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交易的真諦是以小博大「技術、規則、人性缺一不可」

期貨交易的真諦是什麼呢?這是每一個參與期貨交易員都需要做出明確回答的問題。期貨培訓網認為期貨交易的真諦是:以小博大。這裡所提到的“以小博大”,不是指平常我們所談的保證金的槓桿作用,而是在期貨交易中“如何用較小的虧損去博取較大的利潤”的問題。

期貨交易的真諦是以小博大

以小博大的代名詞便是投機,投機貫徹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僅期市中有投機,現貨市場也有投機,甚至一個生命的生存過程,便是一個投機的過程。單從金錢佔有的角度來給投機下一個定義,便是:抓住機會,進行投資,以期獲得幾倍於投資的回報。投機的目的非常明確,便是賺錢。想歸想,努力歸努力,但事實是有的人賺了錢,有的卻倒賠了本。仔細分析一下,其實道理很簡單:大多數賠錢的人沒有學會以小博大。

“以小”就是要“付出小的”,可即便是“小的”,很多人仍不願付出,不付出便想博大。而少數人之所以成功,博到了大,最關鍵的一點便是學會了“以小博大”,於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生活中便產生了兩類人。一類人,稱之為“大智若愚”型。這種人豁然大度,眼光遠大,不計小利。一類人,稱之為“大愚若智”型,這種人小肚雞腸,目光短淺,斤斤計較。

以小博大的期貨交易的過程,本身便是一個人性修煉的過程。

那麼技術、規則、人性三者之間的關係,在交易中到底是怎樣的呢?期貨培訓網以為,技術所解決的是“怎麼做”的問題;規則所解決的是萬一做錯“怎麼辦”的問題;而人性所解決的是規則能否真正執行的問題!

所以,人性是期貨交易成敗的關鍵,是根本所在。一個交易員水平再高,預測市場的準確度亦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怎麼辦?靠原則去彌補技術之不足,但一個交易員的原則制定的再完備,如果在交易中不嚴格執行,也形同虛設,毫無意義。為什麼會出現有些原則不能執行的情況呢?這便是人性的問題了。從事過期貨交易實踐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體驗,那就是“紙上談兵”與“真刀實槍”是兩回事。不交易時看市場往往準確率較高,自我感覺良好,心態不錯,為什麼?因為輸贏都與自己無關嘛。而到真正交易的時刻,人性的另一面便露了出來,即“想贏怕輸”的思想充斥著人的頭腦。於是事先制定的計劃,事先制定的規則早已拋到九霄雲外,結果往往賺小錢、賠大錢,最終導致失敗。

由此可以看出,人性在決定交易成敗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如果把期貨交易看作一場戰爭的話,技術是戰術,規則是戰略,人性則負責把規則融化貫穿到戰術中,從而奪取整個戰爭的勝利。

如果把技術看成水,規則便是容器,人性負責把水裝在容器中,使之不致於氾濫無形,而是有規有矩。

如果把技術看成一種宗教信仰,規則便是無情的法律,人性是法律的執行者,當宗教信仰出現危機時,用法律來無情規範人類的行為。

如果把技術看成一把寶劍,它應該是把雙刃劍,使用得當能殺敵,使用不當時則有可能自殘。而規則是鎧甲、是防護衣,在做好防守的基礎上去進攻,才能戰無不勝,且無後顧之憂。所以人性負責在寶刀出鞘之前,穿好鎧甲,然後披掛上陣。三國時期的曹操手下有員工大將許楮殺得性起,赤搏上陣,結果捱了一箭,正如魯迅先生所講的“活該”。

由此可見,一個成功的交易員所具備的三個充分必要條件,便是技術、規則與人性三結合,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沒有技術的規則是空洞的規則,沒有規則的技術是盲目的技術,人性修煉不夠的交易將會是失敗的交易,失敗交易歸根到底是人性出了問題,所以成熟的人性、完備的規則、嚴密的技術,三者成功凝聚,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以小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