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破淨潮”波濤洶湧 回購新政開綠燈

A股“破净潮”波涛汹涌 回购新政开绿灯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麻曉超 陳鋒 北京報道

“破淨潮”在2018年的再次出現,牽動著監管的神經和市場的關注。

年初大盤在3500點以上運行時,兩市破淨股數量僅幾十只。此後大盤不斷走低,破淨股數量也不斷攀升,在10月份大盤觸及2449點時,破淨股數量一度突破500只,刷新歷史紀錄。期間,監管層啟動修法便利上市公司回購,穩定股價。

從徵求意見稿,到實施,回購新規的上位法——新《公司法》——落地歷時僅50幾天。11月9日,證監會等三部委深夜發文,明確上市公司股價低於其每股淨資產的,可以為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進行股份回購。

11月23日,證監會回應市場關切,首次明確了上述類型回購之後的處置方式,明確上市公司可以在規定的期限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出售。至此,破淨股回購的政策通道已基本全部打通。

但政策便利能否打動破淨股的回購意願,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回購套利的疑慮是高是低,都決定著回購措施最終穩股價的效果。這輪“破淨潮”的寒意還有多長時間才能散去,目前還不明朗。

史上最大“破淨潮”

A股10月份觸及2449點之後,監管層救市舉措持續出臺,大盤此後震盪上行,在2600點上下浮動,破淨股數量也相應減少。《華夏時報》記者統計發現,近期兩市破淨股數量維持在300只左右,較高峰期的500只縮水40%。

以12月5日收盤為例,根據wind數據,兩市破淨股數量近310只,佔比約8.7%。另據和訊破淨股數據,截至12月5日,兩市破淨股總市值12.27萬億,佔A股總市值(52.09萬億)的23.56%。

從行業口徑來看,破淨銀行股所佔市值位居前列。

截至12月5日收盤,根據wind數據,銀行股20只破淨,包括平安銀行、江陰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江蘇銀行、無錫銀行、杭州銀行、南京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光大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貴陽銀行、中信銀行。

破淨的設備製造行業股數量最多,高達51只。其中包括,中聯重科、徐工機械、大連重工等;地產股破淨數量位居第二,為40只,包括金融街、美好置業、鐵嶺新城等。

此外,公共事業股有28只股票破淨,煤炭能源股19只破淨,汽車與零部件股18只破淨。

總部位於廣東的一家券商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整體來看,破淨股主要集中在重資產屬性的行業,它們相比其他行業的市淨率本來就低,在大盤整體走低的情況下,受到衝擊而破淨的情況就會更明顯。

從A股破淨潮的歷史上看,重資產行業一般都是重災區。

天風證券在一份研報中稱,從過去幾次破淨潮的行業分佈來看,地產行業、交運排在靠前位置;2005年和2008年兩次破淨潮中,銀行股都全身而退,而2013年以來的三次破淨潮中,銀行股都有超過60%的標的市淨率跌破。另一方面,TMT行業以及消費中的醫藥、食品一般沒有大規模破淨的情況出現。

相比歷史上的前幾輪,此輪破淨潮的規模最大。

萬聯證券在一份研報中稱,2008年,隨著金融危機席捲A股,A股大盤指數跌破1900點,與此相對應的是,破淨個股絕對數量突破200只,市場迎來第一輪破淨潮;2012年9月-2014年6月則是四萬億投資所帶來的V型反轉之後市場的長期調整,期間金融系統還經歷了影子銀行清理所帶來的錢荒衝擊,受此影響大盤長期在2000點低位震盪,在這一區間內破淨股數量以100為中樞反覆震盪。

17只破淨股逆市大跌

今年A股的回購潮主要集中在前三季度,在政策鬆綁回購的第四季度,似乎並沒有出現一些市場聲音預期的更大規模的回購。

10月26日,新《公司法》落地,11月9日,三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下稱《意見》),11月23日,證監會首次明確,破淨股回購後,上市公司可以在規定的期限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出售回購的股份。同日晚,滬、深兩大交易所相繼發佈新回購細則徵求意見稿。破淨股回購可謂被一路開了綠燈,比如,相比現行政策,新規放寬了回購條件、拓展了回購用途、簡化了回購程序等。

不過,根據《華夏時報》記者統計,在過去的一週裡,尚未出現破淨股發佈回購預案的情形。

北京一家投行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這背後可能有交易所新的回購細則還在徵求意見稿階段,有回購意願的破淨股可能會等待細則正式落地再行動的考慮,另一方面,目前一些出現破淨的公司,不乏一大批是基本面出現了問題,不是回購能夠解決的。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在大盤近期點位相比10月份2449點平均高出100多點的情況下,不少破淨股近兩個月卻逆市大跌。

比如,截至12月5日收盤,上指2649點較10月2449低點累計漲8%,而根據Wind數據,截至12月5日收盤,近310只破淨股中,17只破淨股的60日跌幅超20%。

其中包括,宏圖高科-39.59%,華業資本-62.7%,海航科技-51.46%,北辰實業-23.26%,勁勝智能-26.43%,維信諾-20.21%,ST中南-52.23%,雙星新材-21.3%,渤海汽車-34.06%,*ST工新-36.23%,大名城-19.68%,國創高新-22.8%,中利集團-27.89%,長江潤髮-28.55%,中原環保-19.73%,銀億股份-30.37%,廣匯汽車-27.8%。

此外,近310只破淨股中,僅有12只的60日漲幅超10%。

其中包括,華電國際29.7%,藍豐生化12.7%,棲霞建設10.27%,電廣傳媒30.35%,海航投資11.88%,海通證券13.21%,廣匯物流16.41%,黑牡丹10.61%,東方電氣11.1%,華儀電氣14.64%,花投股份17.27%,中遠海能33.01%。

除了基本面問題非回購所能解決,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回購套利的疑慮是高是低,也決定著回購穩股價效果的高低。

比如,破淨股回購後的處置方式上,上市公司既可以選擇註銷股份,也可以選擇在規定期限內出售。交易所徵求意見稿對此進一步細化,要求在持有半年並履行必要的決策程序後,才可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賣出。“這一安排,主要是為上市公司平衡好股份回購和日常經營的資金需求,提供更為靈活的市場化手段。”上交所在一份單獨的公告中解釋稱。

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允許上市公司在規定期限內出售回購的股份,意在提升上市公司回購積極性,增強股份回購可操作空間。但回購後註銷,才是提升上市公司核心價值、增強上市公司競爭力的體現,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回購,應積極鼓勵註銷。”

對於政策鬆綁可能帶來的上市公司套利行為,郭施亮認為,監管需要提升實時監控能力,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比如,上市公司利用自身信息優勢、藉助規則漏洞高拋低吸,上市公司與遊資機構配合拉高減持,以及回購變成大股東的變相減持等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