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地球已被發現,外星文明還會不會遠呢?

餵你袋鹽2


地球在太陽系裡獨一無二的,是我們人類以及各種生命生存的家園。而科學家們在太陽系以外也已經發現了很多和地球板塊結構類似的類地行星,對於一些個頭比地球大的巨大類地行星,我們把它們成為“超級地球”。

這些超級地球的結構和組成和地球類似,也具有板塊構造,主要有硅酸鹽組成,表面一般也具有和地球類似的峽谷,火山以及隕石坑。所以我們發現這些超級行星,只是具有和地球類似的組成和結構,並不意味著它們就和地球一樣具有存在生命的條件。

對於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是無數偶然因素疊加的必然結果,導致地球成為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的伊甸園。地球和太陽具有合適的位置,獲得穩定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具有安全的運行環境,免於各種星體的撞擊。具有適宜生物生存的海洋和大氣層,地球磁場可以屏蔽宇宙射線。

以上舉得簡單例子,也只是地球具有生命的一些主要原因,而現在大部分發現的超級地球,除了和地球結構相似,都難以具備以上生命存在的主要條件。


量子實驗室


確實,發現超級地球,距離我們發現外星文明又近了一步,如果外星文明真的存在的話。但超級地球並不是指比地球環境更好的系外行星,或者比地球更有可能出現生命的系外行星,而是指比地球更大的巖質行星或者說類地行星。在太陽系的四顆巖質行星中,地球是最大的那個,太陽系中沒有比地球更大的巖質行星。於是,天文學家把在太陽系外發現的比地球更大的巖質行星稱作超級地球。

事實上,受制於觀測技術,目前發現的類地行星大部分都比地球更大。那些較小的巖質行星不容易被發現,因為它們所能產生的現象太過於微弱。這裡再次強調,超級地球不等於比地球更宜居的星球。我們真正要注意的是那些處在宜居帶中的巖質行星,它們可能比地球小,也可能是比地球更大的超級地球。

在現階段已發現的50多顆潛在宜居行星中,大部分都屬於超級地球。這些行星表面可能具有較為溫和的溫度,使得液態水的存在成為可能,這是我們非常感興趣的星球,畢竟地球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孕育出了人類。不過,並不是所有運行在宜居帶中的行星都是宜居的,這與行星本身的條件還有關係。例如,雖然火星也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中,但火星上卻是一片荒涼,這與火星沒有磁場有直接的關係。

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人類可以分析潛在宜居行星的大氣光譜特徵,以推測行星上是否有生命。我們甚至還可以通過分析行星周圍可能存在的外星航天器,來推測外星文明的存在。

雖然生命有可能以其他方式出現,他們有可能在我們認為是惡劣的環境中孕育出,但我們還是對於普通宜居行星更為感興趣。這是因為我們本身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如果未來我們能找到環境與地球類似的行星,我們甚至還可以去親自造訪一下。


火星一號


超級地球發現不代表發現外星文明,這是一種系外行星而言,太陽系中沒有超級地球。同時,在超級地球上表面環境與地球不同,這裡可能會認為速度也會加快,這個指標很難確定。

因為速度與重力沒有特別直接的關係,身體構造,空氣阻力才是決定因素,再加上水平的速度是由摩擦力決定,而這個摩擦力還與向下的正壓力正相關,所以速度不一定會更快。正好與引力太大相反的,引力很小,生物可以承受的重心就可以升高,那麼生物會很高就不奇怪了。

相應的,體型再加大也不會受到什麼問題,所以,生物體型大和高,是這種超級地球的特徵。

或者說在超級地球上,如果有生命,應該就是高大的生命,可能比人類還要高大的物種。至於外星文明,這個全靠猜,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外星文明存在。


川陀太空問答


超級地球的行星比地球大但比海王星小,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超過2000顆超級地球行星,並一直在努力深入瞭解隱藏在行星內部核心的性質。瞭解這些行星內核的關鍵是研究鐵和硅合金如何對高壓作出反應。由於我們無法前往任何這些超級地球的行星進行實驗,因此這項工作必須在實驗室中進行。

