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的離開,只為更好的歸來

初冬時節,靜謐的黃海海域,北部戰區海軍某潛艇支隊組織的一場對抗演練激戰正酣。

某艇遭“敵”包圍,危急時刻,一名上校臨機決斷、指揮若定,向全艇下達一連串戰術規避口令,藉助複雜海洋環境躲避攻擊,成功突圍。

這名上校就是該支隊副參謀長、碩士研究生馬志民。十年磨一劍,馬志民從一名潛艇副航海觀通長幹起,成為響噹噹的“海軍軍事訓練標兵”,他說自己的突擊之路是從考研開始的。

作為海軍首批“4+1”本科畢業生,馬志民原來學的是水面艦艇,“+1”那年改學潛艇,畢業來到了潛艇部隊。

隨後不久,支隊接裝新型潛艇,“鳥槍換炮”的同時,官兵知識結構與新裝備科技含量的差距凸顯出來。在支隊黨委的支持下,正在稀缺崗位任職的馬志民毅然放棄晉升的機會,決定到院校去攻讀研究生。

經過緊張備考,2005年馬志民考入海軍潛艇學院,攻讀潛艇作戰指揮專業研究生。讀研那幾年,他痴迷於研究潛艇,用他自己的話說:“潛艇學院的研究生,為研究潛艇而生!”

2008年,馬志民畢業歸來,當了一名參謀。而此時,他的同學大都在潛艇上任副艇長了。有人說他吃虧了,可他說能上潛艇就行。他把所學理論和潛艇實際結合,創新潛艇訓法戰法,提出的“遠航常態化、訓練實案化”思路,得到支隊領導肯定。

緊接著,馬志民在幾項重大演練任務籌劃中脫穎而出。小試牛刀,馬志民認準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對的。他暗下決心,要讓潛艇走得更遠、潛得更深。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為適應潛艇兵力運用轉變,探索潛艇人才生成路子,上級賦予該支隊“4+1”艇員隊試點任務,抽調超編艇員組建一個艇員隊。

這項試點很重要,誰來擔此重任?作為科班出身的研究生,有著航海長、機關參謀、副作戰長、實習艇長等多崗位經歷的馬志民受命擔綱。

該支隊支隊長丁永偉介紹說,對於馬志民的任命,起初有人認為他太年輕、資歷淺,但翻看他的履歷、瞭解到他取得的成績後,都紛紛打消了疑慮。

就這樣,馬志民帶著一群由超編人員組成的艇員隊開始了新突擊。憑藉一股子敢打敢拼的狠勁,他帶領全艇官兵在沒有經驗可循的條件下“摸著石頭過河”,取得一系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艇員隊組建剛1年,就以優異成績通過上級全科目考核;幾個月後,順利完成實戰化小遠航任務;成功通過上級作戰評估檢查,完成戰備遠航任務……

馬志民帶領官兵探索出的艇員隊人才成長模式、組訓模式,得到上級的認可。2016年7月,馬志民又帶領艇員隊官兵執行任務,期間探索出多項潛艇新訓法。

如今,已是支隊副參謀長的馬志民依然堅持在職學習,學語言、學專業、學新裝備、學高科技……他說:如果有機會,還想到院校去系統“充電”,因為“暫時的離開,只為更好的歸來”。

暂时的离开,只为更好的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