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习近平总书记开讲“法治公开课”,一起来学习!

重磅!习近平总书记开讲“法治公开课”,一起来学习!

一堂培育全民信仰的法治公开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六下团组,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等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引起强烈反响;3月17日,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后,又带头践行宪法,进行了庄严的宪法宣誓。总书记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做出了表率——

重磅!习近平总书记开讲“法治公开课”,一起来学习!

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是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先后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广东、山东、重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同代表委员们真情互动、坦诚交流、共商国是,发表系列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围绕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就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环境治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深化依法治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这其中无不闪耀着法治的光辉。特别是关于宪法、坚持法治反对人治、既要讲法治又要讲德治、加强依法治军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月1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庄严宣誓。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带头尊崇宪法、践行宪法,为各级党员干部做出了表率,树立了典范,也为全国各族人民上了一堂培育全民信仰的法治公开课。

做宪法的

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重磅!习近平总书记开讲“法治公开课”,一起来学习!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新华社发(盛佳鹏 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月5日至3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参加代表团审议,多次讲到“宪法”。

3月7日,习近平参加广东团审议时指出,对我国现行宪法作部分修改,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3月10日,习近平参加重庆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法治,反对人治,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3月12日,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要求,全军要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这些重要论述,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宪法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2018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把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一系列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映照出习近平总书记浓浓的宪法情怀,和对宪法权威尊严的深刻理解。

重磅!习近平总书记开讲“法治公开课”,一起来学习!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习近平总书记对宪法的学习、宣传、实施、修改非常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宪法的重要指示和活动多达十多次。”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宪法思想集中体现在三点:法治有没有权威,首先看宪法有没有权威;宪法受到轻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宪法的权威来自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的信仰。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合伙人蔡学恩建议,全国人民要以此次宪法修正案通过为契机,掀起学习宪法的热潮,做宪法忠实的崇尚者、自觉的遵守者和坚定的捍卫者。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

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

重磅!习近平总书记开讲“法治公开课”,一起来学习!

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 新华社发(盛佳鹏 摄)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求必须把防范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社会治理,需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3月7日,习近平参加广东团审议,强调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追求,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3月8日,习近平参加山东团审议,强调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重磅!习近平总书记开讲“法治公开课”,一起来学习!

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周光权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特点日益凸显。在立法方面,突出表现为把社会领域的立法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推进相关法律的出台和完善。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检察院检察长李宁表示,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对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针对基层治理这一难题,湖北省恩施州普遍开展“律师进村、进信访接待大厅、进疑难复杂信访案件”的“律师三进”工作。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党委副书记、州长刘芳震认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还需不断引入专业力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乡村振兴需要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律支撑。”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依靠法治的力量,防范化解各种苗头风险,避免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避免个别风险演化为局部风险,特别是在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时,需要依靠法治防患于于未然。

坚持法治反对人治重视德治

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重磅!习近平总书记开讲“法治公开课”,一起来学习!

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聚焦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如何坚持法治、反对人治、锤炼政德,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

在重庆代表团,习近平强调:“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要害在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强调:“要加强教育引导,注重破立并举,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形成‘头雁效应’。”

形成“头雁效应”,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法治、反对人治。如果法治意识淡薄甚至徇私枉法、无法无天,就会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严重灾难。

在谈到提高干部法治素养时,习近平指出,党政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复合型干部,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都要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法律就是其中基本组成部分。

强调法治,不能忽视德治的作用。习近平强调:“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要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起来。”

德法并重,要求领导干部既要具有较高的法治素养,又要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习近平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

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习近平告诫广大干部,要多积尺寸之功。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表示,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遗毒,建设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加强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法治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决拥戴核心。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离不开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亲”“清”二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政商关系的精练概括。在广东代表团,习近平指出,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可以助推企业发展。他强调,对企业来说,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才是阳关大道。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株洲市市长阳卫国表示,将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对标自己、对标身边的亲戚朋友,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真正干出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政绩。

强化法治信仰法治思维

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

重磅!习近平总书记开讲“法治公开课”,一起来学习!

3月12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扎实推进依法治军工作。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战区部队视察,就鲜明提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201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纳入依法治国总体布局,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2015年2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人民军队法治建设开启新航程。2017年10月,“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加大依法治军工作力度,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加快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要加强同国家立法工作的衔接,突出加强备战急需、改革急用、官兵急盼的军事法规制度建设。要坚持严字当头,强化执纪执法监督,严肃追责问责,把依法从严贯穿国防和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宋丹代表表示,贯彻习主席依法治军重要思想,要抓理念和工作方式转变,来一场依法治军的头脑风暴,把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立起来;要抓执法从严,突出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使铁规生威、铁纪发力。孙建国代表说,贯彻落实习主席构建现代军事政策制度体系重要指示,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统全局的法制建设工作。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与会代表委员纷纷表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践行法治,锲而不舍锤炼政德,切实把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必将凝聚起全社会尊法守法、崇德向善的磅礴力量,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强化法律监督丨维护公平正义

重磅!习近平总书记开讲“法治公开课”,一起来学习!

松江检察

长按二维码关注 松江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