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將時光煨得散漫

《呂氏春秋》中,提到 "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則成至味",瓦罐煨湯,便是其最好的腳註。

瓦罐,將時光煨得散漫

陶土做成的瓦罐,取優質的木炭,六小時以上的恆溫,充分釋放食材的營養,成就一碗醇香濃郁的湯。這種長達數千年的烹製方法,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養生有道。

煨湯,慢工出細活的典型。煨出了一碗好湯,也煨得時光懶洋洋。瓦罐裡的湯,溫度高,需小口細品,急不來。慢悠悠的喝著,日子便篤篤定定。

煨湯,以豬肉和豬骨為主要原料,添加各種食材,尤其各種中藥材。藥材經過煨制,味道會留在罐內,經久不散。民間有“陳年瓦罐味,百年吊子湯”之說,瓦罐使用的次數越多,煨出的湯越鮮美。

瓦罐,將時光煨得散漫

瓦罐煨湯,屬於江西特色,南昌人一日三餐,都離不開這罐湯。舀一口湯,吹一吹,慢慢喝下去,這種節奏,你會發現自己的腳步也慢了下來。喝湯的間隙,經過你身邊的,年輕的母親推著嬰兒,年老的夫妻彼此扶持,世間的輪迴不過一碗湯的光景,又有什麼值得介懷?

瓦罐,將時光煨得散漫

遍地開花的福建千里香餛飩鋪子,每家也都有瓦罐煨湯。小小的一罐,價格低廉,火候味道也參差不齊。偶爾去光顧,販夫走卒們,髒兮兮的外套;制服筆挺的房產中介們,鬆了領帶,要一碗同樣低廉的蓋澆飯,三兩下吃完,來去匆匆。喝湯的時間,實在奢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