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一種小金屬裡掙到100億元?

(1)

有一種小金屬叫做鈷,元素符號Co,是具有鐵磁性的一種硬而脆的銀灰色金屬。

呶,鈷粉就下面這個樣子。

如何從一種小金屬裡掙到100億元?

鈷在地殼中的含量很少,而且其儲量全球分佈極其不均,主要集中在剛果(金)、澳大利亞和古巴,其中剛果(金)的儲量就佔了近50%。

如何從一種小金屬裡掙到100億元?

鈷礦大多伴生於鎳、銅礦床中,2017年,65%的礦產鈷出自銅鈷礦,20%來自鎳鈷銅硫化礦,13%來自鎳紅土礦,僅有2%來自其他金屬伴生礦,也很少有礦山單獨開採鈷,這導致鈷金屬的源頭供應比較受限。

從需求來看,鈷傳統上用於生產硬質合金、磁性合金、顏色塗料等,但最近十幾年來,鈷被應用於鋰電池正極材料鈷酸鋰中,成為固體蓄電池中僅次於鋰的重要金屬——鈷酸鋰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環保安全性,被廣泛應用於電動車、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中。

全球每年消耗鈷大約10萬噸,其中有60%以上都被用於蓄電池領域,而新能源車則是鈷最主要的消費產業。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鈷消費國,77%的鈷被用於生產蓄電池,下圖是2017年全球和2016年中國鈷的消費結構。

如何從一種小金屬裡掙到100億元?

如何從一種小金屬裡掙到100億元?

2006-2008年,因為石油價格高企,在新能源概念鼓吹下,鈷價經歷過一輪大漲,國際鈷價從最低的12美元/磅上漲到40美元/磅以上。但隨著2008年底金融危機爆發,鈷需求大幅度萎縮,供應過剩,於是鈷價一路暴跌,2015年價格已跌回2003年10美元/磅的水平。

如何從一種小金屬裡掙到100億元?

有關鈷的背景介紹完了,下面該談賺大錢的事情了。

(2)

2015年4月,鈷價跌至多年低點的時候,中國的財政部會同科技部、工業與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出臺了一份文件,名字叫做《關於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確了未來5年之內中國會大力發展新能源車,而補貼也將持續5年。

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而且汽車產量和消費量都還在飛速增加,如果,中國開始大力發展電動汽車,那麼鈷的需求必然會快速增加。

如何從一種小金屬裡掙到100億元?

事態也的確如此發展:從2015年開始,中國的新能源車產量和銷售量都開始爆發,每個月都在快速增長。下圖就是機構統計的2015-2017年中國新能源車的銷售情況。

如何從一種小金屬裡掙到100億元?

經過過去7年消耗(2009-2015年),全球鈷過剩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大緩解,在鈷的產量不可能快速提高的情況下,如果電動車銷量大幅度增長,供需平衡一旦被打破……

鈷的價格嘛,可以想象。

有幾家對沖基金,嗅到了鈷價可能上漲的氣息,他們決定介入,而介入最深的兩家,一個是瑞士的帕拉投資,一個是中國的混沌投資——期貨圈著名投資人葛衛東掌舵。

嗯,市場連續多年不都是基本供需平衡麼?

那我推你一把,讓你供需變成不平衡就好了嘛!

下圖就是最近8年全球精煉鈷的供需平衡關係,2018年為預測值。

如何從一種小金屬裡掙到100億元?

從2016年開始,市場就有傳聞說帕拉投資和混沌投資一直趁低價囤積金屬鈷,他們兩家的囤積規模到2016年底已經達到6000噸,這還不考慮其他對沖基金囤積的規模……

對金融投資來說,當市場傳聞它在做某個事情的時候,這個事情通常已經被做得差不多了。據此推斷,很有可能的是,混沌投資和帕拉投資最晚在2015年已經在悄悄囤積金屬鈷,而這個時候,以人民幣計價的長江有色市場電解鈷的價格大約為20-22萬元/噸,處於多年來的極低位置……

以此計算,帕拉投資和混沌投資所囤積的6000噸金屬鈷,如果不採用槓桿的話,資金成本大約在12-13億元。

如何從一種小金屬裡掙到100億元?

