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去世,享年94歲,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金老,一路走好

金庸去世,享年94歲,這次真的不是謠言,我好傷心啊,一個時代的結束!

金庸去世,享年94歲,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金老,一路走好

簡述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 ,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在1998年,獲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勳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在世創作了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被翻拍成多部電視劇,獲取了觀眾的一致好評,他不僅僅是現代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一個人物,不可忽視的一名作家。

除了文學界外,查良鏞也涉足傳媒界多年,1947年大學畢業後先受聘於上海《大公報》,任國際新聞編輯。1948年《大公報》香港版復刊,急需翻譯人員,查良鏞被報館調派來港,其後調任《新晚報》副刊編輯。

查良鏞在1959年創辦《明報》;1968年又創辦主打娛樂、名人及時裝的《明報週刊》。1969年《明報晚報》創刊。《明報》在80年代急速發展,至1989年,當年65歲的查良鏞宣佈辭去社長一職。1993年查宣佈辭任董事局主席,向他一手創辦的《明報》正式告別。

金庸筆下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

金庸對自己的作品有著很高的要求,無論哪部作品被翻拍成電視劇,他都會親自去現場觀摩,但是真正讓金庸滿意的翻拍作品並不多,他曾直言:大多數演員我都不滿意。

金庸去世,享年94歲,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金老,一路走好

金庸先生曾給自己設計過墓誌銘:

這裡躺著一個人。在20世紀、21世紀,他寫過十幾部武俠小說。他的小說有幾億人喜歡……

這可能是全世界華人之中,贊同度最高的一份墓誌銘。

在多少年前,金庸先生就已經看淡了生死,以一種頑童的姿態笑對人生。有人問他:人生該如何度過?他答曰: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金庸在滿94歲的這一年去世。

他的書,成為了華人的共同語言。這是一個極其高的評價。什麼才能叫“華人的共同語言”?比如“床前明月光”是也。

金庸去世,享年94歲,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金老,一路走好

他作品的發行量,有說1億的,有說2億的,加上之前海量的盜版,已經無法統計。

準確發行量似乎沒人可以統計清楚。只舉幾個不甚著名的單行本的例子,而且統計只截止到1990年,算是冰山一角:

《倚天屠龍記》,89萬冊,時代文藝出版社,1985

《射鵰英雄傳》,70萬冊,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書劍恩仇錄》,69.8萬冊,百花文藝出版社,1985

《飛孤外傳》,62萬冊,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

《俠客行》,45萬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

就算是1億冊,在整個人類的圖書銷售史上,也是一個傳奇。

金庸之所以為金庸

金庸長在中國,但卻是一個“洋才子”,博覽群書,薈萃眾長,像是一個帶著北冥神功的高手,把各國作家的許多技法和絕招都“吸”給自己用。

而他學習最多的、受影響最大的,有幾個源流:比如古希臘的悲劇,比如比他早一兩百年的西方浪漫主義文學。可以說,沒有司各特、大仲馬、斯蒂文森,就沒有金庸。

而他學習最多的、受影響最大的,有幾個源流:比如古希臘的悲劇,比如比他早一兩百年的西方浪漫主義文學。可以說,沒有司各特、大仲馬、斯蒂文森,就沒有金庸。

他有的段落和靈感,甚至就是古希臘神話、悲劇和大仲馬作品的再現。

比如阿紫給喬峰喝了一碗毒酒,以為這是“聖水”,好讓喬峰永遠愛她。

這其實是古希臘神話裡,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妻子幹過的事。為了讓男人永遠愛自己,她騙丈夫穿上一件塗了人馬毒血的衣服,把英雄誤害而死。

來自世界的超一流的技法,這是金庸小說的筋骨。

金庸去世,享年94歲,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金老,一路走好

“錢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無窮無休的從臨安牛家村邊繞過,東流入海。”

這是《射鵰英雄傳》的第一句話。在大江邊,烏桕樹葉子似火般燒紅,斜陽下的村落裡,有老人敲著羯鼓在說書。

開篇,一種渾厚的感覺鋪面而來,這分明是純純的中國,純純的鄉土。

金庸,代表了中國武俠的巔峰,是武俠的符號。

不管它用了多少嫻熟的西方小說和戲劇技巧,但你只會感到,它是一個蒼涼的南宋仁人志士的故事。就像不管金庸怎麼穿西裝、做洋才子,但你都覺得,他內裡是一個純正的中國文士。

金庸去世,享年94歲,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金老,一路走好

所以,你才看見郭靖帶著楊過躍馬襄陽,指給他看大唐杜甫故里;黃藥師在船舷上打折了玉簫,仰天悲吟曹植的哀詩;張無忌走進趙敏的華宅,正中懸著元稹的《說劍》;喬峰衝入段正淳的寢室,發現牆上居然有北宋張耒的豔詞。

書上那些各具魅力的人,都是最“東方”的人,國士之風、俠士之風、儒者之風、魏晉之風……

小說裡那些景緻,都是最東方的景緻。從駿馬西風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從大理、終南、雁門、崑崙,到天台、錢塘……歐洲哪一個國家他沒有去過,但你發現他記憶裡最不能取代的,還是江南的那個久違的故鄉。

金庸先生的書的技巧和文學魅力,用多少字都無法概括。

而金庸先生帶給人們的那些道理也讓人過目不忘。

遇到有些事情想不開的,想起老爺子說:“世情推物理,人生貴適意”,就會好一點。

遇到有些東西拿不準的,想起老爺子詩裡說:“旦夕譭譽何足道,百年成敗事非輕”,就覺得想明白了了一些。

金庸去世——一個時代的結束。

生於江湖,行在江湖。

這個月份似乎是一個格外傷心的月份。

金庸先生,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