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會》第三季開播,多圈層文化碰撞成本季看點

作者 / 秋實

“看來節目組是有錢了,咖越請越大,廣告也多了。”

伴隨著“鉑爵旅拍不錯~”、“張紹剛這期穿得好素”、“眾籌給王力宏買襪子”等彈幕,《吐槽大會》迎來第三季開播。與前兩季“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的slogan不同,本季《吐槽大會》把宣傳口號換成了“吐槽是年輕的溝通方式”。


《吐槽大會》第三季開播,多圈層文化碰撞成本季看點


更加陽光積極正能量,這反映了節目出品方笑果文化以及騰訊視頻想要突出的重點也在發生變化。從強調對吐槽心態的包容,擴展到了與年輕人社交的氛圍聯繫,視野明顯拓展了許多。

進入第三季,此前“命運多舛”的《吐槽大會》會順利邁上品牌化之路麼?市場環境的縮緊,會讓節目變得搞笑不足,謹慎有餘麼?網綜N代如何突破觀眾審美疲勞,做出更多新意來?

看過第一期節目的娛sir和大家聊5毛錢的。


《吐槽大會》第三季開播,多圈層文化碰撞成本季看點


《吐槽大會》第三季開播,多圈層文化碰撞成本季看點

破圈

從第三季首期的嘉賓陣容來看,能看出節目組的穩健,選擇了國民知名度較高、也頗具槽點的王力宏擔任主咖,其餘幾位吐槽嘉賓既有能勾起一代人青春記憶的歌手陶喆、又有今年憑藉熱門網綜迅速躥紅的王菊。臧鴻飛是《吐槽大會》的常客,他常常成為大家的吐槽對象,為節目貢獻了不少笑料。

不過據悉,第三季會進一步嘗試激發出更多圈層文化之間的碰撞,未來的主咖中也會出現文人學者、行業達人、跨領域人士等多樣的身影。

內容上,首期的部分梗還是比較猛的,如池子通過熱狗跟新生代老炮兒長時間錄製某綜藝節目來調侃其不夠真實,王力宏的最新作品和MV、陶喆的離婚事件和過往影響力、王佩瑜的京劇發音和笑聲、王菊的皮膚和中國版“碧昂絲”的稱號這些也都成了被吐槽的對象。

在視覺舞美方面,區別於前兩季的被分隔開,第三季中的主咖與副咖呈弧形同坐一邊,這樣營造出了一種好友之間調侃閒聊的輕鬆氛圍。


《吐槽大會》第三季開播,多圈層文化碰撞成本季看點


同時,《吐槽大會》第三季在節目板塊上還特意增添了“隔屏吐槽”,加強了節目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性。網友可將自己錄製的短視頻發送給節目組,最後會有人被“翻牌”,得到主咖嘉賓的親自回應。

當節目結束之後,依然還存在著Talking Show的評選頒獎環節。只不過,這一季節目將決定權交到了現場觀眾的手中,由現場的全體觀眾投票產生本場的Talking Show,陶喆則在首期斬獲了這一稱號。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首期節目將騰訊微視和瓜子二手車寫進了嘉賓吐槽的段子裡,雖然聽起來還是有些廣告味,不過能看出幕後編劇團隊的努力。

《吐槽大會》第三季開播,多圈層文化碰撞成本季看點


求變

事實上,《吐槽大會》一直在不斷調整著。

第一季節目的首期邀請到了周杰擔任主咖,來自嘉賓們尤其是其好友王琳的吐槽堪稱“火力全開”,雖然後因尺度較大遭遇了下架,但是節目卻由此在網上打開了知名度。

半年後的2017年初,節目重新上線,依然還是受到了眾多網友的熱情追捧。以李湘和曹雲金為主咖的前兩期節目的點擊量都突破了2億次,《吐槽大會》第一季更是斬獲了累計超16億次播放量的驕人戰績。對於一檔網綜節目來說,這一市場表現頗為搶眼。

相較於第一季的主咖都以演藝圈人士為主,2017年12月播出的第二季在嘉賓配置上有了一些不同,除了伊能靜、劉嘉玲、張雨綺等一貫的演員明星外,還多了鋼琴家郎朗、國足隊長馮瀟霆這兩位音樂和體育圈人士。


《吐槽大會》第三季開播,多圈層文化碰撞成本季看點


也就是說,第二季想要通過邀請更多領域的人來打破圈層限制、豐富節目內容。對此,節目製作方笑果文化董事長葉峰曾解釋道,“每一位嘉賓名人背後,其實都是不同圈層文化的代表和反映,節目會因此嘗試更多種可能性,這將給節目帶來驚喜。”

《吐槽大會》第三季開播,多圈層文化碰撞成本季看點


中國式“吐槽”的未來

雖然《吐槽大會》來到了第三季,不過這一路的播出過程卻不是一帆風順的。

上文提及過,早在第一季第一期播出的時候,節目就遇到了上線三天即被下線的突發情況,直到目前,仍然在網上搜索不到以周杰為主咖的第一期的完整視頻。

至於為何會被突然下線,一個被不少人認同的解釋是來自廣電總局的要求。首期節目的嘉賓王琳的吐槽片段曾被知名微博博主“happy張江”掛在網上,然後很快便得到了近15000次的轉發和超5000條的評論,原視頻雖早已被刪除,但觀看過的娛Sir表示她的發言尺度還是挺大的,“汙力”指數驚人。除了王琳,主咖周杰的部分講話也很容易被認作為不合時宜。


《吐槽大會》第三季開播,多圈層文化碰撞成本季看點


所以,看起來“又黃又暴力”的第一期節目很可能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然後整季節目就遭到了下線整改的處罰。

整改之後,重新上線的《吐槽大會》明顯在尺度上收斂了不少,節目變得更加溫和,面對著這種情形,有人批評其丟失了吐槽本來就該擁有的辛辣和直接;也有人認為節目有避重就輕之嫌、把人身攻擊包裝成“笑料”;不過,更多的網友還是表達了理解和支持。

《吐槽大會》雖然在形式上多有借鑑以美國《喜劇中心吐槽大會》為代表的美式脫口秀,但因為國情的原因,美式脫口秀的精髓-通過段子來調侃時事尤其是政治領域的-很難在中國落地。


《吐槽大會》第三季開播,多圈層文化碰撞成本季看點


近幾年,頻頻有綜藝節目因為內容尺度問題或遭點名、或被下架。上個月,騰訊視頻的《和陌生人說話》就突然下線,圈內一時間議論紛紛,很多人認為可能是節目內容所反映的價值觀跟監管層期望看到的不相符有關。

在這種情況下,摸索出內容的“禁忌邊界”、不觸及廣電總局的“底線”就成了很多節目首先需要處理好的問題。譬如今年上線的《中國新說唱》不僅改了名字,內容也變得“又紅又正”,顯然是受到了外部監管環境變化的影響。

在保證節目安全的前提下,又想做出點新意,這本就是在戴著鐐銬跳舞。好在娛樂產業(ID:yulechanye)看到了節目組試圖做出創新的努力,首期為觀眾端出了一道糅合了流行音樂+RNB+說唱+京劇等在內的吐槽饕餮,期待未來的幾期節目能夠給觀眾帶來更大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