激戰,殺敵上千,生擒上百,建立東南第一功,受到胡宗憲的嘉獎。

4.覃伯堅

湖北恩施人,南宋時期施州行軍總管,史稱“覃將軍”

5.詹邈

湖北利川都亭裡銅鑼壩人,為宋哲宗元祐三年狀元。

二、元朝

1.覃毛

施南土司第一任司主,原任施州鎮邊萬戶府總管,後元至元二十三年開始實行土司制度時,元朝認為其久鎮施州,有功於國,隨封其為施南道宣撫司,成為施南土司第一任司主。

2.覃川龍

施南土司第二任司主,覃爾毛之子,由於其征戰有功,曾被朝廷封為施紹歸夔等處招討使司大元帥,為施州一代英豪。

三、明朝

1.牟承五

利川南坪龍洞坪人,明末諸生。利川古代著名的學者、教育家。

2.牟茂

生於元仁宗延佑七年(1320),死於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湖北利川、重慶萬州等地牟氏的始祖。至正十一年(1351),牟茂連連立功,被授予柳州城宣慰使之職。至正十七年(1357),明玉珍據蜀,佔施州,招降牟茂後又委其為劍南長官,仍管轄劍南,臨溪、黃水、楓木、石柱一帶土民。後因土、苗矛盾加深,戰亂連年不斷,牟茂復為援邊宣慰使,駐守石官峒。明洪武四年(1371),明玉珍歸順明朝,隨明玉珍歸順的牟茂,被明皇帝追封為榮祿大夫。

3.覃英

建南土司第一任司主,於明永樂五被冊封為忠路安撫使

4.田敬

忠孝土司第二任司主,被明太祖朱元璋授“永愛忠孝”缺角印信,欽賜司名“忠孝”

5.田耳毛

忠孝土司第一任司主,明洪武四年(1371),當時施州地區叛亂,田耳毛奉命征剿,1373年叛亂平息,朝廷論功行賞,封田耳毛為明威將軍,土司因此升級為忠孝宣慰司。

6.黃中

龍潭安撫司司主黃俊長子,為支羅峒峒長(支羅今為利川謀道鎮地),是土司族人反抗明王朝的驍將,其聯合四川萬縣、雲陽、奉節等地反明力量,揭竿舉義,並組成以黃中為首的反明隊伍,設衙門,修關隘,練兵勇,結寨船頭寨,黃中鼎盛時期勢力範圍東至湖北約300裡的恩施,西、西北至四川萬縣、雲陽、奉節一帶,分別相距300裡左右。黃中不僅重兵事,而且也重文事,還實行過開科取士,支羅印盒子大丘有蔡狀元墳墓,傳說為黃中考錄的狀元。後與明王朝分廷對抗達30餘年之後,被明王朝徹底剿滅,峒寨被攻破,黃中被監解撫院,後判發配邊關,不知其終。

三、清朝

1.黃玉山

今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蛇盤溪人,系“鐵血英雄會”義軍後勤總長,革命義士。1911年5月2日(辛亥四月初四),黃玉山在黔江縣城西關外與楊松柏同時遇害,時年62歲,臨刑時神色自若,大聲說:我為革命而死,必能留名千古,只可惜未能親眼看到革命成功!”

2.汪古珊

今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螞蝗壩人,系一代名醫。著有《醫學萃精》,被醫家視為珍本。

3.伍昌臣

今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板場鄉伍家臺人,是宣恩“貢茶”的首墾者。清乾隆年間,因獻茶有功,皇帝賜御匾,文曰“皇恩寵賜”。

4.田旻如

今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容美鎮人,為容美土司末代土王。著有《永常住碑記》、《保善樓記》等文。

5.田玄

今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容美鎮人,是容美宣慰司的“土王”詩人,反清復明的義士。清順治三年(1646年),居職二十二年的田玄見南明節節敗退,竟憂憤而卒,享年五十六歲。南明賜贈太子太保後軍都督正一品職,諡武靖。

6.陳連升

今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鄔陽關人,清嘉慶年間任鶴峰州清軍千總,後調任保康營守備。道光年間遞升廣西左江鎮都司、廣東連陽營遊擊、增城營參將、三江協副將。陳連升可以說是清“抗英英雄”,鴉片戰爭時期他奉命鎮守號稱“虎門第一隘”的沙角炮臺,後在英軍猛烈的進攻下,因為死戰不退而壯烈犧牲。陳連升犧牲後,廣東人民為其建造專祠,立“節馬碑”石刻,至今猶存。

