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姚剛:“影子神探”如何煉成

辨影識人,真能做到嗎?

11月26日晚,湖北省沙洋漢津監獄民警姚剛登上中央電視臺《挑戰不可能》節目,僅憑姿態“辨影識人”,讓觀眾驚歎“太牛了”。

上央視“挑戰不可能”

姚剛今年27歲,從警4年。

剛登場,央視主持人董卿就稱他為“人類特殊靈魂的工程師”。

工作中,姚剛幾乎每天都要與留著相同髮型、穿著相同服裝的服刑人員打交道。久而久之,他練就了一項超乎常人的技能“通過行走姿態識別目標人物”。

節目中,姚剛展示了這一技能——

幕布後,30名經過專業步態訓練的模特依次走過,她們身高體型相近、髮型服飾完全一樣。舞臺上,姚剛只能看到幕布遮擋後的動態身影。

接著,《挑戰不可能》四位嘉賓現場隨機抽取號碼牌,模特改變裝束換上長裙。這時,姚剛要挑出嘉賓選中的模特,並將號碼牌一一對應,才能摘得“影子神探”桂冠。

姚剛表示,和平日工作相比,節目中的辨影識人難度升級。一是辨識對象從平時熟識的服刑人員變成了完全陌生的模特,從通過人辨影到通過影子找人;二是模特從全身影到穿上長裙,肩部以下體態信息全被遮擋在長裙中;三是除了要辨識模特,還要將模特和號碼一一對應。

聚光燈下,姚剛雙眉緊鎖,大腦飛快運轉,搜索、比對、排除。

很快,他確定了第一名模特5號。

3分多鐘,4名模特全部選出,姚剛挑戰成功!

觀眾席爆發出熱烈掌聲,現場嘉賓、華裔神探李昌鈺連說“不可思議”。

每個人都變成一個故事

模特走過幕布,是姚剛唯一的辨識機會。

短短几秒,如何記住每名模特?他有特異功能嗎?“每名模特,記住2個細節就能鎖定她。”姚剛表示,除了面相不同,每個人走路的步態步幅、停頓、轉身、側面、正面以及脖子、下巴的弧度等都不一樣。一般來說,記兩個最有特點的關鍵特徵就能區別。

如何記住?

姚剛摸索出一個有趣辦法:編故事。“以1號模特為例,她走路甩手的姿態和自己表妹相似,又將1號想象成1棵大樹。”在姚剛腦海裡,1號模特就被存儲為“大樹下的表妹”。

他說:“將模特最有特點的細節同平時熟悉的人和事聯繫,再將模特的號牌變成一個場景,人加場景再轉化成一個故事。這樣一來,30個模特都變成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再次辨識就不那麼難了。”“姚剛就是一名普通監獄民警,絕沒有特異功能。入職4年,我見證了他的成長。”漢津監獄政治處副主任付雪松說,要成為“影子神探”,必須有長期積累和超強觀察力。姚剛能吃苦、肯鑽研,業餘時間幾乎都花在訓練上,連上街購物都在觀察路上的行人。

“千里眼”出自崗位練兵

為“辨影識人”,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值得嗎?

“當然值得!這是監獄民警的重要崗位技能,只有熟悉了服刑人員才能有效開展教育改造。”姚剛說,剛入職時的一件事,讓他記憶猶新。開飯時間,看到幾名服刑人員不好好排隊,他便善意提醒,可服刑人員並不理會。這時,一位老警察遠遠看到,直接叫出服刑人員姓名,“某某,排隊打飯。”隊伍很快排整齊了,這讓姚剛深受震動。

省監獄管理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省監獄系統安裝了掌紋比對等高科技防控系統,但部分民警“心防”有所鬆懈,有些連服刑人員的名字都叫不上來。2011年,漢津監獄在全國首創監獄警察“三辨一識”崗位練兵,隨後推廣到全省。

“三辨”指聽聲辨人、見影辨人、看字辨人,“一識”即科學識人,通過個體關鍵信息分析罪犯。

由此,一大批監獄民警煉就了“千里眼”“順風耳”“讀心術”的新本領。

2015年8月,漢津監獄民警在監舍儲藏間地上發現一張信紙,信上內容流露出自殺念頭,但沒有留下姓名。監區立即組織民警辨認字跡,鎖定為服刑人員張某筆跡。因處理及時,張某的自殺隱患得以化解。

2015年,司法部監獄局領導來鄂調研時提出,“三辨一識”能有效提升民警崗位履職能力,值得總結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