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需要擔心的是“消費斷流”而不是“消費降級”?

最近大家都在談論“消費降級”,尤其是在各大城市房價(房租)大漲並且開始深度擠壓消費之後,但我們認為真正需要擔心的不是”消費降級“而是”消費斷流“。

一、“消費降級”並不可怕,可以從容地應對

一、從容的“消費降級” — “支出降級、品質升級”

我覺得“消費降級”並不完全意味著就是過“苦日子”,相反,優雅的“消費降級”是“支出降級、品質升級”。

先以出行支出為例,以前我們也隨大流買了車,但一年下來,完整的用車成本超過5萬元,現在出行改為了“高鐵+地鐵+APP叫車”,支出大幅度降低了50%,同時品質還提升了,關鍵是可以在車上發呆了。

再次餐飲支出為例,外出就餐越來越貴,而完全自制又費時費力,比較現實選擇就是半自制,比方說一碗牛肉麵,通過外購成品滷牛肉+拉麵,加工出來的牛肉麵,支出大幅度降低了60%,同時量更足了,關鍵是還不收服務費。

為何需要擔心的是“消費斷流”而不是“消費降級”?

同樣,辦健身卡花費不菲,而且很難堅持;但去江灘、海邊跑步根本不需要花錢,而且還有無敵景色相伴。其實在中國,很多最好的資源反而是免費的。

二、理想的“消費降級” — “選擇減少、幸福提升”

現在我們面對的是:

1、選擇太多導致焦慮

2、誘惑太多容易糾結

3、焦慮糾結缺乏幸福

通過“消費降級”來減少選擇,提升幸福,這是理

想的情況。

在消費領域,我們可以減少對海量品牌的關注,只需鎖定幾個高性價比的品牌或平臺,長期購買,確保物有所值即可;

在投資領域,我們可以放棄對成千上萬只個股的研究,只需鎖定幾隻指數基金,以年為時間單位進行週期操作,最終能夠跑贏指數即可。

二、“消費斷流”才是真正可怕的,難以從容應對

前面之所以能夠把“消費降級”做的如此優雅的前提是我們同時還擁有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入(無論是工資性還是投資性現金流入)和完善的保障體系(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而如果失去了這兩樣,那就意味著“上游枯竭無來水,下游水庫無蓄水”,“消費斷流”就發生了,真正苦日子就開始了。

消費斷流=失去持續性現金流入(工資性或投資性)+失去完善的保障體系

為什麼美國總統競選三大不變的核心主題就是“就業+股市+醫保”,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三樣直接影響到選民是否會發生“消費斷流”:

就業 決定了選民的工資性收入

股市 決定了選民的財產性收入

醫保

決定了選民能否看得起病

在消費降級的背景下,我們更需要擁有:

健康的身體和心態+與時俱進的技能+完善的保障體系。

為何需要擔心的是“消費斷流”而不是“消費降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