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使用的武器,有些現代人為何都舉不起來?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洅你咗児說愛妳


真正的原因是,題主其實不瞭解古代兵器到底有多重啊。。

實際上,古代的單兵武器,現代人都能夠舉得起來,甚至完全能夠做到揮灑自如。

超重的武器,只是藝術誇張

很多朋友對古代兵器的認知,來自於傳統的評書、戲曲以及一些不嚴謹的古裝劇,以為古代武將所用的武器都很沉重,比如說關羽用82斤的大刀啦,李元霸用320斤的錘啦,魯智深用62斤的水磨禪杖啦。

但是呢,這些數據無一例外,都是藝術作品當中的誇張而已,古代的實用武器根本沒有這麼沉。

實際的數據

為了證明這個觀點,我們來看看一些考古出土的或者傳世的真實兵器的重量:

  • 1、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這柄著名的春秋晚期青銅劍,全長55.7釐米,重875克。

875克是啥概念呢?一瓶500毫升的純淨水,不算塑料瓶,也就是500克,這柄寶劍,還沒有兩瓶水重呢。今天隨便找個小朋友都能揮舞起來,更別說成年人了。

  • 2、金銀鈿裝唐大刀

這柄刀也很有名,現藏於日本正倉院,時代為唐代,中日兩國的不少學者認為,它是從唐朝傳入日本的,並且對日本刀產生重要影響。不過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重點,後面有機會還會專門談談這把刀的來龍去脈。

此刀刀柄、刀鞘均裝飾華麗,全長約一米,刀身長78.2釐米,刀身開刃,至今保持鋒利,是足以拿來實用的利器。

它有多重呢?假如不算裝具,刀身的重量是531.8克,還沒有越王勾踐劍重。

  • 3、李綱鐧

鐧是一種打擊用的鈍器,所以重量方面要夠分量才行,肯定比刀劍類武器要沉重。這柄李綱鐧為純鋼打造,身上有錯金銘文“靖康元年李綱制”的字樣,因此很多人認為,它就是北宋末年名臣李綱的兵器。

那麼這柄鐵鐧的重量是多少呢?

裝上鞘以後,3600克,也就是今天的7斤多一點,假如去掉鞘,也就6斤左右。

  • 4、骨朵

至於唐宋時期演義中動不動出現的錘,其實歷史上確有這種兵器,只不過沒有那麼大,而且看上去非常“迷你”。這就是宋遼時期盛行的一種武器——骨朵。它跟鐧一樣,都是打擊類鈍器。

骨朵看上去就是個長柄錘,一般是在木棍的一端裝上一個鐵質或者銅質的骨朵頭,這個頭做的很像花骨朵或者蒜頭,有的還帶刺。頭很小,還沒有成年人的拳頭大。

比如下面這件遼代鐵骨朵,就是鐵頭木柄的。

也有些是純金屬製作,比如下面這件遼代的鎏金鏨花銀骨朵。但無論柄的材質是什麼,骨朵的種類都沒多大,也就幾斤重。

(遼墓壁畫中的持骨朵門吏)

看了這些材料,相信大家對古代兵器的真實重量就有了一個比較直觀的感受了。

古人也是人,儘管在平時的訓練中,可能會用一些很沉重的武器,比如偃月刀,就像今天運動員用啞鈴、槓鈴練習肌肉力量一樣,但是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兵器一定得趁手,假如兵器太重了,勢必會降低靈活性,你還沒砍到對方,就被對方用更輕便的武器傷到了,那怎麼能行呢?