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實驗室一直在使用技術,這種技術可以獲得外行星內部深處的極端壓力,並測量那裡將發現的關鍵特性。這項研究創造了有史以來記錄的最高壓力X射線衍射數據。

該團隊表示,超級地球行星的內部壓力可能會達到地球中心壓力的十倍以上。在這項研究中,該團隊使用的技術傳遞的壓力高達1314GPa,這比以前的實驗達到的壓力高出約三倍。該團隊指出,大多數實驗使用能夠產生300GPa壓力的鑽石砧。這是地球表面壓力的300萬倍,地球核心的壓力達到360 GPa。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將兩個樣本壓縮了幾十億分之一秒,給他們足夠的時間用一束明亮的X射線探測原子結構。所產生的衍射給出了關於鐵硅的命運和晶體結構的信息。

團隊將一束短而強烈的激光照射到兩個鐵樣品上,其中一個具有7%的硅,據說與地球核心相似。另一個樣品模擬外行星核心,具有15%的硅。由於這個實驗,研究人員能夠首先計算超地球內的密度和壓力分佈,同時考慮到核心硅的存在。未來,該團隊將研究其他輕質化學元素在超高壓條件下如何影響鐵核心。


cnBeta


超級地球已被發現,但是距離人類發現外星文明還會有非常長的一段時間!

因為,直到現在為止人類都是從宇宙中有幾萬億個恆星這一點來推測,宇宙中應該還存在很多類地星體。因此,應該也存在類似人類的外星人。但是,直到現在人類也沒有通過射電望遠鏡觀察到外星人的存在。更不要說是現在還沒有走出太陽系的宇宙飛船、航天飛機、各類探測器和人造地球衛星等等。因此超級地球即使已經被發現,人類距離發現外星文明還會有非常長一段時間。

首先,就是也許外星文明其發展程度和地球文明一樣,或者比地球文明程度還要低。所以,人類和外星文明都不能夠發現對方。都還被束縛在自己的恆星系內,都還在努力的探索和發展。

其次,就是也許地球文明也許就是那麼特殊。即使人類能夠發現所謂類地行星,但是其上面還是沒有孕育出像人類一樣的文明。甚至連生物也沒有。因此,人類可能永遠也無法發現外星文明瞭!


地震博士


的確,超級地球已經被發現了,但是請明確一點就是超級地球很早之前就已經被發現過了,迄今為止,科學家發現了超過2600顆超級地球。超級地球一般是比地球大的類地行星或者說是巖質行星,由於地球是太陽系內最大的巖質行星,所以科學家把太陽系外發現的比地球更大的巖質行星稱作超級地球。



由於超級地球一般都距離地球過遠,導致能夠觀測到的星球一般都要比地球大,但是要清楚超級地球並不一定就是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甚至是一定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在目前發現的幾千顆超級地球中,可能存在生命的只有幾十顆。以前人類掌握數據不多的時候,對外恆星系存在智慧生命有著很大的爭議,但是這些類地行的發現,一下子激起了人類探索外星生命的信心。既然地球上可以演化出智慧生命,那麼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這些超級地球裡面也一定有某些能夠成功演化出智慧生物,但是就算能夠演化出智慧生命那也不可能和地球上的一樣的,他們的文明程度我們也不得而知,有可能比我們高有可能還不如我們。



理論上,類地行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以硅化物為主,一類以碳化物為主,這兩種分別被稱為硅酸鹽星和碳行星,研究組科學家表明,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這些行星的表面是由岩石構成,但是從質量的測定排除了它是木星那樣的氣體構成的星球。一些超級類地行星可能位於它們的太陽系中的可居住帶內,這意味著它們與母星之間的距離正適合液態水的存在,因此也適合生命的存在,最後,只有這些行星的熱和化學演變決定它們是否可以居住。


