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兵團」未來95%的貿易在網上,Just go and try!

「SEO兵團」未來95%的貿易在網上,Just go and try!

馬雲


近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這對中國和世界意味著什麼?對企業又會帶來怎樣的挑戰和機會?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進博會“貿易與創新”平行論壇表示,今天對中國和世界都是一個里程碑,標誌著中國從出口到進口的歷史性轉變,而中國是一個能夠面對各種挑戰的國家,當我們接受挑戰、改變自己的時候,機遇就來了。

會後的互動環節,各國代表紛紛向馬雲提問,希望他就貿易的現狀和未來、中國市場的機遇等談談看法。有媒體記者發現,馬雲在回答中頻頻提到這句話:Just do it 、Just go and try。對於貿易的未來,馬雲的態度非常鮮明:擁抱創新。

談歷史性轉變:中國擅長面對挑戰,這也是全世界的機會

馬雲說,過去四十年,中國關注製造業和出口,幫助了8億人脫貧,改變了世界上千百萬人的命運。也因為中國,世界有了新的商業生態體系。現在中國宣佈想成為一個進口大國,這是中國的一大挑戰,也是世界的重大機會。

“為什麼說是挑戰?出口商過去40年習慣了,現在要轉向進口,包括製造業在內的他們很多人會不喜歡。我們未來要進口30萬億美元的商品,10萬億美元的服務,這將完全改變中國的商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系統。對很多企業來說將帶來痛苦,但也給消費者帶來很好的機會。”


「SEO兵團」未來95%的貿易在網上,Just go and try!

馬雲


但馬雲相信,中國有能力應對這一挑戰。他回憶,2001年中國加入WTO的時候,大家認為“狼來了”,因為別人的製造業更好,就擔心中國,十年之後才發現,中國才是那條“狼”。“所以當你接受挑戰,改變自我的時候,機遇就來了。”

seo兵團:https://dwz.cn/h0w0ponD

在他看來,中國由出口轉為進口,對世界也是機會。他向臺下的各國代表描述了30萬億美元意味著什麼:“我們中國人每年要吃6億多頭豬,150億-200億隻雞——萬幸的是人吃雞而不是雞吃人。中國每年牛肉進口量都增長80%,但還是隻有美國人均牛肉消費量的15%。在我們(阿里巴巴)的平臺上有一家歐洲的銷售特別款女裝的公司,他們網上一年的營業額達到線下70年的總和。這意味著中國市場十分巨大,對大家來說都是機會。”

阿里巴巴此前已經提出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1000萬中小企業、全球72小時達的目標,並致力於為年輕人和小企業搭建一個自由、普惠的新型全球貿易平臺eWTP。過去四年多,僅天貓國際就引進了75個國家3900個品類近19000個海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其中八成以上是首次入華。

談中國機遇:有自信的外國企業,應踴躍向中國進發

一位來自歐洲的農業出口商向馬雲提問:作為一家海外企業,如何將產品出口到中國。馬雲表示,中國在內需上有巨大潛力,目前已經有3億中產階級,未來15年將增加到6億人的規模,中產階級需要“健康的高質量的食品”,這正是歐洲國家可以提供的。他鼓勵這位出口商勇敢嘗試,Just do it。同時他也提醒對方,現在通過線下向中國出口食品已經晚了,應該上網,網上出口。

對於外國企業的擔憂,不懂中國文化,語言有障礙等,馬雲認為都不是問題。“沒有明天的專家,只有昨天的專家。電子商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新鮮事物。所以我鼓勵你要上網,理解中國消費者。如果你對你的產品有信心,那麼你也應該對中國市場有信心。要大膽去做。”

另一位來自中國雲南的商家也問到類似問題,他認為雲南有最好的綠色食品,但跨境電商沒有做好。對此馬雲表示,線上的全球貿易才剛剛起步,今天的跨境貿易額跟十年後相比簡直微不足道,雲南並沒有那麼晚,唯一需要的是要有企業家,要尋求政府的支持,包括稅收、清關等。“我認為這是所有人的機會”,他對這位提問者說,“不要去擔心,如果你感到擔心,那就往前試一試(Just go and try)。”