所以,以後就不要再去迷信演義小說裡那些誇大的說法了。


考古軍中馬前卒


相信各位讀者朋友都看過《三國演義》,要是提起關羽關二爺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他那種豪氣沖天、義肝雲膽的性格折服不少人。像小編小時候就曾經渴望做一個像關羽一樣的“大俠”,當個大俠首先得有武器,但是到這裡卻難住了。

按照書中的描寫青龍偃月刀重達82斤,這樣的武器就算是成年人揮舞起來也非常困難,更不用說做各種各樣的招式了,那麼為何古人卻能輕鬆舉起來?難道古代人就屬於天生神力?事實當然不是如此,這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因為古代和現代的度量單位不同,二是因為小說有誇大事實的描寫,三是因為古代人確實在力量上普遍比現代人要強上不少。

比如說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青龍堰月刀,描寫的重量是82斤,而漢朝的一斤和現在一斤是不同的,換算成今天的重量大概就是20斤左右。這樣一來,小說中描寫的關羽可以把武器隨心所欲的揮舞,也就情有可原了。

在《隋唐英雄傳》中,李元霸的武器重量根據書中描寫,使用一對大錘的重量,單個可以說重達200斤,根據唐代的換算制度,當時的1斤大約是現代的640克,那麼兩個大錘的重量,就相當於現代的250斤左右,就算是現在的大力士用盡全力也才能舉得動,用來殺敵是基本上不可能了,所以書中這麼描寫主要是為了襯托出李元霸的蓋世神力,同時也更加更容易展現人物形象,描述出角色的出色點。

而最後一點就是古人的身體普遍要比現代人更強壯一些,因為那個時候基本上都是農耕文明的緣故,古人進行體力勞動的量,理所當然的比現代人要多很多,所以就身體素質和強壯程度而言,古人是比現代人要強很多的。

而再加上古代武器的重量單位比現代的要小,所以,古代的勇士們能夠輕易的舉起單純就重量上看起來就讓現代人目瞪口呆的武器裝備,因為他們擁有更高的身體素質,武器的重量也並沒有這麼誇張,所以並沒有什麼壓力。


楠竹一


現代人舉不起來的武器,古代人也舉不起來。有人說什麼度量衡不一樣,還有的說那時候兒的人力氣大,這都不對。原因很簡單,就是古人根本不用那些東西,那都是文學作品裡虛構出來的。

這不得不說82斤的青龍偃月刀,關羽那會兒根本就沒有這種東西。長柄大刀是到了宋代甚至是明代那會兒才有的,而且那東西根本不是用來打仗的,它帶有一定的禮儀性質,往往是儀仗隊才用的。82斤的青龍偃月刀,即使關老爺那會兒有那玩意兒,他能不能揮起來都兩說。而且關羽那個時候普遍是沒有馬蹬,最多隻有單側馬蹬,雙側馬蹬是後來才出現的。單側馬蹬只能提供上馬的功能,身體的穩固必須靠加高鞍橋來支撐。騎在馬上向前衝,最好用的東西就是矛、戟、槊這類可以用來刺殺的東西,是絕不可能去揮舞大刀的。

即便那時候有雙側馬蹬,如果騎在馬上高速衝鋒時用那種大刀去砍,很有可能會讓自己人仰馬翻。如果關羽用那種東西去打仗,最多活不過兩分鐘。

既然威風凜凜的青龍偃月刀都這麼沒用,那些雙手使用的大鐵錘就更是扯的沒邊兒了。那種大錘子在戰場上能發揮的實際作用,不會大於0。所以說古人用的兵器都是很輕的,他們也是人啊。而且,那種開戰前雙方將領出陣交戰,然後大戰三百回合,那些場景絕大多數都是扯淡。古代武將即使上陣衝殺,他麼使用的大多也是矛、戟、槊之類的刺殺工具。別如《三國志》中記載:“曹公使張遼及關羽為先鋒,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這句話說明關羽是衝到顏良的車下,而不是陣前大戰,而且是“刺”,那就說明他用的是一種可用來刺殺的兵器。後面的“斬其首還”,應該用的是一種隨身佩戴的短兵器:環首刀。

總而言之,文學作品裡那些東西,都是演繹出來的,不是真正的歷史。古人用的兵器,都不是很重的。


兵說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打戰方式跟古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古代的時候,士兵都是使用一些長矛、弓箭等等武器,到了現代的時候,軍人都是使用一些手榴彈,槍等一些武器,使用起來也很方便。

