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徽州,才能深刻體會什麼是文化的中國、歷史的中國、景觀的中國


夕陽西沉,歙縣唐模古鎮喧囂漸歇,沐浴在和煦天光中。唐模肇建於唐,至明清時期而臻富盛。唐模經濟繁榮,社會和洽,民風文質彬彬,自詡軌式唐朝——又抑或直追高古,欲作陶唐氏之民歟?古道循溪而蜿蜒,房屋櫛比,一派祥和氣象。攝影:陳新宇

號稱“小西湖”的檀幹園相傳為清初一許姓商賈建造,以滿足老母親一睹杭州西湖勝景的願望,園內林木扶疏,溪流映帶,湖中鏡亭珍藏著蘇軾、黃庭堅、米芾、朱熹、祝允明、董其昌等歷代名家書法碑刻18塊,徽州之禮樂教化可見一斑。攝影:陳新宇

在獨有的地理氣候和人文觀念的影響下,徽州民居建築是內斂而封閉的,而天井就成為這個空間最重要的開放性元素,對話天地,充滿儀式感。天井面積狹窄,多呈長方形,天光可以漫射到房間,四方雨水順簷而下匯入庭院。攝影:陳新宇


呈坎村貞靖羅東舒先生祠為徽州古祠代表作,形制佈局獨樹一幟。攝影:陳新宇

休寧溪頭村三槐堂為王氏祠堂,建於明代,採用滿堂柱,面闊十一間,因此正廳又被稱為“百柱廳”或“金鑾殿”,荷花大斗,金柱如林,氣勢撼人。攝影:陳新宇

典型的徽州水鄉景象。攝影:陳新宇

古城巖一座古宅窗欞木雕。攝影:陳新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