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钟声:很可惜,演胖嫂的张芝华是80年代被舆论误终生的好演员

《外滩钟声》热播,以俞灏明、吴谨言为主的演技加流量明星给这部剧带来持续热度,但认真追这部剧,反映上海老弄堂里几户人家的百姓生活,在时代变迁中的主题中,牛犇、陈谨、张芝华等这些老戏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让这部剧更加生活化,也更契合那个时代的人物气质。其中,饰演胖嫂的张芝华就是一位几乎被类型化的弄堂女人专业户,这部剧中她演出了胖嫂这个角色最正确的人物特色。

外滩钟声:很可惜,演胖嫂的张芝华是80年代被舆论误终生的好演员

张芝华是上一代人非常熟悉的演员,但无论谁说到她,一定会连带出另外两位演员的名字,其实这对她不公平,但这两个名字确实给她前半生影响巨大:八十年代红透整个中国的张瑜和郭凯敏。

张瑜,张芝华的闺蜜、同学。

郭凯敏,张芝化的初恋、当年的丈夫。

外滩钟声:很可惜,演胖嫂的张芝华是80年代被舆论误终生的好演员

郭凯敏和张瑜当年演过《庐山恋》以后,成为最佳屏幕情侣,粉丝追捧一点不亚于现在追星热度。郭凯敏更是快马加鞭,在其主演的《小街》《卖大饼的姑娘》等系列影视剧中迅速奠定其全民偶像位置。这时,他已是演员张芝华的丈夫。可是,一位是风头正盛,一位是默默无闻,甚至有种说法是张芝华演的戏都太俗气等等。其实,能把小人物演好才是大境界。

外滩钟声:很可惜,演胖嫂的张芝华是80年代被舆论误终生的好演员

实际上,看似华光璀璨的娱乐圈和张芝华饰演的弄堂生活相差无几。人们喜欢聊八卦、论短长。把张芝华与张瑜放在一起来比较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虽说一对是银幕情侣,一对是生活夫妻,但这样的比较成为舆论风暴时难免会影响人的生活。何况,那时的张芝华论演员地位,远远不如郭凯敏和张瑜。

在当时不存在网络暴力,不过人言可畏自古有之。外界的舆论让张芝华与郭凯敏的生活逐渐出现裂痕,最后越发不可收拾,终于以离婚收场。张芝华独自带着儿子,成了单亲妈妈。

选择你能承担的,承担你所选择的。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两人曾经的心心相印,敌不过生活中的飞短流长。接下来的日子,张芝华一个人扛。

外滩钟声:很可惜,演胖嫂的张芝华是80年代被舆论误终生的好演员

其实,张芝华的演技并不差,而且从16岁就已步入影坛。并且成为上影厂重点培养对象。可是,张芝华是一位运气不太好的人。

为了让张芝华有更好的发展,上影厂把她送往上海戏剧学院学习。可是就在那她学习的两年中,陈冲演了《小花》、张瑜、郭凯敏演了《庐山恋》,他们都红的发紫,红到在那个文艺作品并不多的年代里,只要有电影就会找到他们来演,而张芝华少有机会。这种情况如果用现代的方法来解释,就是创作方首选的是流量明星,因为他们具有了绝对的商业价值。

对演员来说,机遇太重要了。可对于张芝华来说,她在演员最好的年纪里一直在错过,或者说爆红的机会并没有眷顾她。

上天考验一个人,有时会从得意时看她如何意气风发。有时又会在失意时,看她如何选择逆境而生。

外滩钟声:很可惜,演胖嫂的张芝华是80年代被舆论误终生的好演员

面对失意的生活与事业,张芝华选择沉静下来,她把关注别人的目光放在了自己当下的演艺上。于是她在参演《好事多磨》、《女大当婚》、《忘不了你》等影片中,把每一个配角的角色都演到让人难忘,其高超的演技与台词功力让业内人士赞赏不已。这也促使她后来在影片《赵先生》中,拿下瑞士洛加诺最高将金豹奖(女主角)、电视剧《这里也是战场》获布拉格国际电视最佳女主角电视奖等等。

错失了爆红的机会,但演技得到认可,这是张芝华内心的一种平衡。有的演员注定与红花无缘,但一定会是最有生命力的绿叶。

步入中年的张芝华因独自抚养儿子的艰辛,心情忧郁,又因拼命接戏,导致生物钟紊乱式的发胖,这促使她在角色塑造上只能饰演妈妈类型,而且奇怪的是基本都是下岗的、底层的,并多为上海弄堂女人。虽说这种类型的角色,张芝华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但同时也被类型化,导致导演找到她,不用说她都知道角色特征。这也让她非常苦恼。

外滩钟声:很可惜,演胖嫂的张芝华是80年代被舆论误终生的好演员

张芝华曾坦言,自己演的角色大多是被下岗的女人,其实自己可以演让别人下岗的女人。只不过导演不给她这样的机会。

在演艺这条路上,张芝华虽说演技得到认可,但在技艺施展方面,未免有所遗憾。但从个人生活上看,离开了前夫郭凯敏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张芝华的第二次婚姻是嫁给了比她大15岁的旅美画家查国钧先生,不同领域,但同为艺术创作的两人在一起找到了最美好的爱情相处模式和稳固的婚姻关系。

外滩钟声:很可惜,演胖嫂的张芝华是80年代被舆论误终生的好演员

查国钧先生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其画作被巴黎国际银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物馆、美国明尼阿波利斯金融集团、中国驻美国纽约总领事馆等重点收藏,并参加联合国大型艺术壁画收藏,绘画贡献巨大。

幸福有时会来的晚一点,但是张芝华与查国钧先生的生活始终安宁、优雅并且可以产生艺术的共鸣,这可能才是生活中最需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本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