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家長群:老師和家長在教育上本該是最佳CP


前兩天有網友爆料,有家長開跑車接送孩子上學,老師和其他家長認為會引起孩子攀比心理,不利於教育,跑車家長“三觀很正”地進行了回懟,卻被移出群。

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家長群:老師和家長在教育上本該是最佳CP

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家長群:老師和家長在教育上本該是最佳CP

2018年10月9日1:32時,這個話題在微博熱搜上佔據了第5,閱讀量達到7572.4萬,討論量達到2.1萬,超過排名前4位的話題。

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家長群:老師和家長在教育上本該是最佳CP

網友的觀點是一邊倒的,支持跑車家長“三觀很正”,認為老師仇富、做法欠妥,附和的家長是嫉妒、狹隘、莫名其妙。

如今,國內網絡輿論的邏輯有個基本特點:必須分出對錯、容易非黑即白。

我們不妨拋開是非黑白,看得更多、更深一點。

只有我一個人認為那個老師挺正直?

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大概每個人都遇到類似電影《夏洛特煩惱》中的老王那樣的老師,喜歡收禮、拿好處,偏袒區長家的公子哥。

小時候,父母都在一家大型國企工作,所以我小學讀的是企業自辦的子弟學校。班裡有個女生的父親是企業的高層,所以儘管成績不太好,但每次三好學生評選都有她。還有另一個女生,班主任特別喜歡她,幾乎一有機會就會在全班面前誇讚她。女生在班主任的關愛和鼓勵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可一到初中,成績斷崖式下滑。長大後,一次和我媽說起她,老媽才告訴我,小學的時候,女生的媽媽經常給班主任送禮,班主任自然對她關愛有加,她也習慣了這樣蜜罐般的環境。直到進入初中,蜜罐不在了,心態也受到影響,成績也就好不起來了。

學校也許不算是個小社會,但是家長和老師確是實實在在的“社會人”。在民風淳樸的20年前尚且如此,如今這樣的風氣可能更盛,家長給老師表示一點心意已經是很常見的事情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為官為富人家的孩子更容易得到老師的偏袒與照顧。

事件中的老師面對班裡的土豪家長,還是表現出了正直的一面。無論社會風氣有多麼浮躁、貧富差距有多大,起碼我要讓我的教室裡能充滿單純、公平的空氣。在這一點上,這位老師和之前將炫官之人爆料出來的老師一樣是值得點讚的。

希望在網絡近乎暴力的聲討之中,有人能夠看到老師正直的一面。

如果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浮躁的社會也無法剋制成人世界的虛榮、攀比。有一個於官於富不卑不諂的老師教育我們的孩子,也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

溝通才能造就完美CP

小時候,每次我爸見到老師都會說,如果我不好好學習,就抓著可勁揍。我不知道我爸是不是跟老師客氣,反正老師沒跟我客氣。

不是說打孩子是好事,重要的是,我爸和老師在教育觀念和方式上能協商一致,這比糾結於能不能打的問題更加重要。

如今,我甚至見過有人為了防止老師虐待孩子,在孩子衣服裡縫錄音筆的事情。而老師每天還要對孩子搜身,就發現了錄音筆。最後,老師也不想教,孩子也只能轉學,兩敗俱傷。

父親一輩的家長,普遍對於教育孩子沒有成型的理念,因此更加依賴和信任老師。現今的年輕家長則對於子女教育有著各種各樣自己的見解(當然這些見解可能是來自不同的微信公眾號),有的在教育觀念和方式上和老師處於一種博弈甚至對峙的狀態。

曾經的我們,因為犯錯被老師打屁股,回家之後爸媽會看看哪裡還皮實,再補一頓。由於老師和家長之間CP度高,所以我們在“混合雙打”中也能快樂地成長。現在有些孩子,卻因為父母和老師無法溝通一致,而生活在相對混亂的教育環境裡,對成長是很不利的。

在這一事件中,跑車家長與老師在溝通上就存在明顯的問題。

老師在群裡以公開方式提醒跑車家長,方法欠妥,而家長以成人世界的“極正三觀”回懟老師,做法也是半斤八兩。

真心希望他們之間能夠通過溝通達成和解,而不是在網絡唾沫的推波助瀾下騎虎難下,兩敗俱傷。

這是件小事,但細思恐極

老師一言不合將家長移出群,這無論如何都算不上一件轟動性的大事。我有時不小心把彪悍到底的推文發到微商創業群裡,都可能面臨“退群之禍”。

然而就是這麼一件小事,居然能在一夜之間成為全國熱議的話題。

忍不住想問,究竟是誰將事情曝光出來?又是怎樣的人和力量在背後推波助瀾,不斷擴大事態影響呢?其爆料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言盡於此,這些實在是細思恐極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