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民營企業在行動」市場監管為民營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編者按: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給我國民營企業吃下了“定心丸”。新時期,如何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的環境?如何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困難,進一步壯大民營經濟?中國之聲推出系列報道《支持民營企業在行動》。今天推出第三期《市場監管為民營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專訪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茅。

央廣網北京11月6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數據顯示,至今年9月底,全國實有市場主體1.06億戶,其中,個體私營主體佔95%,從業人員已經達到3.6億人,提供了我國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和90%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茅說:“改革開放就是從計劃經濟全民所有制一統天下,到出現多種經濟成分,是民營企業推動了改革開放。試想沒有民營企業,中國今天的經濟會是什麼樣?”

當前,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一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落實不到位,“准入不準營”難題依然突出,在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等方面仍有差距。張茅表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

重點工作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著力“減證照、壓許可”,為民營企業營造更加公開透明便利的准入環境。

張茅表示,今年11月10日起,在全國對第一批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改革,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准入服務分類管理,推進“照後減證”,讓企業既能進得了市場的“大門”,也能入得了行業“小門”,解決“准入不準營”的問題。

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我國日均新設企業1.84萬戶。張茅表示,將大幅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年底前實現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8.5個工作日,明年上半年全國範圍內實現這一目標。同時,進一步深化產品准入制度改革、藥品醫療器械特殊食品審評審批改革、知識產權註冊便利化改革。

據張茅介紹,今年最重要的一項政策就是大力壓縮商標註冊時間,從8個月縮短至6個月,按目前情況看能夠實現。

重點工作二:強化競爭政策實施,建立規範統一的市場監管規則,為民營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清理違反公平、開放、透明市場規則的政策文件,推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市場監管總局將如何落實?張茅表示,要圍繞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目標,健全競爭政策體系,堅持競爭中立原則,加大競爭執法力度,規範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

張茅指出,要清除一些違背公平競爭的規則,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因為很多規則,包括地方的規則,對民營企業有諸多限制,比如在市場準入、工程的參與、融資等方面,對民營企業有某種歧視。在稅收、債務和規則方面,應該堅持中立,大力提倡國際上通行的一個規則,政府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張茅說,在2018年年底前清理廢除現有政策措施中涉及地方保護、指定交易、市場壁壘等的內容,查處並公佈一批行政壟斷案件,堅決糾正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

針對企業疲於應付各類檢查的實際困難,張茅表示,要建立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方式的新型監管機制,不斷提高綜合執法效能。不能想查誰就查誰、想罰誰就罰誰,這對企業是一個很大的負擔。成立綜合執法隊伍,囊括原來工商、質檢、食藥、知識產權,包括鹽業、商務執法等,實現一支隊伍管市場。

重點工作三:優化政務服務,減輕企業負擔,為民營企業創造健康和諧的發展環境。

採訪過程中,張茅多次提到減輕企業負擔,特別強調要重點查處自立項目、超標準收費,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亂收費,以及“紅頂中介”。

張茅介紹,這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整頓清理違規收費,特別是一些和政府沒有脫鉤的協會通過搞各種各樣不規範的、過多的評比、認證等,來收取企業費用,雖然是以“企業自願”的名義,實際上企業不得不交錢。

減輕企業負擔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降低減免收費。張茅舉例說,比如過去一個商標註冊費是800元,現在降至300元;企業登記註冊完全免費;幫助企業制定企業的標準、質量的服務,也有大量是免費的。將來這些為企業提供的服務要降低收費標準或者不收費,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給予免費指導和幫助。

張茅表示,要積極推進“互聯網+市場監管”,構建市場監管一體化信息平臺,在“網絡通”基礎上,儘快實現“數據通”“業務通”,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從企業准入到“雙隨機、一公開”的檢查,再到企業的年報,都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企業不用專門跑到各個部門去辦這些事,減輕企業的工作負擔。

張茅強調,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直接關係到人們群眾的美好生活。通過市場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人們合法合規經營,使企業創造出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使得經濟得到繁榮,社會得到發展,其實落腳點應該落在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