在金融投資市場,你所知道的信息——

通常很可能就是大佬們想讓你知道的信息——

而他們賺大錢的真正和關鍵步驟,通常在很久之後才會被市場知曉——

這個時候,大佬們早已揮一揮衣袖離開,只留下了傳說。

從精煉鈷的供需平衡表中可以看出,2011年到2016年,金屬鈷供應最過剩的時候也就7000噸左右,相比10萬噸左右的年產量和消費量,處於一種緊平衡狀態。

如果突然冒出來一個大土豪,囤積6000噸鈷,直接佔到當年全球鈷消費量的6%,金屬鈷的市場供應平衡一下子被打破,有人跟風加入。這個時候,市場已經進入自我加強模式,鈷價在2016年底終於開始其暴漲之路,大佬們此時坐享上車紅利就可以了。

我不知道,帕拉投資和混沌投資後來有沒有在6000噸的基礎上增加鈷的囤積,但此後市場已經可以自我循環,不斷有機構預測,2018年以後將會出現嚴重的鈷金屬短缺,價格一定會一漲再漲。

例如,2017年初眾多諮詢公司都預計,2018年鈷的供需量將出現實質性短缺,2019年鈷的短缺將超過7000噸,2020年鈷的短缺將達到1.4萬噸,而金屬鈷的整體需求也將達到15萬噸,其中,新能源車對鈷的需求量在2020年將比2015年增長10倍……

都要這麼短缺了,那還有啥好說的?

——上游的鈷礦產商在市場上大量融資,趕緊到處購買鈷的伴生礦礦山;

——中游加工企業,趕緊擴大生產規模,能囤貨就囤貨;

——下游消費企業,趕緊囤積鈷資源,能多買點兒就多買點兒;

……

在這一過程中,鈷價像坐上了火箭,基本上以一年翻一倍的價格飛速上漲,一直持續到2018年4月份,以人民幣計價的鈷價漲至接近70萬元/噸。

下圖就是四部委發佈2016-2020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的2015年4月,到2018年12月19日的鈷價變動情況,其中漲得最猛的是2016年11月份到2018年4月份。1年半時間,從22萬元/噸漲至68萬元/噸。

如何從一種小金屬裡掙到100億元?

從2016年底到2018年初,所有看好鈷的生產、加工、流通、消費企業,從事鈷貿易的人,從事相關服務的金融機構,乃至看好鈷價的個人投資者,高價鈷就這麼沉積到了生產、銷售和消費的所有環節,所有囤積鈷的人手中,大家都覺得自己眼光獨到、命該發財,加了槓桿看多的更是賺得盆滿缽滿……

2018年4月,當股價接近70萬元/噸的時候,新能源車銷量處於有史以來的最高點,有關鈷將長期短缺的概念吹得如火如荼,生產商購買了大量礦山,加工企業和投機者們囤積了上萬噸鈷資源,各大電動汽車生產廠商也庫存了足夠多的鈷資源——有了2016年和2017年的成功經驗,甚至有人加槓桿看多鈷價。

嗯,這就到了鈷價跌的時候了。

2018年4月份,鈷價開始大跌,到12月中旬,短短的8個月內,鈷價已經從70萬元/噸,跌至目前的35萬元/噸,直接跌去了50%!

有人說了,這不就是一個藉著市場風口囤積居奇,然後再高價賣出的故事嘛!

因為每年10萬噸鈷的供需,按照現在35萬元/噸的價格計算,其市場總規模也僅有350億元人民幣,因為市場規模問題,如果原來囤積鈷的對沖基金打算出貨,那麼必然會造成鈷價的大幅度下跌。

我個人猜測,2018年4月開始的鈷價暴跌,很可能就是對沖基金在出貨。

按照市場傳聞的混沌和帕拉投資6000噸鈷投入13億人民幣計算,即便對沖基金能夠以60萬元/噸的價格賣出,也不過掙了23億人民幣而已。

(3)

如果我告訴你,我的故事只講了一半呢?

——以我個人猜測,囤積鈷的這些對沖基金,其掙到的錢至少也在100億元人民幣以上!

你估計會說我胡扯了!

一個一年200億人民幣容量的全球鈷市場,最高價變到700億的容量,要想掙到100億元的量級,那至少也得操縱個10年、8年的,就這麼一兩年時間,怎麼能掙到100億元?

問題就是,人家是真的掙到了這個量級的錢!

嗯,故事的後半截,是一個羊毛出在豬身上的邏輯。

眾所周知,你如果只是靠囤積鈷資源,市場規模就那麼大,而且你囤積太多,價格推得太高會讓整個市場非常地討厭你,甚至大家會合夥和你作對,甚至會動用政府和社會的力量迫使你停止囤積,低價售出——所以,純粹的囤積鈷金屬並不是一件穩賺不賠的買賣,如果囤積過多,甚至是一件帶有政治風險的事情。

你想嘛,國家說要發展電動車行業,把關鍵的鈷金屬,囤個10%以內,價格上漲個2-3倍,市場、政府和民眾也都能接受,也不會引發什麼眾怒。

如果你貪心不足,特麼非要把30%的鈷給囤積了,然後把價格推到一個難以想象的高度(比方說10倍),讓電動車企業直接買單,讓消費者直接買單,也讓政府的補貼變得毫無意義。

你覺得,這樣做的你——

會不會引發眾怒?

