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更好地理優勢的武漢的經濟發展水平為何不敵成都?

華鎣山武工隊


客觀地說,武漢只是經濟總量小幅低於成都,在經濟發展水平上並沒有低於成都。2017年武漢和成都GDP分別是13410億元和13889億元,成都小幅領先武漢479億元。


客觀地說,13410億元和13889億元差別大嗎?前者只比後者低3.45%,差距很小。如果武漢稍微發力,3.45%的差距在兩年內就可以消除。

再來看成都和武漢的人口。2017年末成都常住人口1604萬人,武漢常住人口1089萬人。成都常住人口比武漢多了47.29%。


但成都的GDP只多武漢3.45%。從這個角度看,成都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低於武漢的。2017年,武漢人均GDP123831元,比成都的86911元高了42.48%。這個差距大了。

成都和武漢都是我國的國家中心城市,是一個區域的經濟、社會、文化中心。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城市,經濟、文化、教育、商業等領域實力都是中部地區所有城市之首。

成都是西部地區最大城市之一,其經濟、商業、文化亦是最發達城市之一,在經濟總量上僅次於重慶市。但重慶更像是一個省份,面積、人口龐大。



成都和武漢在經濟實力上差距並不大。從地理位置上,武漢更具有優勢。武漢是九省通衢,處在東西部、中原和嶺南樞紐地帶,交通優勢十分明顯。但在人均水平上,武漢已經明顯領先於成都了。


紅谷新視界


提問者這是在搞事啊,老實說,我雖不是土生但算是土長的成都人嘛。我記事起97年左右,成都還是破破爛爛的城市,那個時候我的感覺就是成都省城也就這樣了,但是成都的發展從2000年開始就跟開掛一樣,非常的迅猛,作為一個無支柱產業的城市能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已經很不錯了。

成都人也沒得啥心思難得去跟你爭那個更好,反正現在小日子過起很舒服就行了,打點小麻將,喝點蓋碗茶。週末周邊區縣逛一哈,車子越來越多,道路越來越寬,多安逸的。成都有全國第二的私家車保有量,擁堵指數不在前10也是很牛逼的了,還有了保有量應該就在這兩年會超過北京成為全國第一了


家明99469041


有圖有真相,不想多廢話,誰弱誰強一目瞭然。








閩贛尖刀擎天東南


作為一個工科生,非經濟出身,我來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我認為,武漢發展不如成都,主要是改開後產業轉型沒做好,其實和以重工業聞名的東三省沒有發展起來,差不多是類似的道理。

經過初期那三十年,改革開放後,廣大中國人民最強大的經濟生活需求,其實是輕工業產品,包含紡織服裝,生活五金,家電,自行車等各種生活用品。而象哈爾濱,比如以三大動力聞名,鍋爐廠,汽輪機廠,電機廠,給誰用?只能是國家啊,而在八九十年代,還是以計劃經濟為主,搭不上大發展的順風車。

在改開之後,一個地方經濟要發展起來,除了寬鬆開明的政策環境,高效的政府服務機構,人才外,最關鍵需要幾個重要因素:

1. 契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工業,這樣可以創造大量的財富,吸引更多流動人口,帶動本地的第三產業。(所以,我覺得香港不可理喻)

2. 大量的資金支持。

3. 便利的交通運輸環境。

因此,沒有以上條件,改開後沒有做好轉型的那些地方,不可能獲得良好的發展,必然要沒落。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大勢所趨。

這方面,最悲催就是兩種類型的城市:

a. 資源型城市。在改開以前,他們能混個溫飽,而且看起來還不錯,因為大家都太差了。改開後,對於他們來講,計劃經濟還佔很多比重,他們產出資源,被以極低的價格送給了那些輕工業城市,他們自身卻撈不到什麼。等到高度市場化了,資源也已經耗的差不多了,他們被一腳踢開,自謀生路了,可惜,前方已經基本無路可走了。所以看看那些產油的城市(大慶啊),產煤的(撫順,阜新,雞西,鶴崗),產木頭的(伊春),他們都是長長的茶几上的杯具,沒有機會,年輕人也留不下,只能大量人才外流。

b. 重工業城市。和資源城市類似,在強計劃經濟年代,他們的生活水平都普遍高於其他城市。但改開之後,他們無法搭上順風車,而對重工業的需求只有政府,慢,弱。他們所擅長的,外部資金進不來,又吸引不了密集服務的外地務工人員(各種重工業,都需要有經驗的產業工人而不是外來人口),頂多來些江浙一帶修理雨傘,配鑰匙,賣服裝的。。

