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隻指數基金全力促銷“吸金”

□本報記者 李惠敏

2018年在股票型基金表現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指數基金規模大增,尤其是個別ETF產品規模超百億。因此,進入2019年,針對指數基金背後潛藏的巨大市場,多家基金公司紛紛發佈公告,通過增加代銷機構、參與費率優惠等手段增強旗下指數型產品的吸引力。業內人士表示,從國外指數基金髮展趨勢來看,未來指數基金市場潛力巨大。不過,同時也需注意ETF的二級市場流動性問題。

多隻指數基金促銷

據記者粗略統計,2019年以來,已有嘉實、博時、富國、鵬華、銀華、前海開源、長盛等十多家基金公司通過費率優惠、增加代銷渠道等手段增加旗下指數型基金的吸引力。

昨日,銀華基金公告,自2019年1月11日起,在江蘇銀行開通公司旗下部分基金的申購、贖回、定期定額投資及轉換業務,即增加江蘇銀行為包括銀華中證全指醫藥衛生指數增強型等旗下部分基金的代銷機構。同一日,嘉合基金亦公告旗下部分基金增加江蘇銀行為銷售機構並參加其費率優惠活動。

除增加代銷機構外,還有部分基金公司直接選擇費率優惠的方式。浦銀安盛基金公告稱,自2019年1月10日起,旗下浦銀安盛中證高股息ETF基金參加平安證券認購費率優惠活動,個人投資者通過平安證券認購浦銀高股息ETF基金,認購費率享4折優惠。

更早時間來看,1月2日,富國基金髮布公告稱,富國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增強基金自1月4日起在直銷機構開放申購、贖回、轉換和定期定額投資業務,通過直銷中心場外申購該只基金的全國社保基金、企業年金、養老目標基金、職業年金等養老金客戶,申購費率為其他投資者的一折。同一日,博時中債1-3年政策性金融債指數基金髮布公告稱,自1月2日起,博時基金將增加百度百盈代理博時中債1-3年政策性金融債指數基金等6只基金(A、C份額分別計算)的基金申購、贖回、定投及轉換等業務,並參加其費率優惠活動。

此外,亦有部分公司針對特定份額持有人或聯接基金採取免收或優惠申購費。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實施費率優惠的指數型基金近一半規模在2億元以下,近兩成的規模在5000萬以下。

未來市場需求明顯

據Choice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中的被動指數基金有624只(A、C份額分開計算),增強指數基金有108只。由於2018年A股市場整體表現不佳,指數基金單位淨值也隨之回落,被動指數基金平均收益為-22.34%,增強指數基金平均收益為-23.53%。

即使業績表現一般,但以ETF為主的指數基金2018年規模明顯增加,多位基金人士亦表示指數基金潛在市場巨大。

“從國外指數基金髮展趨勢來看,以ETF為代表的指數基金佔明顯比例。以全球資管巨頭貝萊德、領航為例,旗下產品均以指數基金為主。實際上,類似於ETF在內的指數基金對基金公司後臺技術要求和系統成本均相對較高,隨著未來技術的發展,投入成本和回報等問題更均衡後,其業務更易展開。”一位資深基金人士表示。

另一位基金人士亦表示,隨著機構投資者數量不斷增加,未來指數型基金的需求仍然很大,而指數基金相較主動管理型基金具有成本低、交易便利、降低集中持股風險等優勢。另一方面,在震盪行情下,類似Smart Beta等有望走出獨立行情。

不過,在市場需求增加的同時,ETF對二級市場流動性也是一個考驗。“ETF的流動性主要由為其做市商的券商機構提供,二級市場流動性很重要。”上述資深人士表示。據記者統計,2019年以來,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公告新增多家券商為旗下ETF的流動性服務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