7.陳連陞

湖北鶴峰人,因鎮壓川楚陝白營教起義及湖南、廣東瑤民起義有功,累擢曾山營參將。1839年率部打退進攻珠江口官湧山的英國侵略軍,擊毀兵船一艘。次年又親率戰船5艘,兵勇3000,在友穴島西南海面圍殲英軍。後調守沙角炮臺時,由於欽差大臣琦善不予增援,以致彈盡,乃身先士卒與敵肉搏,終因寡不敵眾,力戰陣亡。後人為紀念其父子,在沙角山麓建昭宗祠。

8.康代裕

今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和平鄉人,參加了辛亥首義。他與呂大森等在施南成立“日知會分會”,進行反清活動,不久,赴武昌參加辛亥首義。後被清軍巡防營管帶朱揚武所害。

9.黃楚昌

沙溪宣撫使司第九世,執政於清康熙、雍正年間,是利川境內諸土司中特別重視教育發展的司主。其在位期間設立官學,舉賢為師,納生課讀。並在理政之餘,自與講解,並教弓馬,力授生徒,在他的努力下,使當時不少年青人學有所成。不少學生赴彝陵考試,獲文武游泮者20餘人。

10.朱福隆

利川元堡馬橋壩人,光緒四年(1878),克復新疆吐魯番城擢總兵,光緒五年(1879),新疆南北路一舉蕩平,賞給三代一品,封典,可以說他是左宗棠收復新疆的一大功臣

11.劉玉成

湖北施南府利川縣南六堡人,清代社會慈善人士。他一生為人正直,剛正不阿,愛民如子,其用畢生精力修築一條從咸豐黃金洞金洞寺至利川市元堡鄉將家橋連接川、湖兩省的經絡主幹人行大道,全程50公里,建石拱橋3座(高橋、小拱橋、步清橋),為此,光緒皇親下“聖旨”嘉獎,湖北武昌全省藩王院影公大人題贈“節孝可風”和欽加三品御郎。湖北利川縣正堂陳王題贈的“敬姜遺範”兩塊精製牌匾,以表慶賀。他變賣家產,為當地百姓修橋補路,為官府之重視,百姓之頌揚,後人之敬仰。

12.李祖盛

湖北省利川市柏楊壩鎮大水井人,曾做過貴州省兩縣知縣,可以說是一位大大的清官,在任二任,後人稱之為“三老爺”,李祖盛心地善良,為人正直,恪守嚴訓,處世和平。因治理有方,社會秩序安定,當地一位資深年高的秀才子,組織數千人,針刺中指,滴血請人代寫簽名,用白大綢布製作一份“萬民泣血書”,送到貴州省巡撫衙門,以是頌揚“治縣有方”的有功之臣李祖盛。

13.牟奇麟

利川縣小河人,生前曾任鶴峰縣知縣。其在辭官還鄉之後,在利川小河繼續從事教育,由於其學識淵博,教學有方,桃李滿天下,其中當地周氏家族的子弟考取進士、舉人的人甚多,都是出自於他所教育之成果,故百姓稱為“周家頂子牟家根”。

14.江海

利川建南中部營化香臺人,利川清末著名石刻工藝雕刻大師。據查,柏楊壩大水井建築群落的掌墨師就是江海。

15.陳世凱

湖北利川人,清初軍中名將,號稱“陳鐵頭”。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一月,陳世凱入朝受命在旦夕回任後,於十二月疾作身亡。皇上得知陳世凱病逝,認為他“效力行間,茂著勞績;簡任提督,居官素優,忽聞溘逝,深為軫念,下部議敘”。派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侍衛馬武奠茶酒,按朝廷舊例賜予厚葬,並賜諡號“襄敏”。

16.李耀瑚

湖北利川人,雲南省易門縣知縣,社會鄉賢,其為官一生清廉。庚辰年春季,任雲南景東直隸廳同知,其廳下轄三個土司地域,李耀瑚恩威並舉,軟硬兼營,夷民畏服。在任期間該地區經常發生瘟疫,百姓苦不堪言,他多方組織藥材及醫生,為百姓施藥問診,救活無數百姓。

17.潘潤之

湖北利川人,清廷利川外任官員,社會鄉賢。

18.顏明山

利川市汪營鎮人,農民起義首領,反洋教鬥志。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顏明山因組織農民起義,攻打利川縣城,反對帝國主義利用宗教對中國進行肆意掠奪,於1900年被清政府殘酷殺害。

19.牟大寅

湖北利川大塘人,為建南牟氏土司牟酋蠻之後裔,清初武將,以悍勇著稱,利川土家族人在清朝官階最高者。牟因屢次立功,擢浙江定海總兵左都督,累授驃騎將軍、榮祿大夫之職。康熙二十年,皇封三代如其官,次年升授松江提督。

