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西方世界軍事史》有感,如何鍛鍊你的戰略思維能力?

大家好,有很多朋友不斷髮私信給我,希望交流一下讀書的心得體驗,今天想和朋友們做一下這方面的探討,同時推薦一本書,英國人富勒所著的《西方世界軍事史》。這本書的原名叫做《西方世界的決定性戰役,和它們的歷史影響》(Decisive Battles of the Western World and Their Influence on History),中文也有翻譯作《西洋世界軍事史》的。

我以前曾經過說,30歲以後我就很少從頭到尾看完過一本書,通常是跳著看,一旦覺得理解了作者要表達的一個觀點、和他的主要依據,我就是跳過去看他後面說了什麼。但是這本書——《西洋世界軍事史》不在跳著看的書之列,目前為止我從頭到尾看完過兩遍。因為我覺得這部著作能給我提供一個領域比較完整、同時又可靠的知識框架,對待這樣的著作我還是主張從頭到尾看完的。這樣的著作為數不多,但每個領域、學科都會有一些,要判斷哪些書值得這樣讀其實也不難,如果它經久不衰又獲得高度地評價,就值得細讀。但這樣的著作也有個問題,就是通常都是大部頭的經典,可讀性不太好,就需要耐心。

讀《西方世界軍事史》有感,如何鍛鍊你的戰略思維能力?

軍事和歷史現在也是大眾文化的一部分,有大批的粉絲,介紹這方面知識的文章和著作很多,雖然其中也不乏寫得生動有趣的、也有真知灼見的,但是問題在於這樣的讀物要麼知識不夠完整、要麼不夠可靠。所以我建議大家對於自己有興趣的領域,還是應該有點耐心讀一兩本經典著作,獲得一個比較可靠的知識框架,就像蓋棟房子,地基結實了,結構端正、不歪了,再往上填別的東西這房子才會經久耐用。

書歸正傳來介紹這部《西洋世界軍事史》,它其實不是一本書,而是分為三卷,記述了從上起公元前五世紀的希波戰爭(希臘和波斯帝國之間的戰爭)、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這幾千年長河中改變了人類歷史進程的61場決定性會戰。上卷是記錄了從公元前480年的“薩拉米斯灣海戰“到1571年的”勒班陀海戰”之間的二十七場決定性戰役,涵蓋了上古和中古的歷史

讀《西方世界軍事史》有感,如何鍛鍊你的戰略思維能力?

中卷是記述從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滅到1815年滑鐵盧拿破崙失敗,這兩百多年間的18場決定性戰役。第三卷則是記述了從1862年美國內戰中的“七日戰役”到太平洋戰爭中的“萊特灣大海戰”,之間不到一百年中的16場決定性的會戰。

雖然說書中非常詳細敘述的只有61場會戰,但是每一章都會附有一篇《大事記》,講述這場關鍵戰役發生的歷史背景、衝突的淵源,相關聯的其他戰爭,還會討論這些關鍵戰役的後果和影響。所以說全書的敘述是縱貫了3500年的西方歷史,是以一個軍事史學家的視角,以61場戰役為珠子,串起來的這條項鍊呈現的是一部恢宏廣闊的西方文明史。

這裡也要稍微提一下這部書的作者富勒,他不僅是一個軍事理論家、作家,他也在英國陸軍服役,參加過布爾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取終獲得陸軍少將軍銜。同時他也是坦克戰理論的奠基人之一,是最早意識到坦克這種新戰爭工具價值的人之一;同時他還是軍用探照燈的發明者。

讀《西方世界軍事史》有感,如何鍛鍊你的戰略思維能力?

英國這個民族是個很務實、動手能力很強的民族,比較少那種純務虛的、形而上學的思想大師。20世紀以前這個特點尤其明顯,當法國和德國在哲學、法學這些代表著人類精神領成果最前沿的領域都群星璀璨的時候、大師輩出的時候,英國相比之下星光黯淡,好不容易出了一個休謨,還是蘇格蘭人。在軍事領域,雖然英國皇帝陸海軍從17世紀開始就成為世界勁旅,但一直缺少軍事理論家。19世紀法國的約米尼、德國的克勞塞維茨在軍事理論界獨領風騷(約米尼出生於瑞士的法語區,後在法軍中服務),到了二十世紀英國終於鹹魚翻身出了兩位大師,一位是李德.哈特;另一個就是富勒。