會不會引發難以想象的社會風險?

我認為——

在中國的環境下,很大很大可能會!

在其他國家的環境下,也很大可能會!

囤積鈷金屬,市場就那麼大,可我想掙到足夠多的錢,又不想讓市場察覺,又不想引起眾怒,如何做到呢?

但是,世界上有一個金融市場,會把某個企業當前收入,直接乘以10倍20倍甚至30倍,然後賣給所有投資者,如果你能夠在這個市場上找到相應的標的物,囤積一次,就相當於把未來20年、30年的錢都掙回來了……

嗯,我說的是股市,一下子賺20年30年的錢,指的是市盈率。

前面我所講的,大佬們在囤積鈷金屬本身上掙到的錢,並不是他們掙錢的主要方向,他們能掙大錢的主要方向,是在股市——只有股市,才能合法合理不惹眾怒地掙到100億元人民幣這個規模的錢。

如果你通過囤積金屬鈷,確保鈷價會大漲,那麼接下來,與鈷相關的公司股價都會反映出這種上漲,而且是會考慮到它20年、30年的收入情況的上漲!

與鈷產業直接相關的公司基本可以分為上中下游(見下圖),其中鈷價上漲最受益的是上游提供鈷資源的公司。

如何從一種小金屬裡掙到100億元?

具體來說,我大A股市場有6家上市公司與鈷價關係極為密切,它們分別是:

華友鈷業(鈷生產);

寒銳鈷業(鈷生產);

洛陽鉬業(鈷生產)

鵬欣資源(鈷生產)

道氏技術(電池回收);

格林美(電池回收)

當然,其他還有五礦集團、金川科技、廣東邦普等,雖然也是鈷資源的上游企業,但因為公司業務類別較多,鈷與公司整體利潤相比較小,與鈷價相關的程度沒那麼深;杉杉股份、廈門鎢業等公司屬於電池正極材料生產企業,屬於中游環節企業,鈷價上漲後他們的加工費可能也會上漲,所以與鈷價上漲有點關係,但影響沒有那麼大;比亞迪、國軒高科、萬向A等屬於電池企業,屬於承受鈷價上漲的企業,雖然可以加價出售給電動車公司,但鈷價上漲並不會使得這些公司利潤猛增。

在對沖基金囤積鈷的傳聞開始傳出的2016年初,大家應該還記得那個時候的中國股市是個什麼樣子。

沒錯,當時中國股市兩次熔斷,處於2015年以來的最低點,因為鈷價長期表現不佳,眾多與鈷有關的公司股票,都跌得像翔一樣!

在囤積鈷的同時,這些基金以機構投資者的身份,與這些鈷資源上游生產企業接觸,使用了大量的資金,衝入到股市低價購買鈷業公司的股票!

從2016年底,當鈷價開始暴漲的時候,鈷資源相關的上游企業或全產業鏈的企業股價開始聞風而動……

以華友鈷業為例——從2016年初傳聞對沖基金開始囤積鈷的時候,其股價還在10元左右晃盪,到2018年3月份,股價已經高達95元以上,算下來居然上漲了9倍!

如何從一種小金屬裡掙到100億元?

華友鈷業,就這樣從一個100億元市值的企業,暴漲至最高點超過1000億元市值!

在一個從100億元市值變到1000億元市值的股票裡,你如果花10億掙100億,那是不是顯得特別正常呢?

寒銳鈷業上市較晚,2017年初才上市,其股價更是在一年之內暴漲了20倍,從最低的不足10元,漲到2018年3月份的200元以上——漲得爹媽都不認得了!

如何從一種小金屬裡掙到100億元?

在這樣一個暴漲20倍的股票裡,你掙個幾十億元,是不是也顯得無比正常呢?

一兩年時間,拿10億20億,在股市掙個100億、200億,那簡直是投資眼光超凡脫俗啊!

——哪裡有什麼超凡脫俗?

——只有精準掌控和操縱!

洛陽鉬業業務較多,鈷業收入只是一部分,但股價也足足漲了4倍有餘,其他的道氏技術、格林美也都上漲了3倍以上。

——也就是說,當對沖基金在囤積鈷的時候,一開始他們就想好了退出途徑;

——也就是說,對沖基金根本就沒打算在囤積鈷本身上掙到多少錢!

——他們要掙的和真正掙到的大錢,是資本市場投資者們的傻錢!

如何從一種小金屬裡掙到100億元?

