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那麼多網吧,卻沒有微軟的Xboxone、索尼PlayStation吧?

為什麼有那麼多網吧,卻沒有微軟的Xboxone、索尼PlayStation吧?

90年代中期中國大陸連網吧都沒有,那年頭3臺PC的錢能在北京四環買一套房。所以大街小巷充斥的都是包機房,裡面一排電視+遊戲機,想玩什麼跟老闆說。順便一提,玩XBOX還真是在商場的包機房玩的,那時候全市好像就這麼一家有XBOX 。經歷了艱難的 鼠標鍵盤打FPS——日本手用手柄打FPS——美國手用手柄打FPS 進化過程。所以對這機器還挺有感情的,現在手裡有兩臺。其中一臺被當做維修用的配件機了。

為什麼有那麼多網吧,卻沒有微軟的Xboxone、索尼PlayStation吧?

包機房配Xbox的確實相對少一些,至少從親身經歷來說(2001-2007年在廣州),包機房的主流是PS2,到PS3發售之後PS3的數量也還遠遠不能和PS2的數量相比。Xbox數量少的原因是它是微軟的第一部主機,而且2001年底才上市——上市時間就比PS2要晚一年,而且當年經營包機房的那堆人很多是從任天堂和世嘉的年代過來的,他們也對美國佬做的主機不感興趣。這樣一來Xbox的群眾基礎就更差。那些並非一直關注家用機,僅僅是放學之後被班上同學拉去一起玩玩的年輕人們很多壓根都不知道微軟還做了遊戲機。

另外一個細節在這個“吧”字上。當年在廣州去的那些包機房很少有能稱之為“吧”的,基本上正面都是文具店的門臉(通常還兼賣烤腸魚蛋之類的),往裡頭走才會有一個擺放著幾臺機器的小房間供閒得蛋疼的學生們坐下來娛樂。這個模式簡直就是後世某些巨型Mall的箱庭版——那些初一就開始溝女的先行者們因此甚至可以利用午休的短暫時間去搓一把,而同時妹子們在外面興致勃勃地挑選著各種粗細不同顏色不同的中性筆,咬著魚蛋交流指甲油的色號。

而當時PS2上的遊戲以格鬥,動作和球類為主,哪怕午休那麼不到一小時的時間裡一撥人同去,打個一局就換人的話,多少也能讓每個人都玩上個兩三盤,十分有利於團結。但同時期的網吧可不

一樣,連機對戰RTS的話一局通常半小時起步,趕上有些個蹲逼打帝國或者是紅警,非得憋到後期幾十上百輛運兵車裝滿了間諜去人家家裡偷電的話,打幾個鐘頭也不奇怪。另外2001年就已經有石器時代和傳奇了,到2004年左右包括RO和WOW之類的大型網遊都已經成了氣候,那什麼時候下機可就說不準了。

為什麼有那麼多網吧,卻沒有微軟的Xboxone、索尼PlayStation吧?

為什麼有那麼多網吧,卻沒有微軟的Xboxone、索尼PlayStation吧?

為什麼有那麼多網吧,卻沒有微軟的Xboxone、索尼PlayStation吧?

為什麼有那麼多網吧,卻沒有微軟的Xboxone、索尼PlayStation吧?

為什麼有那麼多網吧,卻沒有微軟的Xboxone、索尼PlayStation吧?

為什麼有那麼多網吧,卻沒有微軟的Xboxone、索尼PlayStation吧?

為什麼有那麼多網吧,卻沒有微軟的Xboxone、索尼PlayStation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