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草原人們的心目中,象徵著神靈在其位世襲傳誦


【敖包相會】敖包是蒙古語,意即"堆子" ,也有譯成"腦包"、"鄂博"的,意為木、石、土堆。

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頭堆"、"土堆"或"木塊堆"。敖包"在草原人們的心目中,象徵著神靈在其位,世襲傳誦,構成了極其強烈的信仰。

比較統一的說法有五種: 一種說法認為,敖包是歷史上蒙古各部落為紀念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雄們而用石頭壘成的石堆,也是天葬英靈的地方,敖包裡一般存放英雄的遺物。

第二種說法認為,各部落打仗的時候,都要極力搶佔山頭。勝利的一方,就把他們戰死的將士的遺體埋葬在山頭上,用石塊將墳墓覆蓋,以作紀念。

在長期的征戰中,今天我這一方勝利了,把烈士的遺體埋葬在山頭。明天你那一方勝利了,搶佔了這座山頭,也把烈士的遺體埋葬在這裡。這樣,一來二去,石堆下雙方犧牲將士的遺體就都埋葬在一起了。

征戰雙方的任何一方,只要重新搶佔了這一片草原,就要帶著各種戰利品前來山頭上祭奠英靈。久而久之,石塊越壘越高,人們便把它稱之為"敖包"。 第三種說法認為,敖包是當地蒙古族牧民祭天求雨的祭壇。

自古以來,草原上的牧民靠天養畜,逐水草而居。然而,遇到大旱之年,到處都缺少牧草。牧民們便用他們的傳統方法,在山頭上壘起石堆,由部落的首領領頭,在石堆旁邊祈禱,祭祀上天,降雨救災。

第四種說法認為,敖包是遠行的商人們用石塊壘起來作為馬隊、駝隊的路標用的。希拉穆仁草原上的牧人們就有這樣一種傳說。因為,希拉穆仁草原自古以來就是"駝道"必經之地. 第五種說法認為,敖包是部落作為打仗時傳遞信息用的,與中原地帶古戰場的烽火臺的作用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