今天是沒有時間把富勒的《西洋世界軍事史》做全書的介紹。就談談我讀這部著作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地釐清不同層次目標之間的關係。能釐清不同層次的目標,說簡單地就是養成戰略思維的能力。再換句話說,戰略思維只有當你的視野夠寬、你視野中包括的目標夠多、並且實現目標的路徑夠長的時候,才需要。如果你的人生計劃永遠只停留在未來一個月之內,腦子裡裝的事只有如何交上房租、如何掙夠基本的生活費,那當然是不需要鍛鍊戰略思維的。

讀富勒這本書,首先能讓你建立起區分戰役、和戰略目標的思維,舉個例子: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起傾國之兵想征服希臘,一雪他父親大流士在馬拉松平原被雅典擊敗的恥辱。但是在溫泉關這個地方,被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斯率領的希臘聯軍所阻擋。希臘聯軍在人數上遠遠少於波斯人,但他們利用地形的便利、嚴明的紀律和英勇的氣概給波斯軍隊以重大殺傷。這場戰役裡希臘軍隊最核心的戰隊是斯巴達國王親自率領的300名精兵。後來由於叛徒的出賣,波斯人繞到了希臘軍隊的背後,溫泉關已經無法防守,列奧尼達斯只留下了300名斯巴達人,和少量希臘其他城邦的志願軍,讓其他人撤退,全體斯巴達勇士最後壯烈犧牲。這個蕩氣迴腸的故事被好萊塢先後兩次拍成電影,2007年拍的那部《300》在全球都很賣座。

讀《西方世界軍事史》有感,如何鍛鍊你的戰略思維能力?

可在富勒的書裡,這個有傳奇色彩的戰役,只用了不超過三個自然段的篇幅,真正對整場戰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是比溫泉關戰役稍晚一點的薩拉米斯海灣之戰。這場戰役的主角是雅典人,不是斯巴達人。當然雅典所率領的海軍也是希臘聯軍,但是雅典的船隻在聯軍裡佔一半以上的比例。在場海戰中雅典擊敗了波斯的艦隊,決定性地粉碎了波斯王薛西斯的計劃,讓他征服希臘的企圖變得再不可能實現。為什麼呢?

那你就要理解當時戰爭的形態,薛西斯糾集了小亞細亞和東南歐洲的各個部落、城邦,組成了一支超級大軍,人數在10-30萬人之間,以當時的人口和生產力條件來講,這就算前所未有的大軍了。問題是,這支大軍要長途跋涉,後勤運輸如何解決呢?你三十萬大軍,再安排六十萬人運輸,那是不可能的,沒有那個人力,所以後勤主要得通過水路運輸解決。波斯大軍沿著海岸線行軍,後勤船隊也同時沿著海岸線行駛,為陸軍提供補給。一旦希臘人摧毀了波斯的艦隊,它的海上運輸線無法維持,在希臘這樣的一個窮國又沒法就地取食來維持這樣一支龐大的陸軍,於是波斯王就只好撤退。

所以我們來疏理一下這個邏輯,理解這場戰爭的本質:波斯的優勢是它龐大規模的軍隊。要維持軍隊的規模就要保持愛琴海的制海權,海上後勤運輸才能暢通,龐大的陸軍才不致於餓肚子。於是在海上打敗波斯,它陸軍的優勢也就歸於無用。

薛西斯計劃的關鍵在於海軍和陸軍的配合,而雅典勝利在於破壞掉了這種配合,就使得波斯空有百萬大軍也無用武之地,難道把他們都派到希臘來餓死嗎?雅典的勝利,也許不那麼有傳奇色彩,但它是戰略性的、和決定性的。

讀《西方世界軍事史》有感,如何鍛鍊你的戰略思維能力?

而溫泉關戰役裡,斯巴達的戰神猛男們只是給了波斯軍隊多一些人員上的殺傷而已,這是戰役上的成功,卻無法摧毀波斯戰爭能力。這樣的勝利再重演10次,希臘仍然可能輸掉戰爭,因為波斯的人力一百倍於希臘。而雅典在薩拉米斯海灣的勝利卻摧毀了波斯賴以進行戰爭的組織方式。所以說真正扭轉歷史不是全身青銅重甲的斯巴達猛男、而是赤身裸體的雅典水手。

這就是兩個層次的概念,戰役目標和戰略目標的差別。

也是基於同樣的原因,像坎尼之戰這樣千古絕唱式的傑出戰役,也沒有進入富勒他老人家的法眼。坎尼會戰發生在公元前216年,對陣的雙方一方是北非迦太基的名將漢尼拔;另一方是羅馬執政官法羅和保盧斯。這是所謂“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一場著名戰役,羅馬在這場戰役了投入了16個軍團,大約8萬7千名士兵;而漢尼拔軍隊的人數只有對方的大約一半。可是漢尼拔通過設計一箇中間弱,兩翼強的U形陣法,把羅馬軍團包了餃子,這一仗羅馬及其盟國8萬多人的軍隊戰死了5-6萬人,被俘了一萬人,幾乎全軍覆沒。這一戰羅馬損失了五分之一十七歲以上公民