20.牟文綬

湖北利川涼霧散水人,明未清初累建戰功的軍中名將。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下京師,牟文綬追隨桂王朱由榔,圖謀恢復。桂王封牟文綬為五省軍務提調,管轄漢土官兵,兼太子太師,並授鳳陽侯。牟文綬一生戎馬倥傯,萬曆中至崇禎末的20年裡,基本上是在為朝廷鎮壓農民起義。甲申之變後20年中,作為明朝重要的軍事將領,他立志保明抗清,於朝廷可謂是忠心不二。

四、近代

1.黃在漁

出生於湖北省恩施市,1951年1月入伍,1954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副班長、班長、副排長、指導員、參謀、連長、營長、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副師長、副軍長、副軍長兼師長、軍長、守備區司令員等職。曾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被志願軍政治部榮記一等功,並授予二級戰鬥英雄稱號。1988年9月被授於少將軍銜。曾當選為第五屆、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2.姚順成

湖北省來鳳縣龍咀施南坪人,1934年5月於龍山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經歷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所任二軍團五師十五團戰士、班長、排長、連長,八路軍三五九旅營長,總後勤部騎兵大隊大隊長等職。1947年轉業到地方,先後擔任河北省灤縣,豐潤縣財政稅務局長,唐山市財政局長,承德地區財政稅務局副局長、承德市財政局副局長等職。

3.杜如珊

利川謀道鎮大興鄉楊柳村人,書法雕刻家。1947年9月,杜如珊參加修築四川萬縣至開縣公路時,開山放炮,不幸被飛石擊中殞命,時年49歲。

4.丁鹹熙

利川團堡鎮官田人,著名中醫

5.黃道生

利川元堡鄉理智坳人,利川籍著名中醫

6.蔣登榮

利川元堡鄉馬橋人,著名中醫

7.馬元凱

利川謀道長坪舊寨壩人。中國國民黨黨員,利川民國時期林業專家。著有《林業製造學》、《森林利用學》、《森林測量學》、《土地測量學》、《氣象學》、《農業土壤及森林學》及《造林及行道樹》等書稿。其中《林業製造學》一書,於1919年上海“新學會社”出版發行。

8.金樹榕

利川市柏楊壩鎮人,民國時期愛國教育大師。一生著有《少年雜作》、《知非鬧吟》、《與誰爭歲月》、《苦恨年年壓金線》、《嫦娥應悔偷買藥》、《白髮戴花君莫笑》、《可惜明年花更花》等12種詩、文集,共300餘首詩詞。

9.蘇成章

湖北利川人,辛亥革命志士,中華民國教育部首任部長,鄂西靖國軍軍需處長。

10.陳耀智

湖北利川人,辛亥革命志士,曾任陸軍獨立三十四旅參謀長、湖北全省保安司令部行署參謀長、旅長等職。民國時期利川“三老”之一,愛國民主人士。

11.牟鴻勳

湖北省利川縣汪家營人。土家族,邑庠生。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首義功臣,曾出任南京臨時政府事業部副部長。1924年11月段祺瑞擔任北京臨時政府執政,當時南北和解之勢遍及全國,牟鴻勳奉孫中山之命,作為全權代表,北上與段祺瑞談判。在談判中,他堅持原則,曉以大義,使段祺瑞不得不電請孫中山到北平共商國是。這時孫中山恰好在上海,回電後立即動身到達天津。北伐後牟鴻勳病居武昌,蔣介石曾數次電邀其去南京,皆拒辭不往。

12.龍莊偉

副部級高級領導。河北省副省長兼河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漢語語言學家、政治活動家。中國民盟中央常委。苗族,湖北恩施縣人。

13.楊佔清

著名醫學家,濟南軍區軍事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兼第三軍醫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醫學家。苗族,湖北宣恩縣人。是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14.周基堃

著名外國曆史研究家、翻譯家。南開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苗族,湖北宣恩縣人。主要譯著有《美利堅合眾國的成長》、《唯物主義歷史觀》等。

15.姚紹斌

傑出的私營企業家,湖北八峰集團公司董事長。苗族,湖北鶴峰縣人。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第七屆至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16.龍華階

傑出的私營企業家,湖北華龍村集團公司董事長、21世紀初中國苗族首富。1968年7月生於湖北鶴峰縣貧困農村家庭

17.楊子傑

著名無線電科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苗族,湖北咸豐縣人。主要從事無線電物理及無線電遙感研究,其研究成果“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儀”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FXZ短波實時選頻系統”1990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海態監測分析雷達OSMAR)”1999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多次完成國家重大項目研究,其最高成果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18.張天元

