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游行潮”映射其治理困局

董一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

继11月17日法国爆发反对马克龙政府提高燃油税的“黄马甲”运动后,在欧洲多国掀起星火燎原式的连锁反应。11月30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现数百名身着黄背心的示威者,反对政府税收政策;12月8日荷兰鹿特丹市几百名身穿黄马甲的群众走上街头抗议,约100余名抗议者聚集在海牙的荷兰议会大厦外,抗议政府高税收;12月15日,约1.7万人走上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街头参加反政府游行活动,抗议政府移民政策并要求缩减工时、取消紧缩措施;12月16日,比利时民众再次上街示威,抗议政府签署联合国《移民问题全球契约》。一时间法国“黄马甲”运动的多米诺效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民众对低税收、高福利的普遍诉求是欧洲集中爆发多场抗议的最直接原因。法国、比利时等国的抗议运动源于政府提高燃油税以及长期以来的高税收体制。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欧洲的税收占GDP比重有所上升,法国以48.4%高居榜首,比利时47.3%紧随其后。在工资水平没有上涨的前提条件下,高税收对大多是民众来说意味着生活成本的提高,触及了民众的基本利益。

从民众认知来看,政府的财政措施不仅加剧本国人的生活困境,而且在用国民的腰包补贴外来者。当民众在为福利制度缴纳高额税款的同时,奥地利、比利时等政府却敞开大门欢迎难民,两国政府执意签署联合国《移民问题全球契约》,承诺“支持适当接纳难民”,并“加强接纳能力”。在民众看来,难民的涌入不仅会抢占他们的工作、使得高福利制度的公共产品被更多外来户占有,而且政府的财政资源也会更多向难民倾斜。无论是政府的高税收还是难民政策,最终都是民众来买单,使得他们的不满被彻底激发。因而当“黄马甲”运动在巴黎掀起一波巨浪,并迫使马克龙政府在燃油税、最低工资等一系列政策上妥协时,毫无例外也对其他国家的民众起到了示范和激励作用,长期积压的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因此而迸发。

从深层次看,反政府游行既是近年来民粹主义在欧洲兴起的一种表现,反过来也推动民粹主义在欧洲发展。自2008年金融危机、2015年难民危机以来,欧洲多国国内政治、社会问题频繁爆发,民粹主义迅速抓住机遇,涌向各国政治舞台的中间地带,把民众的不安全、不满意、不高兴情绪煽动到极致。虽然最先爆发的法国“黄马甲”运动是由网络自发组织起来的,背后并没有政党或政治组织在运作,但是随着这波反政府运动在欧洲不断发酵,不少民粹政党和势力也乐见并助推其进一步蔓延。法国黄马甲运动刚刚爆发,极右翼政党“民族阵线”领导人勒庞便在网上发声支持并鼓励民众继续游行,甚至鼓吹“除了解散国民议会,没有任何解决办法”,把民众的怒火从社会诉求引向政治层面。比利时具有民粹主义倾向的弗拉芒利益党更直接组织民众游行反对政府签署《移民问题全球契约》。民粹主义在此次反政府游行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整合了“仇富”的极左翼与“排外”的极右翼民粹势力的力量,把左、右对立的政治分化变成了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的对立,使得主流政党政治家与普通选民距离越来越远。

然而,欧洲经济持续低迷,西方治理模式失灵是这次大规模反政府游行的根本原因。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欧洲国家未完全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仍受失业率高企、经济形势不稳定等问题困扰,主流政党和政府既希望通过改革实现改变,但又跳不出西方制度发展的基本逻辑,出现不改革上不了台,一改革必然招致反对的怪象。西方治理模式在来势汹汹的民粹主义面前丝毫没有招架之力。

不久前刚结束的欧盟冬季峰会上,此前被政策界讨论颇多的难民政策改革、欧元区改革问题上成果有限,南北欧和东西欧之间的分歧依旧难以弥合,寄希望于在明年5月欧洲议会前凝聚更多亲欧盟力量的主流政治家铩羽而归,改革举步维艰。欧洲多国爆发的抗议游行若继续蔓延,将进一步壮大民粹主义力量。而即将迎来选举的欧洲议会及部分欧洲国家料将被民粹主义裹挟,使得欧洲大陆的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责任编辑:唐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