古人使用的武器都非常的重,比如李元霸使用擂鼓甕金錘武器,就有300多斤。我們在看影視劇的時候能看到他使用這個武器非常的方便。

到了現代的時候,95式步槍就是一種非常有名的武器,不過這種武器只有3千克左右重量。可以看出現代人使用的武器比古人使用的武器輕了很多,到底是這麼一回事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古人的力氣都特別大,這跟他們的飲食習慣有關。在古代的武狀元都吃的特別好,還有就是古人很多平常使用的東西都是用一些石頭或者是鋼鐵做成的,也就是說他們的力氣是從小養成的。

而且他們還經常做一些粗活。不過有些影視劇裡面有誇大的意思,但是肯定的是古代很多兵器是現代軍人拿不起的。


洅你咗児說愛妳


客觀、科學、簡單地回答一下😂。


一,古代的斤兩(包括長度),都較現在小。古人好誇張,後人好吹捧,古兵器就越來越重😆!

二,長兵器、重兵器。武將配長兵器才是王道,萬一親自上陣,幾萬人馬對沖,不會飛,武功再高有何用?騰挪之地都沒有!所以武將形象都力大無比,勇猛無敵,武器自然傳的神乎其神。


三,古將軍怎麼煉成的?名將之後、武舉選拔、底層上爬。武將屬性決定了力量是第一關,軍隊幾萬裡挑一,所以他們真的是很有力量

亖,古武將常在校場練武,力量是重頭科目訓練使用的武器或很重,而日常武器要輕些

五,誇張、神吹……古人靠文學吹,今人靠影視吹……力量可訓練,但有極限,這是科學。另外,將軍騎白馬也是胡扯,違背史實。

六,你咋知道古人力量大?因為項羽、呂布、關羽等?他們是歷史名將,你不知道三國二蛋的力量吧?你在拿自己和歷史武將比呢……


你所知的古人力量,來自古武將名家,思維裡把我們常人和古代名將對比了。他們是非常特殊的一群體!武將用長/重兵器,力量是第一關。

武功高的人群中,萬里挑一選拔力量大的,再加上日常訓練、實戰中提升。他們基本上是全國最有力量的一波人!所以,他們真的很有力量,但沒那麼誇張,但咱們常人和他們完全沒可比性。


上弦月M


古人不是神,也是人。

農耕時代,古人用的是蠻力,力氣確實大些。不像現代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手無縛雞之力。但也不會像小說中寫的比現代人大很多倍。

為什麼古人的武器現代人拿不動呢?呵呵,一是仿製者被圖譜;二是被小說演繹騙了; 三是被古代的度量衡欺騙了。

現在大多能看到的大多數古代兵器都是近代或現代人仿製的,是按照古代的武器圖譜和重製做,但是仿製人不明就裡,盲目按照圖譜的分量製造,卻不知我國古代的度量衡經過了多次的變更。

簡單點說,查看《歷代度量衡簡表》,如秦代至西漢1斤相當於258.24克,隋末期222.73克等。

以關雲長的80斤大刀來說,按秦時的度量計算,只有41斤多,力氣確實不小,但已經到了可以理解的範疇。

還有就是小說家為了渲染古代英雄豪傑,盲目誇大武器重,這個是沒有依據的。

出土的武器中,並沒有變態的武器,大多數武器都是木頭可竹子杆子,小鐵尖,超不過10斤,比AK重不了多少。


聾王侃史


為何古人會強調武器的重量

在冷兵器時代,決定勝負的不外呼兩點,其一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講究的是敏捷和速度。其二就是一力降十會(註釋1),意思是一個力氣大的人,可以戰勝十個會武藝的人。比喻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計謀都是沒用的。而衡量一個武人的力氣有多大,最簡單直接的就是看其所使用的武器。

比如著名小說《隋唐演義》中齊國遠,雖然本領低微,但卻常用一柄碩大的紙糊大錘在陣前招搖,不知情者如秦瓊、裴元慶均曾在對陣時被他矇騙,待到雙方兵器碰撞,紙錘立刻就露出馬腳。賈家樓群雄結拜,齊國遠排名第二十七,後在瓦崗被混世魔王程咬金封為八彪將軍之一。

這點物理學上也可以解釋的通:假設騎馬作戰的兩位將領,彼此馬匹速度相同的情況下,武器越重,則動能越大,交鋒之時給敵人造成的傷害也就越大。這也是騎兵打步兵的重要優勢!重裝騎兵更是被稱為“人肉坦克”。當然,也要考慮到馬和人的承受能力,演義小說有些誇張的描述可別當真,違背常識的都是忽悠人!