湖北恩施縣咸豐小村人,苗族,全縣著名打獵能手。1956年和1958年,兩度出席省勞模會,獲得獎旗、獎章、獎品,省長張體學親自為其佩戴獎章。

19.張瑞瑾

湖北巴東人。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水利專家。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武漢大學工業學院副院長,水利學院副院長、院長,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副院長、院長,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名譽校長,中國水利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及第三屆名譽理事,泥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泥沙研究培訓中心組織委員會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水利學組成員,國家科委水利工程學學科組副組長,高教部高等工科學校基礎課力學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水利部第一屆技術委員會顧問等職務。為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的創立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為中國水利電力事業培養了大批高級專門人才和業務骨幹。在其組織和領導下,創立了當時世界上唯一的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本科專業。主編有《水力學》、《河流動力學》、《河流泥沙動力學》等

20.魏鳴一

微波通訊技術專家。湖北建始人。歷任國防部第十研究院研究所總工程師,第四機械工業部第十研究院副院長,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常務副部長,中國電子技術進出口公司董事長,中國電子學會第三屆副理事長。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曾指導研製成功中、遠程導彈連續波測量系統和安全控制系統。

21.吳國楨

湖北建始人。生於1903年10月21日。1932年5月11日,29歲的吳國楨被蔣介石委為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漢口市市長。吳國楨在漢口長達6年,民國時期在漢口任市長最長的當推他。1938年10月24日,漢口淪陷,到重慶就立刻上任擔任國防最高委員會政務處長。1939年12月出任重慶市市長。1942年12月交卸重慶市長,改任外交部政務次長。1945年8月27日,吳繼王世傑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抗戰勝利後,1946年5月,任上海特別市市長。1949年,大陸臨近全面解放,赴臺灣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蔣介石在臺灣設置國民黨總裁辦公室,吳國禎為設計委員。7月,蔣介石應菲律賓總統的邀請,飛赴菲律賓,參加“碧瑤會議”,吳為蔣隨員。1949年12月,陳誠辭臺灣省主席取,吳國禎接任臺灣省主席兼保安司令。1953年4月,吳辭臺灣省政府主席職務,留任陳誠內閣政務委員。5月,請假離臺灣飛美。以後,蔣介石請人致書吳氏。囑他回臺擔任總統府秘書長職務,吳以“政府年來措施,並不與禎之一貫主張相同”,函覆拒絕。1985年6月6日,因病在美國薩凡納市去世,年82歲。

22.樊增祥

近代藏書家、文學家。字嘉父,一作雲門,號樊山,晚號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今屬鄂西自治州)人。光緒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光緒末任安徽穎卞泗道,出為陝西宜川知縣、陝西布政使,江寧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著有《樊山集》、《樊山公牘》、《二家詠古詩》、《二家詞抄》、《東濱草堂樂府》、《微雲榭詞選》、《時文》等。

23.朱玉庭

湖北省巴東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成都軍區司令部原副參謀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參加了第三次、第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時期,他參加了保衛延安和“百團”大戰。解放戰爭時期,他參加瞭解放晉南、晉中、臨汾、西安、成都和大西南等戰役戰鬥。

24.秦國鏞

今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丁寨人,中華民國空軍創始人,中國第一所航空學校校長,為第一個國內駕機升空的中國人。秦國鏞主持開辦了兩期訓練班,造就飛行員八十三名。以後由這些人組建成中國第一支空軍。爾後,秦國鏞冒險試機,飛越秦嶺,創中國航空之先聲。1920年春,南苑航空學校劃歸航空處管轄,改組為航空教練所。秦國鏞回陸軍部,升陸軍中將,授一等文虎勳章。1923年解甲從工,建華陸石工廠,經營高建築石料,並受聘北京大學任教職。1940年在北京故,享年六十四歲。

25.秦子文

今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丁寨人,系一代名醫。秦子文醫積數十年臨床之經驗,較諸家醫術之短長,省醫理藥性之奧妙,辨中草藥之偽劣,匯諸文字,著成《玲瓏醫鑑》、《中草藥考證》、《驗方錦集》等書,給咸豐縣留下了一份寶貴的醫(藥)學遺產。

26.趙師梅

出生於湖北省巴東縣,曾任湖南大學電機系主任、武漢大學電機系教授、系主任、華中工學院電力系教授和武漢工學院教授、電機系主任等職

27.劉川鄂

湖北建始人,現為湖北大學文學院教授,湖北省魯迅學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