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啟動多中心肝癌極早期預警篩查項目

肝癌是嚴重危害國民健康的惡性腫瘤,我國肝癌患者5年總體生存率僅為約10%,絕大多數患者在肝癌確診時已處於中晚期,喪失了手術機會。記者從中國醫師協會了解到,為有效解決肝癌早診難題,我國科學家啟動開展了全國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極早期預警篩查項目,以有效提升我國肝癌防控水平。

據瞭解,該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肝癌科學中心主任王紅陽和亞太地區肝病學會主席、廣州南方醫院侯金林共同牽頭。項目計劃建立1-1.5萬人肝癌高危人群隨訪監控隊列、一期開展為期3年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並依託成熟的高通量基因組測序等技術開展血清肝癌極早期預警標誌物的篩選、鑑定以及應用。該項目的順利實施有望確立我國在肝癌早診早治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有助於提升我國肝癌防控水平以及近億肝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助力健康中國2030計劃的順利實施。

肝癌是我國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每年全球超過50%的肝癌新發病例在我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等是我國肝癌發生的主要高危因素,因此實現對高危人群發生肝癌的極早期預警、防控是顯著提高我國肝癌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舉措。

國內外研究均證明現有肝癌血清學診斷標誌物甲胎蛋白(AFP)等在極早期肝癌患者診斷和預警方面特異性、敏感性仍然存在不足,患者早期漏診率較高,因此急需開展大規模、前瞻性、多中心肝癌極早期診斷、預警新標誌物的大規模篩選和驗證。(記者 王曉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