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淨水器一路狂飆之後,雲米打出的爛牌也就覆水難收了

作者|蔣傑升

簡稱|單蔣讓你們蕩起

12月18日,雲米全屋互聯網家電體驗館開到了位於上海市長壽路的中國移動體驗廳。這是雲米自2017年之後繼續擴張線下體驗館的一個剪影。

對2017年之後尤其是當下的雲米來說,它不得不承受“全屋互聯網家電”之重而遍地尋找用戶出口。否則,它的互聯網+家電的“新物種”唱腔就有可能隨時跑調。

當淨水器一路狂飆之後,雲米打出的爛牌也就覆水難收了

四年之前,當淨水器、小米兩大要素意外疊加,此後的兩三年時光幾乎是雲米的黃金時刻。當淨水器一路狂飆之際,如果沿著中央淨水一路向西,比如中央除塵、中央新風、中央地暖、中央空調什麼的,雲米的風景仍將有所不同。不過,雲米卻認定其它家電又是一個春天,於是在“全屋互聯網家電”劃了一個圈。

大概可以說,這是一手打出了的爛牌,幾乎也難以收回。無論是否智能化或者互聯網,絕大多數家電沒有春天,也不會有春天,這就好比說“你都奔四了,還過什麼兒童節”。

至於說雲米四年跑步IPO,並非因為“全屋互聯網家電”及其高成長曲線,事實上恰恰在“全屋”IOT之外。

“新物種”的牌爛了

在智能淨水器收穫成功之後,2016年的雲米開始將“互聯網+淨水器”這個套路,複製到其它電家品類,比如冰箱、油煙機、燃氣灶、洗碗機、電烤廂、電水壺、掃地機、風扇、飲水機、熱水器、洗衣機、小V音箱,甚至還覆蓋到智能門鎖、智能魔鏡、智能馬桶等。

對此,雲米創始人陳小平事後總結性宣稱,雲米是一個“新物種”,即全屋互聯網家電開創者,致力於成為家庭場景下的互聯網家庭用戶公司。事實上,確如雲米所說,只要有用戶願意入手,雲米是可以搭建一個較為完整的全屋互聯網家電生活環境。

不過,顯而易見的是,除了淨水器、熱水器、風扇被賦予新的用戶體驗之外,其它大多需要安裝在廚房的互聯網廚電,並不會因為互聯網+而簡化或者刷新生活體驗。

只要是廚電類(還包括洗衣機、冰箱),無論是否智能化或者互聯網+,誰也不可能改寫需由人工主導的局面。這個意思是,雲米以廚電為核心品類的家電雖然互聯網+了,但用戶並不會認可雲米為此所做的努力,原則上也不會入手這類中看不中用的互聯網廚電。

當淨水器一路狂飆之後,雲米打出的爛牌也就覆水難收了

如果搭建一套全屋智能家電生活環境的創業公司就算“新物種”,那美的、海爾等眾多家電大廠大概是這類“新物種”的先驅,而能搭建更為完整智能家電生活環境的京東們則更有資格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如無意外,雲米定當耳聞目睹的是,京東也好,阿里也好,它們為“互聯網+家電”所作的努力比誰也沒差到哪裡去,但京東、阿里從未大張旗鼓發佈過此類行動的“戰果”——因為它們差不多都失手了,互聯網家電尤其是互聯網廚電這玩意不是一般的難賣。

在智能淨水器收穫成功之後,如果雲米從淨水器沿著中央淨水,再到中央除塵、中央新風、中央空調、中央地暖這條環境線擴張,當下的雲米可能已碰上另一番風景。但云米卻沿著其創始人更加熟悉的路子擴張了。因此,雲米的擴張之際,即是爛牌打出之時。至今,這一手爛牌打出兩年有餘,中途收回看似不太可能,那就且爛且打著。

爛牌之下的IPO謎局

明明中途就打了爛牌,但云米打著打著卻打進了美國股市——9月25日,創立僅有四年之久的雲米“跑步”上市了。借用調皮網友的話說,這樣的爛牌哪裡還有,我也想打。

在某些外界人士看來,因為雲米是個“新物種”,又有高成長支撐,所以奇蹟般上市了。事實並非如此,甚至可以說,雲米IPO速度和過程,恰恰不是“全屋”互聯網家電的結果,而是緣於智能淨水器、小米兩個要素,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點打了一場正確的戰爭,由此就有了雲米“一個人的春天”。

