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梳理,騰訊阿里百度的教育投資版圖與邏輯

全景梳理,騰訊阿里百度的教育投資版圖與邏輯

互聯網經濟正在各個領域滲透,BAT作為最大的控制互聯網流量的巨頭,正隨著延伸和深化各自的產業生態。而隨著近幾年線上教育的興起,教育也漸漸成為BAT巨頭們的新戰場,那麼,BAT在教育領域的投資各自有哪些特點,又有哪些相通之處呢?筆者查閱了BAT自2017至今在教育領域的投資,以期解答上述問題。

全景梳理,騰訊阿里百度的教育投資版圖與邏輯

今年8月,百度風投1000萬人民幣投資一休數學;9月,騰訊參與考蟲英語5500萬美元D輪融資,“阿里系”的雲鋒基金領投雲學堂C輪數千萬美元融資。教育儼然成為了BAT巨頭們的另一個佈局陣地,各家近幾年也在教育領域分別打出不同的投資版圖。

全景梳理,騰訊阿里百度的教育投資版圖與邏輯

相較於阿里和騰訊,百度在教育領域的投資並不算多,自2017年至今只通過旗下的百度資本完成3筆投資。此外,在2014年百度還孵化了作業幫,並且前瞻性的將作業幫與百度拆分。2015年底,百度成立百度教育事業部,以整合百度搜索等內部資源,打造教育服務平臺。

百度的投資輪次都偏早期,這與投資主體百度風投的投資風格有關。唯一一次相對較大的投資是2017年10月參與作業盒子2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但百度風投在次輪融資中是跟投。

投資領域細分上,百度偏重了K12題庫和少兒教育兩個細分,所投資的兩個少兒教育項目,一個是數學,一個是少兒編程,都在數理邏輯範疇。

人工智能是百度公司未來選擇的戰略方向,最近幾年百度在這個領域的投資非常集中。而百度在教育的幾筆投資也都與人工智能有或多或少的聯繫。數學和編程自然不用說,即便是K12題庫這個細分領域,作業幫最早的拍照搜題,也是依託於OCR文字識別技術。此外,K12題庫APP中的大數據採集和分析,也為人工智能產業提供了海量的數據基礎。

因此,百度風投在教育領域的投資,也很有可能是百度在整個大人工智能領域投資佈局的一部分,由於項目恰好符合公司的發展戰略方向,所以被百度風投選中。而由於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項新技術,後期的項目比例很少,百度在教育領域選擇早期投資也就不奇怪了。

全景梳理,騰訊阿里百度的教育投資版圖與邏輯

阿里:晚期+幼兒

阿里在教育領域自2017年至今共完成投資8筆(包括在此期間投資標的存在的前續投資)。阿里本身在教育領域並沒有作為主體進行投資,而馬雲作為創始人的雲鋒基金是教育投資的發起主體。

相比百度風投,雲鋒基金的投資集中於中晚期項目,投資輪次都在C輪及C輪之後,投資金額也更大

,最小規模也在1億人民幣以上,最大的手筆是今年6月作為領投方投資VIPKID5億美元的D+輪融資。

投資領域細分上,雲鋒基金也主要偏重學前教育這個領域,分別投資了VIPKID、寶寶樹等企業,另外,在K12題庫領域,與好未來共同投資了作業盒子。

阿里自身這幾年的投資重點還是在自己的主業生態,即電商和支付領域,而且阿里加強了在全球的佈局,特別是在東南亞、南亞以及中東市場,以期在這些人口眾多,存在巨大潛力的市場提前做好佈局。

雲鋒基金在其官網的介紹中表述了自己的投資理念和重點關注領域,教育這個詞並沒有出現在這個介紹中。不過消費和零售是雲鋒基金的重點關注領域之一。特別是消費升級是雲鋒基金看好的方向,像VIPKID、寶寶樹、凱斯國際幼兒園等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消費升級的產物。

對於VIPKID和寶寶樹這類線上服務提供商而言,獲客成本是其成本支出的一個重要部分,而阿里巴巴旗下在淘寶、天貓積累的大量客戶資源,自然可能成為這些產品的流量,也是其巨頭的特殊優勢。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

