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知名”行星,金星研究為啥被冷落了20年


同樣是“知名”行星,金星研究為啥被冷落了20年


金星研究十分困難,到目前為止,大約一半的任務都失敗了。圖片來源:JPL/NASA

位於班加羅爾的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將於2023年向金星發射一顆軌道飛行器,並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提交攜帶儀器的建議。這一計劃包括將一個氣球扔進金星的大氣層,這受到了金星科學家的熱烈歡迎。許多科學家認為,與月球和火星相比,金星在過去20年裡受到了冷落。

這個尚未命名的航天器可能重2500千克,有效載荷可能為100千克;它將由印度最重型的第三代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Mark III發射。軌道飛行器最初將進入圍繞金星的一個巨大橢圓軌道,然後其運行軌道將逐步縮小。

同地球一樣,金星也有約45億年曆史,其大小和質量與地球差不多。但金星大氣層中溫室效應失控,導致了一個稠密且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氣層,這可能為科學家提供有關地球大氣層發展的線索。美國宇航局(NASA)行星科學部門代理負責人Lori Glaze說:“行星比較氣候學是一個持續受到關注並不斷被研究的領域。我們對共同探索金星的機會表示歡迎。”

但研究金星並不容易:其厚厚的雲層使科學家很難通過軌道飛行器對其進行研究,而高熱、高壓和硫酸液滴則使航天器著陸金星表面成為一個技術上的噩夢。迄今為止,對金星進行的40多次探測任務約有一半以失敗告終,僅有少數航天器成功著陸。

這就是近日聽到印度發出有關金星探索合作的呼籲時,聚集在馬里蘭州勞雷爾參加NASA金星探測分析小組會議的科學家感到“非常興奮”的原因。得克薩斯州休斯敦月球與行星研究所的Patrick McGovern說:“在沒有新的金星探測任務和數據的情況下,越來越難以向對金星感興趣的學生和早期職業研究人員提供支持。”

McGovern表示,這使得研究金星的團體規模很小,“進一步削弱了為新探測任務爭取支持的能力”。他說:“我認為,我們目前正處於(金星)探測的偵察階段,與1997年前的火星探測階段相當。”

ISRO已經選擇了由印度科學家提議的12種儀器,包括攝像機和對大氣進行研究的化學分析儀。現在,印度希望其他國家的科學家也加入進來。提案的截止日期是12月20日。ISRO主席、火箭科學家Kailasavadivoo Sivan說:“行星探測應該進行充分的全球合作。”

McGovern希望該航天器攜帶能穿透厚厚的雲層、繪製更清晰金星地表圖的雷達設備,這有助於解決1989年NASA探索金星的麥哲倫計劃遺留的問題。

科羅拉多大學行星科學家Larry Esposito則表示,他願意提供研究金星大氣的儀器。他對金星的雲層及其對持續的火山噴發可能的反應尤其感興趣。Esposito說:“ISRO過去完成的任務給我帶來了信心。”

印度曾於2008年到訪月球,並在2014年探測了火星;還計劃於明年和2022年分別再次探測月球和火星。

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前負責人、天體物理學家Jacques Blamont幾年前曾提議製造金屬氣球,以便進入金星熾熱的大氣層,對其化學特性進行研究。Sivan說,ISRO採納了這一建議,但將在室內開發這種氣球。該氣球將攜帶10千克重的儀器,可下探到金星地表上空55公里處。(唐一塵)

《中國科學報》 (2018-12-06 第3版 國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