總而言之,外星文明是一定存在的,但是目前為止就算髮現了超級地球那也並不意味著人類距離發現外星人就只剩一步之遙了,由於超級地球距離地球一般都是以光年為單位,所以想要發現超級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痕跡還是要大力發展科技才行。


鏡像宇宙


超級地球的發現著實讓許多人類激動了一下,但考慮到星球引力的問題,如果星球質量越大,則星球引力越大。這樣如果這顆超級地球上繁衍出了高級智慧生命,與地球相比,就可能會有以下特點:

一,人類及動物體型比地球人較小。(相反,比地球質量小的地球,其人類和動物體型相對比地球人較大)

二,發展出太空科技將會需要比地球人更多的時間。

三,一旦發展出太空科技,可能要比地球的太空科技發達得多。因為他們必須發展出比地球人更為發達的火箭航天技術才能進入太空。

四,人類的壽命可能會比地球人類長。

五,星球上的動物植物的多樣性基本和地球上的動植物相類似。這是因為宇宙各處的星球及其動植物是同理同構的,遵循著相似的進化和發展規律與原理。例如,地球有蜥蜴類動物,有鳥類動物,有水生動物(那裡的星球的水,也可能是另外一種類似於水功能的液體物質),其他的星球也與之基本類似。

五,人類也是直立行走的人形動物,但很可能不像地球人的肉體是由猿猴進化出來的(假設達爾文進化論這一點是對的),例如可能是由蜥蜴類動物進化出的高級智慧動物,或山雞類動物進化出的動物,或者是由兩棲類動物進化出的動物,等等。

總之,我們不僅要關注超級地球,而且要關注比我們地球更小的宜居地球。

最後回答題主的問題。外星文明不是遠不遠的問題,而是宇宙各處事實上存在著無數的外星文明的問題。即使是我們的銀河系,在天狼星的太陽系,天鵝座的太陽系,還有在離我們地球幾十億光年距離的範圍之內都有不少的有高級智慧文明的星球,並且他們的科技已經超過了地球人的科技,他們有的也曾經來到過地球,並且在我們的太陽系內都可能有自己的基地。他們的飛行器有飛碟狀的,雪茄狀的,等等的。過去的歷史記載中有許多都可能是關於這些外星人飛行器的記載。例如,

《拾遺記》卷四一記載道:“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論波舟’。其國人長十丈,編鳥獸之毛以蔽形。始皇與之語及天地衫開之時,瞭如親睹”。他們還掌握著驚人的高效能源,若用於夜間照明,只需“狀如粟”的一粒,便能“輝映一堂”。倘丟於小河溪之中,則“沸沫流於數十里”。這些“宛渠之民”究竟是何許人?秦始皇認為:“此神人也”。那麼,天地間真有神人嗎?古往今來,眾多的學者對這一記載百思不得其解。


《聖經》舊約《以西結書》中可能關於外星人飛行器的描述:

【結1:15】 我正觀看活物的時候,見活物的臉旁各有一輪在地上。
【結1:16】 輪的形狀和顏色好像水蒼玉。四輪都是一個樣式,形狀和作法好像輪中套輪。
【結1:17】 輪行走的時候,向四方都能直行,並不掉轉。
【結1:18】 至於輪輞,高而可畏。四個輪輞周圍滿有眼睛。
【結1:19】 活物行走,輪也在旁邊行走。活物從地上升,輪也都上升。
【結1:20】 靈往哪裡去,活物就往那裡去。活物上升,輪也在活物旁邊上升,因為活物的靈在輪中。
【結1:21】 那些行走,這些也行走。那些站住,這些也站住。那些從地上升,輪也在旁邊上升,因為活物的靈在輪中。


從上述的敘述來看,是不是就像我們地球所傳的飛碟狀的飛行器的特徵呢?有輪子,有窗戶,能向四面八方隨意飛行,等等。

下面再看美國一位工程師在去世之前展示的來到地球的小個子外星人的照片。這類外星人來到地球用了45年,壽命三百多歲。來到地球的一些外星人的年齡高達230歲。外星人身高約為137-152釐米,手指較長,腳上有蹼。它們所在的星球叫Quintumnia,距離地球68光年,但這些外星人的飛船可以超越光速,只要45年就能到達地球。





