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從1999年,低成本電影《女巫布萊爾》橫空出世,之後一種新穎的鏡頭語言被廣泛運用。這類影片被稱為“偽紀錄片”——

如果看到你的屏幕,就能看到你的靈魂,此類型異常寫實。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隨後有了《解除好友2:暗網》,全程用互聯網殺人,觀眾透過電腦、手機鏡頭,監視器的實時畫面,可以看到整個過程。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今天影神推薦的《網絡迷蹤》將鏡頭語言與故事內容完美融合,使它在這類影片中達到一定高度。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網絡迷蹤》被影迷們稱為 “桌面電影”。一部只借用電腦屏幕就能讓你知曉整個故事走向的作品。影神強烈推薦電腦觀看,體驗感極佳。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電影一開始通過視頻播放的形式展現男主一家的生活日常,

電腦系統的更替意味著時間的飛逝,見證了女兒瑪格的成長,同時也目睹了妻子癌症、治療、病逝的過程。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父親和女兒像往常一樣聯繫時,視頻電話突然被掛斷,女兒就這樣失蹤了!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通過妻子這個隱形的角色,父親破解女兒各種社交軟件的密碼,從通訊錄、Gmail郵箱、Tumblr輕博客網站、Facebook社交網站、Youcast直播平臺蒐集線索,帶領觀眾走入海量信息及高能反轉的網絡世界。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影神就《網絡迷蹤》中三個方面歸納此類別的套路(前方劇透預警)

暗示心理學的運用

就劇情而言,父親反覆要求女兒倒垃圾,暗示父親對女兒嚴格的同時也體現二人間在溝通上存在隔閡。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就體驗感而言,父親發現女兒和自己弟弟的聊天記錄,“昨晚玩得很開心”、“做這事感覺好奇怪”、“別告訴我爸,不然咱倆死定了”……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表面看暗示弟弟和女兒有染,調動了觀看者的條件反射,讓觀眾對事件發展產生一個本能的心理預期,而後再把大相徑庭的謎底揭開,達到驚險刺激的目的。

細節的運用


媽媽得了癌症,女兒在電子日曆上記錄著“媽媽回家”的日期,一改再改,最後刪除。這樣的細節著實催淚。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屏幕一轉,父親安慰上高中的女兒,輸入面板上打出了“媽媽也會為你驕傲”的字樣,但隨即刪除,表現大衛不善於與女兒表達情感。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與之相對,影片結尾女兒申請鋼琴專業,父親終於打出“媽媽也為你驕傲”,二人關係得到修復。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影片初期,父親瀏覽新聞的畫面中,出現“徒步者被困9日獲救”,以及新聞報道“夏日暴風雨延緩搜救”,

這兩處細節的展示為最後女兒得救鋪墊。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影片最後,女兒將電腦桌面與母親的合照,換成與父親的近期合影,父女倆的感情逐漸走近且相互理解。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社會問題的探討

在搜索女兒的過程中,父親才發現對女兒一無所知,通過各種“朋友圈”去了解女兒,發現女兒隱藏的一面:孤單、不善言語且沒有朋友。

但當失蹤案件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時,女兒身邊漠不關心的同學喬裝成她“最好的朋友”,賺足了流量。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更有甚者,說自己乾的,這種蹭熱度、亂帶節奏的現象不就是真實版的社會輿論嗎?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網絡迷蹤》將電影語言重新解讀、重新創造,實現了一次形式和手法上的突破。

“桌面電影”沒有了傳統電影多角度切換的鏡頭語言,依然可以突出敘事的張力。

這種創新性的語言讓“電影感”逐漸加深,觀眾與主角的視角重疊,有著比3D更震撼的代入感、在正常大小和全畫幅之間來回切換的屏幕營造了一種猶如置身現場的真實感。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屏保)

從“偽紀錄片”到“Screen life”,其中穿插著希區柯克的懸疑手法,可以說這樣的發展形式已經具備了跨媒介融合的文化意義。而且微型設備使電影成本降低,為新人導演們提供了機會。


《網絡迷蹤》斬獲“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獎


在電影的百年發展中,它歷經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標準屏到寬屏,電影的形式變得更加多樣性,而今,導演用一種有趣的鏡頭語言,結合互聯網思維將屏幕錄製呈現給觀眾,讓人在大銀幕的轟炸下收穫小屏幕的快樂。就為這體驗感,影神要五星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