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極必傷張愛玲:3年間為躲避跳蚤搬家180多次,疑似恐怖性神經症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是中國的一句古話,它的大意是:人若太聰慧,反而會受傷;用情若太深,往往傷身、活不長久。

天才作家張愛玲的一生,大約可以用“慧極必傷”四字形容。

主張“出名要趁早”的張愛玲,在18歲時寫的《天才夢》裡曾寫到:

"生命像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讓張愛玲沒有想到的是,她竟一語成讖:晚年的她,一直在受一種類似於蝨子的蟲子的困擾,這困擾,甚至將晚年的她折磨得幾近入魔。

慧極必傷張愛玲:3年間為躲避跳蚤搬家180多次,疑似恐怖性神經症

晚年的張愛玲,在第二任丈夫賴雅死後,一直定居美國。此時的她,身邊的親人已經悉數離去了,唯一的胞弟張子靜遠在大陸,與她幾乎沒有往來。

可以說,晚年深居美國的張愛玲,除了唯一的朋友宋淇夫婦,也沒有任何朋友。即便與宋淇夫婦,張愛玲也經常有各種猜疑和隔閡。

好在,張愛玲還有她酷愛的寫作!而寫作,既是她的愛好,也是她晚年唯一的精神寄託。

張愛玲有著絕世的才華,和異於常人的慧根。也正因此,她過早地看穿了世事。對於人世間的恩怨糾葛,她似乎永遠看得比任何人都透。

也正因此,張愛玲的內心一直被孤冷、淒涼籠罩。在有限的生命力,她曾有過幾次徹底的交付,一次是胡蘭成,一次是賴雅。

遇見胡蘭成的那年,她年僅24歲,她和他一見傾心。遇見他,她低到了塵埃裡,開出花來。她以為有了他,從此,在世間她就有了棲息的角落。

現實從來冰冷殘酷,很快,逃亡中的胡蘭成就與17歲的周姓女子結合了。張愛玲和胡蘭成之間的誓言,如清風般飄散不見。

最終,當思念成狂的張愛玲冒著生命危險找到胡蘭成時,他正和一個大她很多的女人同居著。她忍著巨大的委屈過了十多天的“三人行”,然後她離開了。

慧極必傷張愛玲:3年間為躲避跳蚤搬家180多次,疑似恐怖性神經症

張愛玲與胡蘭成

離開後清醒的她,終於明白,低到塵埃裡的愛情,終將只是被任意踐踏,而已。

十多年後,張愛玲在最無助的時候遇到了戲劇家賴雅。他和她差了30年,但在一起時,他們卻那麼義無反顧。可是,當張愛玲再次以為命運之神眷顧自己時,不幸再次發生了。

結婚僅兩個月,賴雅即半身不遂,張愛玲沒有絲毫怨言,陪著愛人走完12年艱難的歲月;為了賴雅,她到處奔波,養家餬口,就連買一雙拖鞋都要等待聖誕節打折時,但她說她內心很平靜,只因為“有了精神上的家園”。

那段時間,張愛玲過的雖清貧且艱難,但卻過得勉強幸福。最主要的是,這段時間裡,她一直在俗世,她不僅經常在香港、上海等地拋頭露面,還偶爾與社會人士打交道。

但自從1967年賴雅過世後,張愛玲就完全變了。

張愛玲開始寫下諸如“人老了就是時間的俘虜”等,這樣的悲傷字句。與此同時,她開始慢慢習慣了一個人的日子,她深居簡出,拒絕給所有熟人回信, 拒絕電話,拒絕見客,對人事也很淡然。

這些本也沒什麼,畢竟有很多人素來不喜歡熱鬧。尤其對老人而言,越老越要回歸平靜。

但張愛玲的種種做法卻讓人感覺,她的內心並不平靜,而且似乎有著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焦躁。

慧極必傷張愛玲:3年間為躲避跳蚤搬家180多次,疑似恐怖性神經症

張愛玲與賴雅

事實證明,晚年的張愛玲內心確實並不平靜。

據張愛玲遺囑執行人林式同的佐證,從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這三年半時間內,她平均每個星期搬家一次。如此算來,張愛玲三年內的搬家次數:竟多達180多次。

在張愛玲自己給文學史家夏志清的一封親筆信裡,她這樣記載當時的情況:

“我這幾年是上午忙著搬家,下午忙著看病,晚上回來常常誤了公車。”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在忙著不斷搬家的這段時間裡,張愛玲不僅年紀大,而且身體也不好。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張愛玲:拖著自己即將古稀的病體奔波著搬來搬去呢?

答案正是因為“蟲子”!

張愛玲說,有一種來自南美、小得肉眼幾乎看不見、但生命力特別頑強的蟲子(類似跳蚤),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

1991年,她在給朋友的一封信裡說:

“每月要花兩百美元買殺蟲劑”,“櫥櫃一格一罐”。

誰也不知道這種蟲子到底叫什麼,人們更不明白:怎樣的蟲子,搬了180多個地方,竟每個地方都有。

以至於人們猜測,這種蟲子根本就不存在,根本原因,乃是張愛玲得了一種瘙癢的皮膚病。因為,很顯然,如果那個蟲子無處不在,那別人怎麼能住呢?