高度開放後,好了,他們有面臨著外資企業高質量和高端產品的衝擊,而國企又由於不重視研發,激勵機制差,響應慢,你不死誰死?你要是發展的好,反倒是沒有天理了。

這兩種城市,註定是悲催的。

所以,改開後,所有城市,經濟支柱是以重工業為主的,但又做不好轉型的,肯定發展不起來,也發展不好。發展好的,都是那些靠輕工業製造起來的,人是問題嗎?人才是問題嗎?看看江浙滬的輕工業,廣東的家電製造和外貿服務,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因此,深圳背靠香港接收了香港的工廠實體制造業遷移,一日千里萬里,上海浦東莫不如是。其他的開放城市(比如珠海,汕頭,廈門。。。),沒那麼多工廠啊,你總不能天上掉餡兒餅吧?

這是個人的觀點,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們來看看成都和武漢。

這兩個城市,這十來年,每年我都去武漢和成都,盲人摸象,也算有點了解。

說說武漢,清末老張就在那裡折騰,當然老張搞的那個鐵礦,純粹就是個外行,再加上官辦的貪汙低效,因此總是賺不了錢,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張之洞傳。民國時代,就有漢陽兵工廠了,民國和八十年代初,武漢都很有名,但更多是依靠航運,貿易。八十年代武漢的支柱還應該算重工業。這些年,武鋼也還發揮重要作用吧,但鋼鐵麼,作為老家是中國鋼鐵產量最高的地方出來的人,我真不想多說了。

八十年代,武漢漢正街全國有名,乃至日本1985年訪華團都來了。但是,他就是批發市場,而不是服裝製造業工廠啊,服裝製造業還在廣東,江浙。而八十年代,武漢的支柱產業是什麼,還是重工業啊,改開時代,IT時代,武漢往輕工業製造,IT轉型的成功嗎,都有什麼?好像就一個光谷,還是口號性的多,好吧,烽火勉強算,還是個國企,郵科院的。這也太。。。

另外,湖北省內,武漢獨大,沒有啥競爭,客觀上,也會養成武漢的不思進取和懶惰。

旅遊產業,武漢搞得也是一般般。

再說交通運輸,也就在長江上,看似方便,其實不怎麼方便,最起碼,武漢三鎮自己都頭疼。而南北是長江大橋,長江是東西方向,你武漢自己又不是廣東上海那樣的輕工業製造基地,除了做商品銷售地,給別人提供高科技人才,還能幹啥?

所以,我覺得這些年來,武漢的能力,讓我評,沒跟上時代的變化,反應遲鈍,一般般吧,給59分算多了。

至於成都,重慶沒分出去之前,成都重慶還是競爭的激烈,重慶分出去了,兩者之間,也是有點互相爭鬥競爭的意味。

成都的旅遊,要比武漢好多了。成都改開後面向輕工業轉型方面,在IT,電子信息產業,可能還有化工,傢俱製造,輕工業製造還有啥就不太瞭解,我覺得比武漢好的多。至少可以打65到70分吧。

成都的市政建設,也遠遠好於武漢,這算是我常跑這兩個城市的主觀感知吧。

一孔之見,可能有失偏頗。手機輸入錯別字回多一些,見諒。湊合著看吧,明白意思就行。


流浪在遠方的憂傷


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有待商榷。根據去年各省省會經濟指標來看,武漢以一萬三千四百億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名,距離四川省省會成都只差四百億而已。而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去年人口普查數據統計,去年成都的人口在一千五百萬左右,而武漢只有一千萬。

再者根據今年上半年我國各大城市經濟排行榜顯示,其中成都、武漢分別位列第八名和第九名,而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兩座城市經濟差距已經縮小到九十億左右。這樣一來武漢經濟總量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年實現反超成都,所以武漢經濟不敵成都這個說法明顯就是不正確的。

當然成都的城市發展潛力股也是不可小覷。今年上半年成都與武漢兩座城市經濟增速均為百分之八點二,但最為關鍵的是成都經濟第三產業佔比還比武漢略高一丁點,儘管武漢與之差距不算明顯,但成都依然還是處於領先狀態。

其實就我個人認為成都和武漢兩座城市可謂是各有千秋。雖然說成都經濟發達,但其省內第二大城市綿陽去年的經濟總量才勉強突破兩千億。而相比較之下湖北省除武漢外,省內還有襄陽、宜昌兩座城市經濟總量在四千億上下。

