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氣熏天:工人見到這把槍都捂鼻子,卻在戰爭中創造不朽神話


自從1940年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以來,英國本土遇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重武器所剩無幾,輕武器又產能不足,以至於用來保衛不列顛三島的國民警衛隊都要使用掃把來替代傳統的步槍訓練。而英吉利海峽對面,德國軍隊卻是擺出一副摩拳擦掌,隨時準備登陸英倫的架勢,這也促使英國軍方更加堅定地抱著大西洋對岸盟友——美國的大腿。

作為最重要的單兵裝備之一,衝鋒槍一時間匱乏的英國人不得不選擇了美式的M1928系列湯普森衝鋒槍來充實自己的軍備庫,抗擊德國人隨時可能的入侵。然而,“湯米”槍不但貴,對於士兵來說也是一個尤為沉重的負擔。因此,英國軍方開始向軍火商提出關於“簡化”衝鋒槍的設計預案。最終,英國伍爾維奇皇家兵工廠與恩菲爾德輕武器製造廠的兩位槍械設計師所設計的“斯登”成功地進入了英國軍方的實現。

由兩位槍械師首字母加上恩菲爾德兵工廠前兩個字母所組成的“斯登”式衝鋒槍,為何能夠在短短36天之內就進入了英國軍隊中大規模量產並服役呢?原因有好幾個:首先,相比湯普森衝鋒槍,斯登系列的衝鋒槍只有10美元。其次,斯登的槍械構造簡單,採用衝壓式設計,使其能夠快速,大量地量產。而其生產效率也被前線負責運輸的士兵稱之為“水管工都能造的奇蹟”。


最後一點,恐怕就是英國人的愛國自尊心了。儘管在1941-1945年期間有400萬支各型斯登下線,但這款“水管工奇蹟”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保險太鬆導致其極其容易走火,傷及他人;工藝簡單所帶來的問題就是質量低下。很多斯登衝鋒槍在沙漠或是潮溼的熱帶雨林中都會出現嚴重的故障,可靠性低下。然而,正是這一款受到前線官兵褒貶不一最多的英國衝鋒槍,卻成為了二戰中英國輕武器的代名詞之一。

有意思的是,由於斯登衝鋒槍的單詞“Sten”和英語“Stink”十分相似,很多負責搬運裝卸斯登衝鋒槍箱子的英國工人在瞅見這些“水管槍”時,都會裝模作樣的捂著鼻子,假裝“聞到”臭味。而斯登衝鋒槍另外一個十分明顯的特點就是能與德國的9毫米彈藥通用,這一點來說使其十分適合空投給在德軍後方活躍的游擊隊分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