2014年創立的雲米,第一個打江山的產品是淨水器。而在淨水器這個小眾賽道上,主要玩家分別是傳統家電廠商、舒適家居廠商。於傳統家電大廠商而言,淨水器從來就是邊緣產品而非主打產品,從未全力以赴;於舒適家居廠商來說,雖是核心產品,但大都是外資廠商,它們提供的都是系統化、工程化且價格過高、落地門檻也高的產品(服務)。

當淨水器一路狂飆之後,雲米打出的爛牌也就覆水難收了

這等於說,最初的雲米舉其全力,挺進了表面上玩家眾多但產品從未出眾的巨大夾縫市場,再加上小米生態鏈身份以及小米電商的力推。於是,雲米淨水類產品開始一飛沖天了。

雲米此前發佈的招股報告顯示,2016年淨水系統淨收入約為2.50億元,佔總淨收入80.1%;2017年淨水系統淨收入為5.71億元,佔總淨收入65.4%。2018年,預計淨水器以及中央水處理業務收入在其總營業收入佔比可能仍將下降,但不會改變其繼續佔大頭的現狀。

可以參考的一個背景是,雲米IPO之前分別完成天使輪、Pre-A輪兩次融資。到了2018年,當淨水器這一核心產品仍在維持其高成長之際,如果雲米再不上市,那麼淨水器之外的所謂“全屋互聯網家電”在很大程度上將會構成業績拖累,雲米的IPO那就“擇日不如撞日”。

所以,幾乎可以肯定的是,IPO是雲米創業史上的一次登頂。不過,這樣的順風順水已是可遇不可求了。當然,此時的雲米創始團隊也可以不需要另一次高潮。

誰家的魚池安然無恙

這並不意味著與雲米合作的大夥伴或者小夥伴不需要一次高潮。

雲米成功IPO之後,首先來說,當初投資雲米的小米科技、紅杉資本、順為資本、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等VC們應該說離場了或者說是可以成功抽身的。

但是,圍繞雲米“全屋互聯網家電”這一盤麻將,誰又進場了?

雲米招股報告顯示,2016年、2017年,雲米分別上馬了17條產線、18條產線,由此催生了一個龐大的供應鏈。事實上,在AWE2018期間,雲米發佈了11個品類20+件新品,覆蓋廚房、衛生間、陽臺、客廳、臥室等多場景的智能生活應用。

這意味著,基於冰箱、油煙機、燃氣灶、洗碗機、電烤廂、電水壺、掃地機、風扇、飲水機、熱水器、洗衣機、小V音箱、智能門鎖、智能魔鏡、智能馬桶等品類的合作伙伴進場了。比如,IOT芯片模組廠商、PCB廠商,甚至還有可能的智能家電(居)設備OEM廠商。

其次,雲米此前發佈了上市之後的首份財報,稱其全國範圍內開設了線下智能體驗店約1200家。這也意味著,已有不少的線下渠道夥伴也進場了。

當淨水器一路狂飆之後,雲米打出的爛牌也就覆水難收了

外界並不熟悉雲米的渠道政策,但按照常理,對有意開設雲米全屋互聯網家電體驗館的從業者來說,或者不須支付加盟費用但須承擔起步性質的壓貨額度,或者不須承擔壓貨額度,但須繳納一筆加盟費用。終歸是有門檻的,也不出人意料。

正如前述的那樣,當雲米“全屋互聯網家電”擴張的爛牌已經打出,那些已經開動了的30+條產線仍將繼續開著,其線下體驗館合作伙伴仍將繼續招募。

那麼,雲米的方案類供應商、可能的製造類代工商以及分銷類的合作伙伴是否過著滋潤的日子,除了當事的合作伙伴,大概沒人知道。

不過,雲米的虧損似乎比外界的預期來的更早一點。雲米2018Q3財報顯示,一方面公司淨收入約5.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依然大漲171%,但另一方面淨利潤轉為虧損5980萬元,而上年同期該項指標卻是2730萬元。

蔣傑升【風吹物浪】頭條號運營者。據說,很多人要高舉AI硬件偉大旗幟,沿著IOT大道奮勇前進。嗯,好吧,陪了。

世界上只有一個風吹物浪和它的原創出品,任何形式的抄襲複製是風吹物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凡違者,雖遠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