再者其實對於武漢來說,其城市發展潛力可能要更勝成都一籌,畢竟僅去年一年武漢招商引資總資金就達到兩萬八千億,相比之下成都還不及武漢的一半。由此一來在今年武漢經濟總量很可能追平甚至進一步反超成都。當然成都也不必要妄自菲薄,因為在去年新一線排行榜當中,成都位列新一線城市第一名,其中商業環境以及經濟發展更是接近滿分。此外再加上這幾年成都陸續修建連接重慶、西安、武漢以及貴陽等城市的高鐵線路,極大加強成都與中西部各地區經濟發展與交流,對於促進“川渝城市群”、“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戰略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目前而言,成都和武漢兩座城市是各有千秋。在此我希望未來兩座城市能夠攜手共進,為創中西部地區經濟繁榮穩定發展作出貢獻。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1,GDP比較,四川與湖北,成都與武漢,都差不多,但省內老二比較川老二就鬱悶了。

2,人口比較,四川是湖北的1.6倍,成都是武漢的1.6倍,人均GDP湖北是四川的1.6倍,武漢d是成都的1.6倍。

3,地理位置,武漢地處中部地區,也是沿江城市,對外交通發達方便。成都地處青藏高原腳下四川腳盆最西邊,成都一個被雲貴高原青藏高原秦嶺高原包圍的城市,對外陸路交通鬱悶傷心,又不沿海不沿江的偏僻封閉城市,地理位置武漢遠遠優於成都。

4,工業規模,武漢遠遠大於成都,武漢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城市,而成都不是。

5,主城區比較,武漢主城7區不管是面積人口GDP都遠遠高於成都主城5區,武漢是中國老牌10大城市之一,成都不是。

6,產業升級,武漢也遠遠走在成都前面,高科技企業武漢更是遠超成都。

總之,發展潛力武漢遠超成都。


141804620


這個提問真是唯恐天下不亂呀。

誰說武漢比成都差了。

如果武漢經濟不好,怎麼連續兩任成都市委書記都從武漢過來。

武漢的各方面優勢,都很好。

在產業發展培育上。也走在前面。

但是會被成都追上,其實就一個原因,城市區域吸附能力。

從歷史來看,八方通衢的武漢,處在京廣與長江兩條重大交通線上,交通異常發達。

天上九頭鳥,地上武漢佬。人傑地靈😜️

黃鶴樓千載悠悠,大學城學子湧動。

但是,太過發達的交通,讓武漢的人才快速的流向北上廣,優質人才留不住。同時中部地區市場佈局混亂,多個城市輻射範圍重合。

不像西部,投資首選,人才匯聚只有一個選擇。成都。

中部地區,長沙,武漢,鄭州都在爭。重慶這個搖擺人也蠢蠢欲動。

你是個500強,進中國第一站放在上海了。第二站,你會考慮北京的北方輻射,廣東的華南輻射。甚至跳到成都來個東西對進,但你絕不可能考慮中部城市。這就是尷尬!


策劃楊恆


成都的城市營銷有點過了。成都並不比武漢強,並且相反,成都以20多個區縣、代管縣市1.5倍以上武漢的人口與面積,經濟總量卻與武漢相當,經濟水平熟高熟低,已不言而喻。


雁渡寒潭68


我覺得你的大腦有問題,要不就是被門夾過了,要不就是進水了,成都1500萬人口武漢剛過1000萬,成都面積14312平方千米武漢面積8494.14平方千米,成都GDP總量只比武漢多不到400億,你會不會算賬啊,中國GDP比日本高和很多按你的邏輯中國比日本發達,印度比新加坡發達對不對。無腦別提腦殘問題行嗎?


寂202333573


都說成都是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本人在成都生活了一年,作為一個外地人有幾點是在不能理解。

關於房市:

1、成都的限購政策太奇葩了,分十一區,天府新區,高新區,郊區縣四種劃分,然後再和戶籍地以及社保地掛鉤,條件複雜。

2、二手房,前幾年的房子,贈送面積真是巨大無比,建發天府鷺洲產權71,贈送下來100+,成都還有產權70多的三居噢,還是萬科,不得不懷疑前幾年管理規劃的部門在幹啥。最近新建的沒什麼贈送了。估計管得嚴了。

3、新房不動產登記,據說普遍都要兩年。這點有待確認。

4、還有一點,房子朝向東南西北都有,連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都有,真的是四面八方呀。

關於生活:

1、不少小區和商場的停車費盡然按排量收取,美其名曰響應國家號召,在我看來就是美化的搶劫。國家是小排量購置稅減半,如果真響應國家政策,怎麼不小排量停車費減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