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理財年末扎堆亮相“吸金”?原來理財可以拉風了

光是節日專屬的理財產品收益上升,臨近年底,高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隨處可見,如12月24日發售的一款365天期限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8%。此外,超過7%收益的產品也較以往有所增加。

數據顯示,12月25日,銀行理財市場在售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共有607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3%,收益率超6%的產品有52款,超5.5%的有231款。值得注意的是,該網數據還顯示,11月25日,在售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共606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05%,收益率超6%的產品為18款,超5.5%的為117款。

此外,各類“寶寶”產品的收益率較此前4%左右的水平也開始回升。12月24日,微信理財通旗下易方達易理七日年化收益率達到5.31%;廣發天天紅的收益率為5.19%;京東小金庫則上升至4.78%;餘額寶收益率也上行至4.63%。值得注意的是,P2P平臺也紛紛出招吸引客戶,除調高收益率外,一些平臺也在藉助聖誕節、元旦等搶奪客戶。

高收益理財年末扎堆亮相“吸金”?原來理財可以拉風了

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底行情不會持續太久,長期來看,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水平仍將下行,因此,對流動性要求較低的投資者,可以抓住年底的高收益行情,選擇期限較長的理財產品,鎖定高收益。對於流動性要求較高的投資者,可繼續關注貨幣基金,年底貨幣基金收益也將走高。”

從目前公佈的經濟數據看,國內經濟增長並不那麼可觀,因此目前研報普遍認為,中國進入降息週期是大概率事件,而理財產品收益率在降息的大環境下不會有很好的表現。

高收益理財年末扎堆亮相“吸金”?原來理財可以拉風了

中金公司近日發佈報告稱,央行明年可能全面降準四次、降息兩次。因此,最近購買理財產品,投資者可提前鎖定高收益。

還有就是,這段時間備受關注的《商業銀行法》的修改,其中一條就是取消商業銀行存貸比硬性考核。一旦存貸比監管指標取消,銀行攬儲熱情就會降溫。

高收益理財年末扎堆亮相“吸金”?原來理財可以拉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