但這個說法顯然也站不住腳,因為,在搬家的這段時間,張愛玲頻繁出入醫院,若真的有皮膚問題,應該早就得到醫治了。

真實的情況是:張愛玲在這期間,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而這種心理疾病,很可能正是心理學上的:恐怖性神經症!

慧極必傷張愛玲:3年間為躲避跳蚤搬家180多次,疑似恐怖性神經症

恐怖性神經症,是以恐怖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神經症。它是指患者對某些特定對象或處境產生強烈、不必要的恐懼情緒,而且伴有明顯的焦慮及自主神經症狀,並主動採取迴避的方式來解除這種不安。

而恐怖性神經症在分類上,又可分為場所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和物體恐怖症三類。其中,物體恐怖症,按照患者恐懼對象的特點,又可分為動物恐怖(如害怕蜘蛛、昆蟲、老鼠等)、生活物品恐懼(如汽車、電梯、飛機等)等等。

而張愛玲所一直試圖逃避的蟲子,正是此中動物恐怖中的昆蟲。

而根據張愛玲晚年拒絕社交等等分析,張愛玲在患有物體恐怖症的同時,還伴有社交恐怖症的傾向。

而張愛玲這種恐懼性神經症的來源,很顯然,與她的童年經歷,有很大關係。

張愛玲出身於貴族家庭,父親是一個封建遺少,母親是晚清重臣李鴻章的外孫女。但她的父母卻從小不和,父親性格乖戾暴虐,抽鴉片,娶姨太太。母親是曾經出洋留學的新式女子,她對張愛玲少有管顧。

慧極必傷張愛玲:3年間為躲避跳蚤搬家180多次,疑似恐怖性神經症

父母離異後,她和弟弟一直與父親和繼母一起生活。

有一次,她因在生母家住而遭到繼母責打,最後繼母反而誣陷張愛玲打她,父親發瘋似的毒打張愛玲。當時,遭受毒打的張愛玲耳朵都被震聾了,之後,她還被關進了一間空屋子。

這一關就是好幾個月,以至於自己得了嚴重痢疾,父親也未曾管顧......

在這種陰冷、黑暗環境下長大的張愛玲,在殘酷的折磨下,心理有了一些畸變,她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和懷疑。也正是從這以後,她在心裡築起了一道高牆。

成年後,張愛玲對弟弟、父母和周圍人的冷漠就是如此。除了與姑姑和愛人之間,張愛玲偶爾能卸下一切,在其他所有人面前,張愛玲都始終端著她的冷漠、無情和各種小算計。

張愛玲對人性充滿了恐懼,她的作品也多以表現人性醜惡為主。

她的聰慧的雙眼,讓她具有一眼就能看透人性的本領。這種把人看透的本領和她的冷酷清高,也註定她無法與人進行正常的交往。

在賴雅死後,她的這種恐懼被放大了。終日裡,當她都是一人守著空房時,這種恐懼更加被放大了。

而所有的恐懼,一旦到達一定程度,一定會有外現。張愛玲這種內心恐懼,在她遇到那種讓她觸之喪膽的小東西(也許根本是臆想出來的)時,被表現得異常明顯了。她的第一反應就是:逃避!

於是,一次次地,張愛玲打點行裝,準備出逃,她要找一處沒有這些可惡蟲子的地方。那樣,她就安心了!

慧極必傷張愛玲:3年間為躲避跳蚤搬家180多次,疑似恐怖性神經症

但倘若這個讓她“觸之喪膽”的小蟲子就在她自己心裡,那麼,躲到天涯海角,又有何用?

張愛玲最終也沒有躲開這種小蟲子,1995年9月8日,張愛玲謝世於美國洛杉磯寓所,7天后當她的已經開始腐爛的遺體被人發現時,人們驚訝地發現:

張愛玲的家裡,竟然沒有傢俱、沒有床,四下裡空空如也......而張愛玲所有的用具,包括拖鞋,毛巾等等,竟全部是一次性的:用完就可以扔的那種。

是張愛玲喜歡極簡主義嗎?答案顯然並非如此。這一切的背後,還是與她晚年一直躲避的蟲子有關!因為傢俱、床,都會招惹蟲子。而生活物品,也同樣會招惹蟲子,但傢俱床等等可以不要,但生活必需品得要啊,但它們又可能招惹蟲子,那怎麼辦呢?用一次性的,用完就扔,不久可以減少蟲子滋生了嗎?!

真正能夠消滅“令張愛玲懼怕的蟲子”的,是內心的太陽!然而,張愛玲的心裡,卻始終沒有種下過太陽。胡蘭成和賴雅,或許曾是她心裡的太陽,但這樣的太陽,終究不真正屬於她自己。於是乎,她一生,都沒有走出“蟲子”的陰影。

聰慧的張愛玲,有著驚人的才華,她以一雙早熟的慧眼,洞徹了人性的弱點和世間的荒誕,並以生花妙筆展示給世人看,但她終究沒有足夠的光芒來穿透黑暗,驅散心靈中的“蝨子”。

“生命是一束純淨的火焰,我們依靠自己內心看不見的太陽而生存。”

這是一位作家的話,遺憾,張愛玲並不識得這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