談未來貿易:未來95%的貿易在網上

不少聽眾想知道馬雲對未來貿易的看法,還有人問到了貿易戰,馬雲談了自己的觀點。他說,未來95%的貿易都將在網上進行,不光進口要改變,出口也會發生變化。“過去是中國製造,美國製造,未來是made in internet;過去是B2C,未來是C2B;過去叫e-commerce,未來都是e-business;過去貿易通過集裝箱,未來通過包裹;過去大公司才能進出口,未來所有的小企業和個人都可以參與。所有的規則和法律都將變化。”


「SEO兵團」未來95%的貿易在網上,Just go and try!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與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交談



談貿易戰:未來就業靠服務業,而服務業靠進口

談到今天的貿易保護主義,馬雲認為,貿易戰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貿易應該起到促進和平和交流的作用。

“貿易逆差不是壞事,如果美國沒有貿易逆差,將是很大問題。”馬雲在被問到貿易逆差問題時這樣說。他表示,貿易逆差事實上給美國創造了巨大價值。

馬雲說,20年前,美國政府將製造類工作外包到中國,中國開始對美國出售商品。特朗普稱現在美國經濟歷史上表現最好,失業率最低,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貿易逆差。貿易逆差讓其專注發展服務業,由此創造了更多就業崗位,也幫助美國通過服務業賺回了中國從貿易中獲得的現金。而且所謂的貿易逆差沒有把美國IT公司的知識產權使用費計算進去。

他進一步解釋,很多工廠在過去創造了很多就業崗位,但是未來服務業將會創造更多崗位。服務行業依靠進口,進口帶來貿易逆差。進口會帶來貿易逆差,但也會促進服務業發展帶來就業——問題是如何選。

馬雲認為,美國的發展已經證明了,創造就業比貿易逆差更重要,其他發展中國家現在也將面臨這個選擇題,包括中國。他預測,未來二三十年,中國也將會有不少的貿易逆差。

中國以國家名義舉辦首屆進口博覽會,事實上已經做出了選擇。對於其他發展中國家,馬雲提醒說,“像印度這樣的國家,要鼓勵人們出口,提高製造能力,但同時也要創造服務崗位。印尼有很多人口,如果依靠製造業,我會很遺憾地說,未來二十年,將只有少數製造類的崗位,大多數工作崗位都將被機器和機器人取代。因此,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發展服務行業、食品行業和旅遊行業。”

因此,相比創造就業這件頭等大事,馬雲認為我們無需過於擔心貿易逆差。因為技術的發展將改變貿易逆差。

“因為技術,未來二十年將不存在貿易逆差的問題。沒有人可以阻止自由貿易。當人工智能到來的時候,當人們用手機越來越普遍的時候,未來三十年我們不必為今天的就業問題擔心。三十年後,人們每天只要工作三四個鐘頭,一週只要四天。三十年前一個人一生可能就去過30個城市,未來三十年你可以至少去過300個城市。大家現在無時無刻都在用手機。大家可以相信一點:因為技術,貿易的形態將發生變化。”馬雲說。

最後,他提醒現場的各國代表:我們不是要去打昨日之仗,而是要去打明日之仗,即創造就業,教育和健康。“這就是我關於貿易逆差的答案。”

談創新:與其擔心創新,不如關心如何讓更多人擁抱創新

一位聽眾問馬雲“創新成功的要素是什麼”。馬雲回答了三點:創新需要政策,創新取決於人和教育,創新就是要相信年輕人。

馬雲說,技術可能會給監管帶來改變,有些既得利益者可能不願意新業態出現,但是不能否認技術的顛覆性作用。對政府來說,與其擔心技術、擔心創新,不如關心如何讓更多的人擁抱技術、擁抱創新、把握機遇。

在最後,馬雲對那些躍躍欲試準備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家說:中國市場充滿魅力,但進入一個全新的市場勢必會遇到問題,必須通過創新的辦法去解決問題。“讓別人去抱怨,你來採取行動解決問題。線上線下,著手幹起來,十年後就是你的機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