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區何樓街道辦:用“樹葬”方式巧推殯葬改革

11月3日,牡丹區何樓街道辦事處生態園內人頭攢動,蕭瑟秋風中2000餘棵柏樹卻用綠色抒發著生機,樹旁已圍滿了各村村民代表,等待著核對數字後將柏樹領走——這裡正是何樓街道辦事處用 “樹葬”方式推進殯葬改革活動的現場。

“‘綠色殯葬’作為一種綠色、生態、環保、文明的新型殯葬方式,既可以改善生態,又能美化環境,也能節省土地資源和殯葬開支,又有利於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牡丹區何樓街道辦事處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對“推碑降墳”的村民代表發放的獎勵樹。為了深入推進殯葬改革、移風易俗工作,街道辦規定凡積極響應“推碑降墳”號召的村民,每個墳由辦事處統一配發兩顆柏樹。政策一經推出,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村(社區)幹部積極帶頭,黨員群眾代表努力宣傳,紅白理事會紛紛動員,一週時間就實現了降墳1000餘個。

“剛開始,我們還守著老觀念,搞不懂為啥要‘推碑降墳’。經過村幹部、紅白理事會的宣傳動員,發現這樣做不僅可以節約土地資源、方便發展現代化農業,而且還十分生態環保,最重要的是柏樹一直都是綠的,就像親人以另一種方式生活在我們身邊,比冷冰冰的墳頭、墓碑更能寄託親人的哀思。”在現場,來自金堤社區村民的話代表了大多數村民的心聲。

據牡丹區何樓街道辦事處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何樓街道辦事處正通過“雙管齊下”方式有序推進移風易俗、殯葬改革工作。首先,針對原有墳墓,主要通過矮化、落碑、綠化等方式實現存量明顯減少。其次,針對新逝人員,一律實行火化,並實行免費進公墓的獎勵政策。如今,通過多方面宣傳引導,新的殯葬風氣正逐步形成。 通訊員 劉金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