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賦能傳統農業 BAT都做了點啥?

哪裡有賺錢機會,哪裡便會有資本湧入。農業作為我國經濟的基礎,儼然具有重要位置。加上國家政策的支持,巨頭們也是紛紛響應,以科技促生產之路已經開始。特別是以BAT牽頭的科技大佬正在佈局AI種地之路。

以人工智能賦能傳統農業 BAT都做了點啥?

種地真的是新風口?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農村電商市場前瞻預測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農村地區網購交易額為3,530億元,同比增長高達96%,而2016年農村網絡零售額已達到8,945億元,約佔全國網絡零售額的17.4%,且全年農村網絡零售額各季度環比增速均高於城市水平。

據社科院2017年 8 月發佈的《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6)》顯示,“三農”金融缺口高達 3.05 萬億元。同時,加上國家政策的扶持,國家大力推行農藥化肥減量,提倡生態種養殖,在農村電商的發展上也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科技激活農業之路已經開始。

那麼BAT都是如何操作?

2018年9月,李彥宏召開ABC SUMMIT百度雲智峰會。百度雲攜手國內龍頭農企中化農業,展示出一個智能化農業生產管理平臺,從連接、理解、喚醒三個層面推動智慧農業體系建立。

除了農業,百度也在涉足農副業,科技養雞便是其一個項目。正是看到了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問題,百度便開啟了直播養雞,生存環境,餵養,到最後流通到餐桌全程監控,展現給消費者。基於此,百度希望給用戶最安全的雞肉。

阿里巴巴

關於農業發展,阿里巴巴一直關注,早在2014年,便成立了農村淘寶,並且農村淘寶也是斥資100億進行農業創新。通過與當地政府合作,淘寶一手打造了高郵鹹鴨蛋,梯田紅米,東北長粒香大米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

如今,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阿里將農業再升級,2018年6月7日,阿里正式發佈“ET農業大腦”。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為農民播種,灑水,施肥等行為進行指導。同時,阿里也在進行農副業,養豬。阿里雲會給每一頭豬建立一個檔案,包括品種、體重、進食情況、運動強度等等,從而分析出豬肉質量,為消費者提供選擇幫助。

騰訊

眾所周知,騰訊最大的優勢便是社交,便開啟了“互聯網+農業”之路。利用社交優勢,幫客戶的客戶騰訊已經擁有QQ、微信、公眾號、企業號等社交生態產品,億萬級的流量足以幫助農產品流通。

不僅如此,騰訊在人工智能農業方面也是頗有成效。近日,騰訊在荷蘭舉行的國際人工智能種菜大賽上力壓英特爾, 因此騰訊獲得了關注。騰訊AI農業試驗田種植的是黃瓜,全過程沒有人員參與。比如澆水,通風、光照、施肥和打頂這些工作,都是由人工智能AI自動進行判斷和決策,再驅動“機器人”設備完成的。

以人工智能促進農業,這是基於該類技術,大數據分析,智慧學習等優勢。打造高品質的農產品,服務消費者,同時也會推進農副產品的跨越式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