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村宛如迷宫600年无人敢盗 入选“中国十佳古村”却少有人知


位于湖南会同县高椅古乡境内的高椅古村,是湖南省境内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村落。村内现存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至清代的古建筑104栋,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村”和“民俗博物馆”,并入选了“中国十佳古村”排行榜。

高椅古村座落在巫水河岸,因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形宛如一把太师椅而得名,村口的码头曾是数百年来贩运烟土的著名水陆交通枢纽。古村现有居民2205人,其中85%为杨姓侗族人口,据说是南宋诰封“威远侯”杨再思的后裔。

村内古民居依山而建,灰墙青瓦此起彼伏。值得一提的是,古村地形极为复杂,建筑以五通庙为中心呈梅花状分布,将村落分为五个自然村庄,纵横交错的街巷按八卦阵布局,宛如迷宫,因此600年来古村从未受过土匪、窃贼的骚扰和盗窃。

古村最大的建筑特色是二层穿斗式木质楼房。这些明代古楼以高大马头墙围闭,数百年来干燥不潮,墙上仅开小窗,外人无法强行进入,具有极好的防风防火防盗功能,近百年来,高椅古村尚没有一起因失火殃及四邻的案例。

古村里既有木结构的普通民居,也不乏高墙深院的大户人家。建于清同治年间的“月光楼”,因房主曾在国外求学,返乡后将老屋改建成“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其窗户上不但装饰有精美的泥塑、木雕,窗户两侧还绘有栩栩如生的草木彩绘壁画。

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古村第一宅”是高椅古村现存最早的一栋古民居。门窗隔扇龙腾凤舞,图案各异,木窗上至今可见一幅对联字迹:“堂前珠履三千客,房内金钗十二行”。此联原写于纸上,历经百年风蚀,纸已脱落,而墨汁竟渗入到木窗内。


以前古官道从村里穿过,一些赶路的行人经常在村中歇脚。始建于明正统二年的凉亭桥,是村民和行人歇息纳凉的场所,据专家考证,这座罕见的斗拱官式建筑是江南诸省中仅存的一座官式凉亭。

开凿于清嘉庆末年的“红黑鱼池”是村中的一处蓄水池,与整个村落的排水系统相通,能够起到消防取水的功能,池中间一条过道将其分成两部分,因分别饲养金鱼和青鱼而取名“红黑鱼池”。数百年来古村因交通不便,长期与世隔绝,古建筑原貌才得以完整保存,假如有机会的话,您也不妨来这里走走转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