阿里的教育投資仍然在“大消費”的概念之下,而且瞄準的是中高端的價格不敏感的市場。

騰訊:多點佈局+成人市場

全景梳理,騰訊阿里百度的教育投資版圖與邏輯

相較於百度和阿里,騰訊的投資數量在三家之中遙遙領先,自2017年至今投資(包括在此期間投資標的存在的前續投資)總計達到了22筆,是另外兩家總和的兩倍。

全景梳理,騰訊阿里百度的教育投資版圖與邏輯

騰訊在投資階段上也實現了全覆蓋,Pre-A以及單筆小資金量的戰略投資6筆,佔比27.3%;A-C輪投資9筆,佔比40.9%;C+輪及之後投資7筆,佔比31.8%。早中晚三個階段的投資比較均衡,沒有明顯的側重。

騰訊投資涵蓋的細分領域也十分廣泛,涉及了從學前教育、K12階段、高等教育階段及成人應試輔導培訓、到知識付費等多個細分市場。

作為一家從社交起家的企業,“流量”是騰訊關注的一個關鍵詞。從自身的QQ、微信再到後來的美團點評、滴滴出行、摩拜,騰訊一直在關注大的流量入口。

流量是騰訊的用戶來源基礎,而泛娛樂則是營收的來源,從2016/2017財年,騰訊財報顯示,遊戲營收在總營收的佔比都在4成以上,是騰訊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而騰訊的投資除了流量入口之外,泛娛樂是另一大重點,無論是對海外遊戲公司的投資與併購,騰訊音樂與全球音樂流媒體企業Spotify互持股份等,都是這個領域投資佈局的代表案例。

與百度和阿里側重少兒階段教育有所不同,騰訊在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市場的佈局佔到了較大比例,從面向高校學生的考蟲英語、新東方在線,到面向大眾市場的百詞斬、知乎、羅輯思維、輕課,再到微信的衍生品微信讀書,在青年和成年教育學習階段,騰訊有更多的關注。

QQ和微信是騰訊最重要的兩個流量入口,而這兩個產品的重度用戶還是成年人市場。免費的流量入口,加上付費的產品服務,這符合產業鏈整合的邏輯;另外,QQ和微信以及其他投資的流量入口高頻使用的特點,使得付費產品的接入有轉化上的保證,騰訊也完全可以從用戶數據做出精準營銷,這是百度和阿里都難以取得的優勢。

騰訊的投資中,領投和戰略投資的比例並不大,這和騰訊的業務結構有比較大的關係。不同於百度和阿里,騰訊沒有明顯的“主業”概念,騰訊打造的更像一個生態,通過連接不同的業態,開發巨大流量用戶的細分需求,並分別滿足。

因為不同的細分產業的經營的差異化很大,騰訊很難做到對所有行業的精通和細節管理,所以,更多的時候,騰訊是作為財務投資者加客戶供給者的身份,參與到與這些細分產業已經具備競爭優勢地位的企業的合作中,雙方共享成果。而且騰訊要求控股的情形也不多,很多時候為了消除創業者的顧慮,都剋制自己的持股比例。

BAT投資的共性

雖然,BAT在教育領域的投資各具特點,無論是投資企業的發展階段還是持股比例各有千秋,但有一點三家還是一致的,這便是投資服務主業的關係。

不同於VC/PE這類純粹的財務投資者,BAT畢竟是建立在原有主業基礎上的投資,即便是獨立的投資主體,仍然有服務主業的要求。

百度的人工智能、阿里的電商和支付、騰訊的互聯網高頻用戶基礎,這些便是各自最核心的資源和立身之本。而在教育乃至任何一個細分行業的投資,無非是在自己的主業在做加法,不斷的強化自己的護城河,或是應對新的需求變化,做好未來的佈局,保持自己的競爭地位。這或許也是產業投資人區別於財務投資人最重要的一點。未來的財務回報對於產業投資人來說往往是個準必要條件。

對於BAT這樣的巨頭來說,從結果上看,其投資是在做加法,不斷鞏固自身的戰略縱深;從方法論上看,卻像做減法,因為能調動的資源太多,可獲得的項目也是海量的,選擇不做什麼或許從長期來看更決定了他們的江湖地位能持續多久,BAT在教育領域的投資策略便是這種方法論的實例。

撰文 | Fisher

校審 | 石斛

視覺 | 盼兮

製圖 | 三更 澄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