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紫金礦業3.5億美元收購海外銅礦,得項目63%股權!

「威武」紫金矿业3.5亿美元收购海外铜矿,得项目63%股权!

「威武」紫金矿业3.5亿美元收购海外铜矿,得项目63%股权!

12月18日,塞爾維亞RTB BOR銅礦項目在貝爾格萊德舉行交割儀式,紫金礦業以3.5億美元取得該項目63%股權,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對塞投資的最大項目。

據瞭解,RTB BOR銅礦曾是塞爾維亞的核心工業項目,控制了四個礦山和一個冶煉廠,是該國唯一的銅礦在產項目。截至2017年底,RTB BOR銅礦在塞爾維亞資源儲量委員會備案的礦石總資源儲量為25.56億噸,其中,銅金屬量1029萬噸,平均品位0.403%。根據協議約定,紫金礦業還同意在項目交割之日起6年內投入約12.6億美元(含上述3.5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旗下礦山和冶煉廠的技改擴建或新建等。

1

媒體觀點

中國礦業巨頭3.5億美元收購海外銅礦,背後意義重大!

12月18日,紫金礦業集團與塞爾維亞政府簽署協議,出資3.5億美元收購塞爾維亞博爾銅礦63%的股份(塞政府保留剩餘37%的股份),紫金礦業還將承擔博爾銅礦2億美元的債務,同時,在本次協議中,紫金礦業還同意在項目交割之日起6年內投入約12.6億美元(含上述3.5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旗下4個礦山和1個冶煉廠的技改擴建或新建等。

近幾年,紫金礦業在海外不斷“買礦”。尤其紫金礦業在剛果(金)購買的卡莫阿銅礦,驚喜不斷,銅資源量整體從收購時的2400萬噸,增加到4249萬噸,相當於中國銅資源總量的40%,其平均品位為2.56%,是紫金山銅礦的十倍。

2015年,紫金礦業以25億獲得的卡莫阿銅礦,如今已成為非洲最大,全球第四大銅礦,且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品位、未開發銅礦,價值已超萬億。

卡莫阿讓紫金“嚐到甜頭”,但找到下一個卡莫阿難上加難,此次收購的塞爾維亞博爾銅礦的戰略意義更大。

看點1難以為繼的老牌核心銅礦

在20世紀90年代初,博爾銅礦(RTB Bor)曾是塞爾維亞的核心工業項目,也是該國唯一的銅礦在產項目。然而,由於經營不善以及政府動盪,該國營公司開始走下坡路,博爾銅礦年生產量也從2000年以前的17萬多噸下降到如今4萬噸,今非昔比。

截至2017年底,目標公司在塞爾維亞資源儲量委員會備案的礦石總資源儲量為25.56億噸,其中:銅金屬量1029萬噸,平均品位0.403%,旗下擁有MS、VK、NC、JM等4個礦山和1個冶煉廠。

據介紹,目前處於開發階段的為VelikjKrivelj(VK),保有銅資源量約186萬噸,平均品位[email protected]%;未開發的Jama礦體潛力較大,保有資源量約550萬噸,平均品位[email protected]%。另外兩處礦體尚屬初期,經濟性不明。

看點2戰略意義——變廢為寶

博爾(RTB Bor)銅礦不是潛力巨大的新勘銅礦,相反,其現有的四個礦山均為斑岩型銅金銀類型礦床,且品位較低。但在紫金礦業來說,變廢為寶的能力,正是其“發家”的核心。

福建上杭縣城北14.6公里處,紫金山旭日含輝,夕陽倒映,色紫若金,故名紫金山,這裡是紫金礦業發展壯大的發祥地、利潤中心和人才基地。

紫金山金銅礦是我國20世紀80年代發現的特大型有色金屬礦山之一,是一個典型的上金下銅,被人們形象地比喻為“銅娃娃戴金帽子”。然而,二十多年前,國家黃金管理局批准紫金山金礦的表內工業儲量僅為5.45噸,作為一個開採價值並不高的中小型貧礦礦床,紫金山金礦幾乎被國家地質部、中國黃金協會判了死刑。

1993年8月,上杭縣礦產公司改組為上杭縣紫金礦業總公司,主要業務便是開發建設上杭紫金山金銅礦,當時,紫金只有1萬元開辦費,沒有政府資金支持的紫金,舉步維艱。

時勢造英雄,技術出身的陳景河運用新的工藝路線和評價技術進行了大量的補勘增儲,並決定採用投資額低、生產成本低的堆浸工藝開發紫金山。而這一工藝被不少專家斷言“紫金山地形險要,潮溼多雨,不適合採用堆浸工藝”。

事實證明,陳景河是正確的,堆浸工藝不僅可行,而且還非常適合紫金山。

技術不僅讓品位低至0.9克/噸的紫金山變廢為寶,還讓紫金山礦的開發成本降低到當時行業平均水平的10%-20%。

目前,紫金山第1、2、3礦區採選礦石品位平均在0.6g/噸、0.5g/噸、0.3g/噸左右,如此低的品位,一般黃金公司視為雞肋,但在陳景河眼裡,卻是座不折不扣的“富礦”。

好事成雙,在紫金技術不斷突破之際,紫金山金礦從預計的可開採黃金5噸增加到300噸,再到500噸以上,創造了“越挖越多”的奇蹟,隨後,紫金山銅礦發的發現,也奠定了紫金礦業騰飛的起點。

紫金具有豐富的貧礦開採經驗,變廢為寶的能力,此次收購的博爾銅礦(RTB Bor)與紫金山金銅礦相似,同屬於低品位的斑岩型銅礦床,礦體厚大易於大規模開發,通過逐步改造或擴充採選冶規模,可大幅度提高產品產量;且其下屬礦山位於著名的歐亞成礦帶上,成礦遠景好,找礦潛力大。

看點3戰略意義——進軍歐洲跳板

從地理區域看,塞爾維亞位於歐洲東南部,有著歐洲的“十字路口”之稱,是連接歐洲和亞洲、中東、非洲的陸路必經之路,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境內擁有豐富的煤、天然氣、鐵、鋅、銅等礦產資源。

塞爾維亞地理位置優越,且不在歐盟內,勞動力廉價,環保水平一般,有利於採掘冶煉生產,紫金礦業收購塞爾維亞銅礦和冶煉廠,以其為跳板,建立海外生產基地,進軍原材料需求旺盛的歐盟地區,前景廣闊。

今年6月,中信金屬5.6億美元獲得艾芬豪礦業19.9%股份,入主艾芬豪,並向艾芬豪提供1億美元的中期貸款融資,據介紹,此次募集資金將用於艾芬豪旗下位於剛果金的卡莫阿-卡庫拉銅礦及Kipushi鋅礦和Platreef鉑金礦的開發,卡莫阿銅礦開發將再次提速。

目前,卡莫阿銅礦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預計2020年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投產後,除供應國內外,以塞爾維亞為突破口,進軍歐洲市場,是個極佳的選擇。

此次,紫金礦業集團收購塞爾維亞銅礦,也是迄今中國對塞投資最大項目,無論是於企業還是國家而言,意義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