(4)

如何利用一種小金屬掙大錢的故事,我已經講完了。

這也是我在北上廣深的會員見面會上,和大家交流的一個故事。

想得到開頭,卻想不到結尾。

簡單總結,就是對沖基金利用國家的產業政策,積極擁抱新能源車泡沫,順應市場情緒,在供求基本平衡的市場上,略略施加一點資本的推力,然後在市場情緒的發酵中,通過巧妙的資本運作和轉移,在一兩年的時間內,賺到了普通人難以想象的金錢。

這個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在於,對沖基金們對鈷價的直接操縱,掙到的錢很可能不值一提,他們所掙到的絕大部分錢,來源於股票市場——參與鈷炒作的對沖基金所囤積的金屬鈷,在股票市場賣出之後,早已變為負成本。

因為我只能蒐集到那些關於鈷和鈷業公司的公開數據,還有網上的一些“傳聞”以及我個人所知道的一些碎片信息,然後我將它拼成了這個故事——我相信,這個拼出來的故事很有可能更接近現實。

因為缺乏對沖基金參與到鈷囤積和炒作的具體時間、囤積規模和資金數量,他們賺到的錢我也無法推斷,但根據這些基金的規模,我個人猜測,在這場小金屬鈷的操縱和炒作盛宴中,重倉參與的對沖基金,很可能掙到上百億元,鋪平了通往鉅額財富的道路。

每當抽絲剝繭瞭解到一場重大投資背後那些不為人所知的故事,我總是想起索羅斯的話:

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經濟史的演繹從不基於真實劇本,但它鋪平了累積鉅額財富的道路。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金羊毛,最終都是出在豬身上的!

在這場故事中,有人賺了上百億元,又是誰上貢了這上百億元的財富呢?

答案是:資本市場的股票投資者、生產電動車的企業、購買電動車的普通大眾、推出產業政策的政府(最終是全體納稅人)、高價位囤積鈷的各類企業、金融機構和投機者。

其實,人類歷史的每一場大的金融泡沫,最終一定都是最普通的民眾買單——

無論你知道還是不知道。

無論你願意還是不願意。

作為普通人,別人給我們的使命就是充當接盤俠,我們得深刻明白和理解這個,然後,才能反過來考慮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

最後,我想說的是——有一些人,無論怎麼努力,他們都不大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嗯,我說的是貢獻了全球近50%鈷儲量和70%的鈷產量的剛果人。

全世界最重要的生產鈷的礦山,基本都分佈在剛果(金),而其中,剛果有1/5的鈷礦,是手採礦!

是的,很多剛果人在用自己的雙手採礦。

鈷是一種有毒性的金屬,暴露於過量原始鈷環境中會引起中毒,引發過敏性哮喘、呼吸困難、乾咳、偶有化學性肺炎、肺水腫,還會患上皮炎,吸入醋酸鈷粉塵,則會造成噁心、嘔吐、上腹部劇痛,還會嘔血及便血,兒童對於鈷中毒尤其敏感。

然而,剛果的手採礦礦場,為了能夠最低限度地活下去,人們全部在無任何防護環境下開採鈷礦,還有很多女性礦工——即便他們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掙到的錢也僅夠果腹。

在剛果(金),有上萬個私人開挖的礦場,完全不受政府監管,男女老幼在裡面像奴隸一樣勞作。其中一個礦場,有一堆孩子圍在一起挑揀鈷石,最小的那個才4歲,其他更小的則在旁邊玩耍,中間還有懷孕的婦女。

如何從一種小金屬裡掙到100億元?

至於由礦難造成塌方和死人,在剛果的鈷礦開採中,更是司空見慣。

我在“國與國之間的貧富差距,大到你難以想象!”一文中提到,剛果(金)是全世界最貧窮的10個國家之一,2017年的人均GDP僅為457美元,是中國的近1/20,每天能吃飽飯就是這個國家絕大多數人最高的目標和理想。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2年的報告,剛果(金)約有4萬名童工在礦場工作,每天工作時長大多超過12個小時,而他們每天工作的報酬——連1元人民幣都不到。

英國天空新聞網曾採訪一位名叫多森(Dorsen)的童工,他才8歲,赤腳幹活,每天在鈷礦工地上工作12個小時,但賺到的錢還不夠他吃飯,因為他的報酬每天只有8個便士,摺合人民幣不到0.7元。多森11歲的童工朋友理查德(Richard),他告訴記者,由於常年的體力勞動,他每天都覺得自己全身痠痛,下圖是童工們在分揀鈷礦石。

如何從一種小金屬裡掙到100億元?

對沖基金在鈷價上漲中豪取百億元,而開採鈷礦的童工,卻為每天不到1元人民幣的飯錢,承受鈷中毒的危害,掙扎在生死線上。

這個世界,可真特麼公平!

對比這些剛果童工,我忽然覺得,那些被割了韭菜的股票投資者,和我們這些命中註定不得不充當接盤俠的普通人,能夠有當韭菜和接盤俠的機會,是不是也算是幸運呢?

說明:本文所有數據圖表均來源於公開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