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之水》:吹散了迷霧復又見滿天烏雲

最近這些年官場小說這種類型頗受歡迎。因為現實生活中官場上事情比較容易吸引人們的眼球,所以在文學中也就必然地出現強烈對於官場獵奇的需求。在眾多的官場小說中,有一部2003年出版的《滄浪之水》堪稱箇中佳作。

《滄浪之水》:吹散了迷霧復又見滿天烏雲

官場小說寫作時候的禁忌頗多,筆觸難以控制,要想拿捏得當就顯得非常的困難。官場小說筆鋒所向,無非描述官場的變幻和宦海的風波,也正因此,想寫出新意,讓作品優於其他同類作品的難度就高了。《滄浪之水》做到了,它揭穿了虛幻的真實,深刻地揭示了權與利對精神價值的衝擊。極端時期人的扭曲容易被描述,而人格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沉淪、塌陷的過程卻難以描繪,《滄浪之水》也做到了將難以描繪的過程描繪的異常的精彩。

《滄浪之水》不是那種尋求宣洩快感的那種小說,它的一個突出優點是不靠驚人的故事,而是依託生活化的敘事往精神根源上挖掘,努力追問價值、意義等之於人的精神重要性的哲學問題,作者在書中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思考的心得。比如,孔子在知識者心中已經死去等。

《滄浪之水》也不缺乏形象的豐滿度和生動性,池大為和馬垂章兩個主要人物就寫得很立體,他們既是當下社會中常見的活生生的人,又是手中掌握權力,受民眾關注的社會精英,其複雜內涵令人深思。馬垂章那副汙濁的嘴臉咱們先不說,單說池大為內心扭曲從量變的質變的過程就尤為觸目驚心。一開始他作為一個崇尚古風,堅持保持人格尊嚴,憤世嫉俗,憂國憂民的耿直青年,是現實中大多數青年活生生的寫照。他的道德理想和價值基礎,與他的父輩們的追求,與我們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傳統緊密相連,於是表現出了強烈的人文情懷。而之後,他發現自己剛正的活了那麼些年,卻一無所有,鬱郁不得志,在物質環境的碾壓和漸漸扭曲的內心的引導之下,他“大徹大悟”,心中的神聖感被摧毀。拋棄就操守,拋棄了曾經秉持的價值觀,他活得輕鬆多了。他逢迎,拍馬,出賣,討好,無所不為,短短几年,不僅曾經壓迫他的種種現實問題迎刃而解,而且還享受到了另外一種“尊嚴”。池大為心裡當然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只是抗爭失敗的他已無可奈何。

讀《滄浪之水》,有種吹散了迷霧復又見滿天烏雲的感覺。作者奮力把困擾主人公的各種問題一一解決了,可是主人公卻陷入了更大的迷茫。《滄浪之水》確有發人深省的一面,特別是對官本位文化在現實中的能量級別及其滲透程度,對權力崇拜的危害,可謂鞭辟入裡。那些看似吹散了迷霧找到了方向的人,卻又在另一個更廣闊的空間中迷陷入了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