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我們要向小楊同學學習

關於教育,我們要向小楊同學學習

幸好楊升庵沒有破他老子考試的紀錄。

否則,若他11歲就中舉人,12歲進京趕考,就會遇到一個堪與他比肩的牛人——因為這個牛人雖然18歲才中舉人,但他考前就誇下海口,要奪得解元。

而且,這位確實做到了。

然後,這位的目標就是第二年的會元和狀元,若是不出意外這就是定局。

意外總是有的,因為一個人是要為自己的自負付出代價的。而此人付出的代價就是,作為所有考生中唯一答對問題的人卻落榜了,而且被關進了大獄!

這個人是唐伯虎,他被一個叫徐經的有錢人捲入了一樁舞弊案,從而失去了從政資格,但卻成為一代大畫家、書法家。

比唐伯虎小7歲的楊升庵,如果同年也參加了那次考試,我想應該可以做出那道史無前例、難度係數絕高的考題。問題是他同樣也會被捲入這樁舞弊案——

因為加上他就三人會做,而其中徐經確實舞弊了——參與了買題;唐伯虎比較冤,因放榜前說會中會元而被認定為舞弊……

楊升庵呢,說不定會更慘,因為11歲時被李東陽收為門生。

李東陽何許人也?

除了詩壇泰斗的稱號外,當時,他還有一個稱謂:內閣首輔,楊廷和的前任。

楊升庵那麼小,就會做那麼多人不會做的難題,且父親是北京大官,老師是首輔,是會被人說閒話的——特別是會被朝庭的言官們說閒話,說不定還會把李東陽和楊廷和拉下水。

所以,特幸運的是楊升庵沒有破他老子的紀錄,而是一步一個腳印,沒有落下一場考試,從鄉試到會試,再到殿試,24歲才中狀元。

唐伯虎入獄時,楊升庵正在老家新都就讀於縣學。當時,雲南阿迷(今建水)人王廷表的父親王穎斌在新都任儒學教諭(王廷表也隨父親在蜀就讀,王、楊兩家為世交)。

為方便學習,楊升庵就住在了桂湖公園。當然,那時是楊家的私家花園。

一天的學習間隙,楊升庵就到鄉間遊玩———個現在

叫作馬家鎮的地方,也是楊家祖屋所在地。

楊升庵在聞過了野花香後,巧遇了一位手拿戒尺打學生的私塾先生。而先生打人的理由竟然是學生對不上老師出的上聯:谷黃米白飯如霜。

本來楊升庵想幫學生對一個對子,但想不到的是,他這個以敏才、全才聞名的少年才子居然也對不上來!氣得老師也不打了學生,走了。

而楊升庵始終也未能對出下聯,直到兩年後——應該說是為這個下聯找到了上聯。

弘治十四年(1501年),楊廷和守孝3年期滿,應召回京復職,楊升庵隨行。

當時的弘治皇帝是很勤奮,也待大臣們較好的一位皇帝。楊廷和赴京後,弘治在文華殿裡大宴群臣。

關於教育,我們要向小楊同學學習

楊升庵作為主要宴請對象的家屬,也參與了此次宴會。

而北京的冬天冷,需要取暖。可不像現在我們可以用空調、暖氣或者電熱爐之類的,他們用的是木炭燒火取暖。

有人說弘治當時是因為有所感觸,有人說他是突發奇想,反正他出了一個上聯,讓赴宴的百官對下聯。

但硬是沒有一個官員能夠對上來,包括李東陽、楊廷和等一干泰斗、奇才。

正當人們認為皇帝出的是一個孤對時,一個略帶童聲的“絕對”打破了這個神話:谷黃米白飯如霜。

皇帝出的上聯是:炭黑火紅灰似雪。

楊升庵的下聯被民間稱為“皇宮絕對”,而楊升庵的知名度也第一次到達了朝廷!

其實,我們要教育孩子向楊同學學習,學習他的博聞強記,學習他的一絲不苟。

因為神童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