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高足杯拍出1185萬的故事


一隻高足杯拍出1185萬的故事

明成化鬥彩月季花高足杯

成化鬥彩,釉色絢麗豐富,嬌豔如寶石。成化御窯廠燒造鬥彩小件前後僅10年,明代中後期已為藏家所慕,一件難求。高足杯器身小巧,釉質溫潤細膩,釉色鮮豔明亮,造型雅美。哪怕600多年後的今天,也依然可以想見當年出窯之時,是多麼令人眼前一亮。此類成化鬥彩存世寥寥,市場中2011年蘇富比曾售出一隻明成化鬥彩團蓮紋高足杯972.5萬元,是可諮比較的一例,出自玫茵堂舊藏。而兩件杯子的卻淵源頗深。

一隻高足杯拍出1185萬的故事


明成化鬥彩團蓮紋高足杯


據記載,成化皇帝為取悅萬貴妃,令御窯廠精緻巧作,不惜工本,從拉坯至施彩上釉,經多次窯燒,工藝複雜縝密,燒造極難,成品甚稀且上供者無不為臻品珍器。可若以嚴苛的角度看,上述兩件流通於市場的成化高足杯都並非無可挑剔,據拍賣行給出的資料顯示,月季花杯底部素胎泛黑,而團蓮紋杯則冰裂紋明顯。

一隻高足杯拍出1185萬的故事


被燒燬之前的建福宮延春閣


在神秘而輝煌的紫禁城裡,有一處自成體系的宮殿花園式建築叫建福宮。建福宮這個南北狹長的院落,被稱為“皇家收藏寶庫”、“藏寶的院落”、“存放珍寶最多的地方”。建福宮花園建於乾隆五年(1740年),整座院落錯落有致,曲徑通幽,既有江南園林之精巧,亦有皇家禁苑之優雅。乾隆本人非常喜歡建福宮,將它作為日常休閒遊樂、吟詩作畫之所,常陪太后和皇后來此休息賞景。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最喜愛的宮廷收藏、古玩珍寶都放在建福宮裡,以備不時把玩。宮裡還供奉有不少金質法器、藏文經版、瓷器彝器等,稱之為皇宮寶庫,實屬名副其實。

乾隆駕崩後,其子嘉慶皇帝命令將建福宮收藏的珍寶玩物全部原樣加鎖封存,一直到道光、咸豐、同治和光緒數朝,建福宮寶庫都不曾啟封,也未經查驗。由此,這座寶庫究竟有多少珍寶,誰也說不清。

1922年,十六歲的溥儀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打開了建福宮內的一座塵封數十年的庫房,隨即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我看見滿屋都是堆到天花板的大箱子,箱皮上有嘉慶年的封條,裡面是什麼東西,誰也說不上來。我叫太監打開了一個,原來全是手卷字畫和非常精巧的古玩玉器……有的庫盡是彝器,有的庫盡是瓷器,有的庫盡是名畫……在養心殿後面的庫房裡,我還發現了許多很有趣的‘百寶匣’,據說這也是乾隆的玩物……一個百寶匣中,舉凡字畫、金石、玉器、銅器、瓷器、牙雕等,無一不備,名為百寶,實則一個小型的匣子即有幾百種,大型的更不止千種。”

清王朝覆滅後,以溥儀為代表的滿清遺老開始了監守自盜。從1922 年9 月4 日開始一直到1923 年1 月28 日,前後四個月的時間裡,溥儀、溥傑將存放在宮中各處的書法名畫、善本秘籍,能盜運出去的基本都運的差不多了。此時宮中的偷盜之風日盛一日,大內管理鬆懈,太監和侍衛們紛紛聯手偷盜宮內寶物,出去換成銀元。但溥儀當時並沒有將建福宮納入清理和鑑賞的目標,主要是因為此處珍寶太多,賬目又不詳盡,是耗時費力難見成效的,故將建福宮的清理放在了後期。

建福宮的珍寶躲過了溥儀盜運出宮這一劫,但其後卻遭到一場毀滅性的災難。1923年6月26日傍晚,一束火光突然從紫禁城西北角沖天而起,並很快形成一片火場……

最初起火的是神武門內建福宮花園的德日新齋,隨後迅速蔓延至花園內的其他建築。大火一直燒到次日清晨,參天的松柏成了一棵棵火樹,靜怡軒、慧耀樓、吉雲樓等建築逐漸坍塌、消失。大火吞沒了所有東西,包括柱子、牆壁、椽子、橫樑,還有裡面的一切物品。

大火過後,溥儀腦中也是一片混沌:“究竟在這一把火裡毀掉了多少東西,至今還是一個謎。內務府後來發來的一份糊塗賬裡,說燒燬了金佛二千六百六十五尊,字畫一千一百五十七件,古玩四百三十五件,古書幾萬冊。這是根據什麼賬寫的,只有天曉得。”

一隻高足杯拍出1185萬的故事


一隻高足杯拍出1185萬的故事


一隻高足杯拍出1185萬的故事


被燒燬的建福宮舊照片


建福宮大火的起因一向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說法,即宮內太監監守自盜,為掩蓋偷竊行為而故意縱火,這也是溥儀一直堅持的觀點。

事後,宮中委派外判商清理廢墟,因宮殿原有藏金塑像,故此工程經競價後,最終由一見金店承辦。其實從火災現場搶救出的器物,並非全部嚴重損壞,在獲救文物中,也有一批文物因此事故被放售,流出宮廷。因此事件而離開清宮的瓷器,除數件遭火燒的汝窯,似乎只有成化鬥彩器。底部有燻黑痕跡的月季杯可能正是其中之一。

1923年建福宮火災,令建福宮灰飛煙滅,毀掉國寶無數。僅因此流失至海外之成化瓷器,即有十五件之多,其中之十四件為高足杯。

一隻高足杯拍出1185萬的故事

本文來源

—— 星洲國際 ——

商務合作:18128800534 微信:GJPMy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