小說評書的誇張色彩

除了以上原因,還有一點則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內容,大部分都來自於明清小說和評書。這些藝術作品為了達到觀眾感同身受的效果,便會對人物描寫進行一定的藝術加工。同樣是說一位武將力氣大,再生動的詞語,與沒有具體數據來得實在,擺事實,拿數字說話,古今都是如此。

至於古人使用的武器,前線部隊對武器的實用性才最關心,如果和美國隊長一樣只拿個盾牌,那肯定是文工團的!


瓦爾登的船伕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要。

在古代,是冷兵器稱王的時代。很早之前,中國先人們總結技擊技巧從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武術。憑藉武術,經過幾年,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鍛鍊,不斷的強化自己的身體,力氣等等,從而可以使用一定重量的武器(天生神力者除外),二古代社會,有學會文武藝,貨於帝王家的說法,所以武人更容易出人頭地。

而到了現在的社會,冷兵器的時代已經結束。武術,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平年代下,得到真轉的人少有用武之地(可能得到真傳也不多,更多的還是強身健體),或者說少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即使出名也是在一個小圈子裡傳,不為大眾所熟悉,或者說願意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的練功的人是否願意被大眾所知也是一個未知數(他們可能就在我們身邊)。而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上學,讀書,工作,別說得到武術的真傳,甚至體育課都被其他課程佔用。力氣達不到,自然也就拿不起兵器。


尼古拉斯B谷幾下


《史記》中對使用重武器的勇士就有過很多的記載,其實我國古人的身體素質確實比我們現代人要好,由於長時間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並且對尚武精神又比較強,很多人也通過習武來鍛鍊身體。

在備戰中,除了體力外,還要靠高強度的軍事訓練來達到使用作戰武器所需的臂力,在飲食結構上也有獨到之處。

當然,古人之所以能夠使用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武器,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古代關於重量的計量單位和我們現代是完全不同的,比如秦時的500克只相當於我們現在的200多克,唐時的50千克也只相當於我們現在的20多千克等。

還有一點就是古典小說為了增強藝術效果,為了突出人物的英雄形象,所以才將隨身佩戴的武器重量描述的誇張。

🙏🙏🙏


3422531162


自宋代開始出現評書和戲劇之後,各種講古就不斷戲劇化加工,用誇張手法表現古人的英雄氣概。誇大英雄的武器重量也在其中。現代人很多都是從文學或影視作品中瞭解古代生活,對某些被藝術加工的情節有先入為主的印象並不奇怪。實際上古代兵器並不是非常沉重,武備志有記載說兵器不能造得沉,否則無論是製造成本還是軍人臨戰使用都非常成問題,因此我們從古代文物中常看到數量很多但是質量一般而且重量往往只有10斤左右的兵器,這樣就是為了追求後勤保障和戰鬥需要的平衡。至於說關聖人的青龍刀82斤就完全是藝術形象,古代有青龍刀但不是作戰使用的,這種刀被稱為“刀樣”,相當於今天的槓鈴,是士兵在日常訓練中舉重練習用的,而且也不開刃。至於錘,是絕對不能做的很沉的,宋、明時期流傳下來的錘法中明確提出:錘擊打裝甲要利用反彈力量來幫助恢復打擊位置,保證能連續擊打對手,因此錘要做成頭輕錘杆使用有韌性的木竹。那麼錘重幾百斤就是藝術形象了,真實的武器錘也就8斤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