可是這樣一場傑出的戰役勝利,仍然缺少戰略上的重要性。因為它既沒有摧毀羅馬人的精神,沒能讓羅馬元老院因為失血過多而跪地求和;也沒有使羅馬人的一個拉丁盟友背叛它,從而孤立羅馬;同時甚至沒能用這場勝利平息迦太基自己的內部權力鬥爭,讓漢尼拔獲得祖國的全力支持。這場戰役的結果就是使得戰爭進程變長、更加艱難,羅馬需要更多的時間從創傷中恢復,組織反擊。

在歷史上真的很難找到像坎尼之戰這樣的,在戰役上如此傑出、可戰略上卻如此不重要的勝利。但是在10幾年後,同樣是羅馬和迦太基的漢尼拔之間進行的另一場戰役,扎馬會戰,卻被富勒認為是決定歷史的一次關鍵性會戰,在這一戰中羅馬獲勝。這場勝利之所以是戰略性的,是因為它真正讓羅馬民族邁出了意大利亞平寧半島,走向了世界。之前羅馬之所以只是個地區性強權,是是因為地中海的西部有迦太基,東部有馬其頓;這兩個國家串聯一氣擠壓羅馬。扎馬會戰的勝利,羅馬與迦太基達成了有利的和約,羅馬把西班牙變成了自己的行省,消除了地中海西部的威脅,於是可以轉過頭來對付馬其頓。羅馬一統天下的世界戰略才真正變得可行。

讀《西方世界軍事史》有感,如何鍛鍊你的戰略思維能力?

前面講的是兩場古代戰役,是說大眾文化看起來很重要、很傳奇的勝利,未必真的在歷史進程中有那麼重要的作用。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出戰役和戰略兩種不同思維的著眼點。

最後再舉一個相反例子,是一場大眾文化看來不那麼重要的戰役,可是實際對歷史又是至關重要。就是1920年8月份的華沙戰役。這場戰役是兩個新造政權之間的較量,一個是剛剛革命上臺的蘇俄;另一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剛剛復國的波蘭;蘇軍統帥是有紅色拿破崙之稱的圖哈切夫斯基;波蘭軍統帥是波蘭第二共和國元首畢蘇斯基。是”司機“對”司機”——兩個斯基之間的較量。華沙戰役是蘇波戰爭中關鍵的一仗,整場戰爭的過程就不細說了,簡單地說:蘇軍起初節節勝利,後來在華沙城下波蘭反攻取得決定性勝利,蘇俄後來求和,雙方停火。

讀《西方世界軍事史》有感,如何鍛鍊你的戰略思維能力?

可能中國觀眾瞭解這場戰役的人很少,因為它就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到兩年之後,一次世界大中幾百萬人投入的大會戰不勝枚舉:馬恩河會戰、索姆河會戰、凡爾登會戰…個個都是驚天動地,華沙戰役的規模相比之下小很多。而且是世界大戰之後兩個國家間的局部戰爭,很難吸引多少人的注意力。

但富勒認為,這場戰役對歷史卻是有決定性的,因為它遏止了共產主義革命向歐洲的擴散。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滿目瘡痍,德國、奧匈帝國被肢解,千年的君主制傳統在歐洲土崩瓦解;同時各國民生凋蔽。戰爭不僅摧毀了幾個帝國,還摧毀了傳統和精神,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潮在受到戰火蹂躪的歐洲各國滋生蔓延。剛剛復國的波蘭如果被蘇俄所摧毀,毫無疑問列寧也會把蘇維埃這種新的社會制度帶到歐洲,歐洲各國的工人、士兵受到鼓勵將群起而響應,全歐洲大動盪、大革命的時代恐怕真的會到來了。

讀《西方世界軍事史》有感,如何鍛鍊你的戰略思維能力?

列寧不是有句名言嗎:要把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變成帝國主義國家的內戰。就是指要輸出共產黨意識形態,在戰後的歐洲國家裡發動革命的意思。

得虧有華沙會戰,畢蘇斯基打敗了華西列夫斯基這個老斯基、打敗了圖哈切夫斯基這個小斯基,列寧退縮了,這一切才沒有發生。

這場貌似不太起眼的戰役,卻是人類歷史的一個極其兇險的關頭。

總結今天的話題,從介紹富勒的《西洋世界軍事史》出發,談了我的讀書心得:戰略思維與戰役思維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