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電視的40年情緣


我與電視的40年情緣



說到改革開放40年,我的腦海裡總會想起我與電視的一些往事……

初次聽說“電視”一詞,還是1973年。那年我上初二,一天下課後,同學丁正偷偷跟我講,區委大院有一臺“電視”,象大收音機似的,能放電影,“銀幕”只有手帕大小。耐不住好奇,放學後,我跟著丁正來到區委大院禮堂外,透過窗戶向裡望去:屋內空蕩蕩的,主席臺右側有一木櫥,長長的腳,象百葉箱似的,門敞開著,裡面也是空蕩蕩的,一根線連著外面高聳入雲的天線,至於什麼“電視”,沒見著。

1979年2月,我考取鄰縣的如東師範學校,並第一次看到電視:當時學校剛買回一臺進口的20英寸黑白電視,面板上有近二十個調節的旋鈕,每週末對學生開放一次。因當時信號較差,圖象不但有雪花點,還隱隱的有好幾道水平干擾條紋上下滾動。儘管如此,小禮堂還是人山人海,同學們看得津津有味,散場時都是戀戀不捨。


我與電視的40年情緣



80年代起,各地陸續建起了縣級電視臺,如東也不例外。我心想什麼時候我家能有一臺電視? 80年底我回到家鄉如皋參加工作,每月34.5元的工資,不吃不喝不用,一年下來,還不夠買一臺12英寸的黑白電視,加上必須先解決自行車、手錶、收音機等生活必需品以及伙食開支和貼補家用,電視這樣的奢侈品是提也不敢提的。

85年5月,縣教師進修學校貼出海報,暑期將舉辦首屆電視裝修培訓班,每人320元,比起商場近600元的成品機便宜多了,我怦然心動:機會來了。暑假,我懷揣一家人湊足的三百多元錢,來到縣教師進修學校,三四天的理論學習,對黑白電視機的各部分原理有了一個大慨的瞭解,接下來裝配,幾百個元器件,小到圓珠筆頭似的電阻,大到拳頭般的變壓器,幾十根導線,上千個焊點,不到兩天的時間,居然無一差錯,全部焊接成功,指導老師一調試,圖聲俱佳,在十幾位學員中,我這個無線電的門外漢居然得了個“亞軍”。三百多元錢,了卻了自己的夙願:我終於也有自己的電視!

電視機的裝配成功,讓我逐漸對無線電產生了興趣,學校也讓我擔起電子技術課的教學任務,併兼任電教工作。1998年底,學校安裝了校園閉路電視系統,每班一臺29英寸的大彩電,每天由我收錄半小時的《今日說法》、《焦點訪談》等節目,傍晚放給學生們看。後來,更榮幸的是,我們一家三口以及學生還多次亮相於各級電視臺以及央視的節目,這些都讓我對電視更加熱愛。


我與電視的40年情緣


如今,黑白電視早已退出“歷史舞臺”,但因難以割捨的情結,我一直沒有把它扔掉。每年的大年三十,當人們喜迎新年的時候,我都會從車棚的角落裡把它搬出來,抹去灰塵,靜靜地看上許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