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義馬市:精準施策 扶貧濟困惠民生

五口人的家庭,父母都已年過古稀,整日躺在病床,依靠藥物維持,弟弟和自己一樣,由於小兒麻痺幾乎沒有勞動能力,正在上大學的孩子每月還得花銷。2016年前,義馬市常村村六組居民李新強每天睜開眼,都要面臨這樣的生活狀況,四十多歲的他,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大了不少。

從義馬市區駕車行駛二十分鐘,穿過鎮上繁華的菜市場,再沿著崎嶇不平的土路顛簸近一公里,記者終於來到了李新強的家。

“家裡只有兩畝地,只能靠種點菜和糧食維持生活,父母要吃藥,孩子要上學,一家人得花銷,眼看著欠債越來越多,我也只能乾著急”談起之前的家庭情況,李新強愁容滿面。

作為河南省唯一取消農村建制的縣市,義馬市並沒有“建檔立卡”的扶貧任務,但義馬市對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高度關注,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2016年初,義馬市按照2015年底年人均純收入3000元標準,認定貧困戶102戶,2017年5月份,又通過入戶普查、精準識別,按照2016年底人均純收入3300元的標準,將貧困戶數量增加到119戶。李新強就是第一批被認定的102個貧困戶中的一戶。

確定貧困戶後,義馬市採取由一個市直單位和一個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的做法,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菸草局和李新強家結成了幫扶對子。

精準扶貧,必先精準識貧。結成幫扶對子後,菸草局組織人員多次到李新強家裡進行入戶摸底調查,根據其家裡耕地較少,又缺少勞動力的情況,確定了發展種羊養殖的扶貧項目。

扶貧項目確定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李新強由於家底薄、收入低,加上一家人幾乎沒有生產能力,對生活缺乏信心,有著破罐破摔的思想。扶貧先扶志,菸草局專門建立了困難群眾幫扶制度,定期上門與貧困戶交流談心,幫助他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通過努力,李新強不僅重拾了生活信心,並且對脫貧致富的願望和信心倍增。

有了幫扶的支持,有了脫貧的信心,菸草局和李新強都等不及了,他們一邊奔赴周邊縣市考察種羊養殖,瞭解市場行情,學習養殖技術,同時對羊舍進行選址建造。2016年7月,李新強家裡迎來了新的家庭成員,17只種羊。2017年3月,菸草局又爭取資金5000元,為李新強購買了電動鍘刀、防疫藥品等,助其修繕羊舍,提升管理水平。

“現在我已經有33只羊了,去年最多的時候已經接近50只了,這些羊我一邊買著,一邊賣著,現在家裡欠的債基本上都還完了,整個人都感覺輕鬆了不少”李新強說道,“你看,我現在不光養羊,還養了50多隻雞,雞蛋家裡吃不完,還能賣錢,孩子現在也大學畢業了,在外打工也能照顧自己,下一步,我打算把羊圈再重新修修,既然人家都這麼幫咱,咱爬著跪著也要奮鬥”。談起未來,李新強信心滿滿,眼睛裡充滿了光。

增強貧困群眾“造血功能”,是義馬市幫助貧困群眾打開致富之門的堅定選擇。在義馬,像李新強這樣,通過幫扶單位的扶持和自己的努力,發展產業,逐步拔掉了窮根的困難戶不在少數。郭莊社區的張朝軍在電業局的資助下,建造日光溫室發展反季節蔬菜,年收入達到2萬餘元;石門社區的張章軍在宣傳部的幫扶下,種植百畝連翹,走上致富路;梁溝社區的王寶軍在國土資源局的扶持下,建設豬舍發展養豬,年收入達到5萬元;常村社區的楊永京,在煤管辦的幫助下,發展蔬菜種植年收入達到1.5萬元……

通過脫貧攻堅,義馬市不僅各貧困戶變了模樣,不少社區也展了新顏。市委農辦爭取美麗鄉村建設資金87.5萬元,進一步提升農村社區村容村貌;文廣新局為全市19個涉農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各補助2.5萬元,配備了音箱、鑼鼓、演出服等文化設備,滿足社區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衛計委積極爭取上級投資100餘萬元對全市20個涉農社區衛生室進行標準化改建;水利局利用城市管網延伸,並通過消毒、淨化等措施處理,保障全市涉農人口的飲水安全……

2017年底,義馬市通過入戶核查,119戶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就業務工、生態補償、教育資助、社會兜底等幫扶措施,均達到了脫貧標準。但義馬市的扶貧幫困還在繼續,各幫扶單位對已“脫貧摘帽”的困難戶進行經常性的回訪調查,及時準確掌握困難群體脫貧後的生產生活狀況,研判所採取的脫貧措施是否持續有效,進一步築牢脫貧根基,確保廣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侯林峰 任紅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