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前就研製成功的超音速客機為何沒能大規模投入商用?

蘋果芯芯


歷史上投入商業運營的超音速客機有兩款,這就是圖-144和協和式客機,圖-144在1968年服役,1978年退役,總共建造了16架,這是蘇聯時代研製的唯一的一款超音速客機。在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民航有了很大的發展,當時戰鬥機已經實現了超音速飛行能力,因此在民用航班上也有了使用超音速飛行的想法,其實這個非常正常,超音速飛行可以極大提高民航飛機的速度讀,這樣更節約時間。



除了蘇聯研製圖-144超音速客機之外,英國和法國也共同研製的協和式超音速客機,而且這是正式進行商業飛行的超音速客機型號,英國和法國共同經營了很長一段時間。協和式客機1969年首飛,在2003年退役,協和式客機的退役來自於一個悲劇,在2000年7月25日,一架協和式客機在起飛過程中墜毀,而原因是起飛的時候輪胎被跑道上的金屬扎破,輪胎爆炸導致油箱受損,最後飛機起火燃燒失控而墜毀。


超音速客機在速度方面的確很有優勢,但是受限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科技水平,超音速客機的理念有點超前,在飛行安全方面始終面臨的很大的挑戰,另外超音速客機的噪音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英國和法國從1978年開始就運營了協和式的商業航班,不過到2003年還是結束了運營。但是這個就是因為飛行安全的問題,作為蘇聯研製的圖-144客機也是備受安全因素困擾。而目前美國又在進行新一代超音速客機的研製工作,未來的超音速客機將是靜音設計的型號。


航空視界


雖然超音速飛機的確會縮短飛行時間,但超音速客機的運營成本太高,特別是超音速飛行消耗的燃油量巨大,而由此又導致航程不足,載客量不足。而當時同樣執行跨洲際航線的波音747的運營成本就比協和低的多,而且最大載客量是協和的4倍,且航程足夠執行紐約直飛巴黎的航線。因此在九十年代初,同樣紐約飛倫敦的往返機票,協和要一萬美元,而波音747的經濟艙只要2000美元。因此波音747自然成為普通大眾進行洲際旅行的首選。只有富豪顯貴才會選擇的協和客機自然無法得到各大航空公司的青睞。因此協和客機也只有參與研發的英國法國各購置了7架,用來執行跨越大西洋的航線。而波音747迄今已經生產了超過1500架,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研發耗資巨大的協和客機只生產十幾架,已經是商業化失敗了。而後續維持航線也僅僅是為了留塊遮羞布,之後發生的安全事故,只是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