天地人是小阿彌陀佛


超級地球並不是說環境很像地球的星球,只是一種組成成分和地球類似、體積比地球大的行星。所以發現超級地球,並不意味著就會在上面發現生命。



生命的誕生需要得天獨厚的條件,各種偶然因素集中在一起才催生了地球原始生命。如果把地球換個位置,甚至和距離最近的金星或者火星換個位置,地球上都不一定誕生生命。所以,即便我們在太空中發現了類似於地球的巨大巖質行星(超級地球),上面存在生命的概率依然不高。除非這顆超級地球和地球一樣擁有適宜的星空位置,可以接受適宜的光線,具有適宜的大氣層、溫度、合適的磁場、自轉週期、公轉週期、傾斜角、水分、土壤等等,還得有一個和地球類似的原始環境,才可能慢慢演化出來生命。



甚至有人懷疑,即便是地球,如果再從新來一次都不一定會再次誕生生命。可見,行星想要誕生生命是有多麼的困難。不過,發現超級地球畢竟也是正面的,增大發現外星人概率的。即便最終沒有發現外星人,如果有一個超級地球和地球環境類似,那麼我們以後過去改造一下發展成為第二家園也是不錯的。


科學探秘頻道


有沒有外星人或發沒發現外星人,對於當前的人類意義不大,無論人類怎樣認為他們該存在的還是一直存在,該旅行的還是一直在廣闊的宇宙中漫步旅行。對人類有意義的是放低姿態,放開眼界,放下主觀偏見接受未來,努力爭取對人類發展有利的條件和技術。茫茫宇宙只允許人類一種生命存在的想法不現實。
我們能夠做的有利於自身發展的事就是不斷探索不斷拓寬狹隘的思維,努力和宇宙大家庭接軌。

我們可以試著放下偏見與恐懼,尋求更廣闊的合作,例如,傳說中的太空貿易。不要認為這是玩笑,在這無限的宇宙中,假如有某種高文明想要置人類於毀滅之境,很可能是分分鐘的事,但是,46億年來地球依然平穩運轉,10000年來,人類文明一直繁衍不息,而且還在最近300年來突然提速。
我們無法判斷是否有高文明在幫助人類不斷提升,但是最近100年來的一些現象,正將人類與地外文明不斷拉進,UFO已經不再稀奇,第三類接觸已經被人們瞭解,古老的神仙體系也逐漸透出了地外文明的痕跡,我們的思想正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著改變。
而這種改變恰恰是人類意識的提升,人類不再習慣感性的一刀切,也不再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狹隘的去判斷冰山一角,人們開始理性的試著現在更高的角度來審視自己與當前的一切,這就是進步!
宇宙中的超級地球無數,地外文明也並不一定需要人類去發現,我們可以意識到提升自我的必要性就是對人類前進的最好的發現!相信,對於已經生活在地球上的高級文明,他們也會為我們的覺醒而高興的,不是嗎?
歡迎關注讀聞世界,更多所讀所聞的未解之謎,前沿探索,地外文明以及最新人文見解等你來分享,總有一篇富有建設性的新主張能夠令你醒目!


讀聞世界


答:超級地球的大量發現,確實增加了人類探索外星文明的信心,但是目前來看,還遙遠著呢!


比如在2017年,NASA就好幾次公佈新發現的類地行星,這些行星和地球一樣,都是以硅酸鹽為主要成分的岩石星球,如果體積比地球大,就稱作超級地球。



目前,人類發現的類地行星有數千顆,離我們最近的類地行星,就在距離太陽系最近的半人馬座比鄰星處,該行星稱作“比鄰星b”。


甚至在一些恆星系內,還發現了多顆行星,比如已確認的:

1、“開普勒90”,就至少擁有8顆行星,距離地球2545光年,其中行星“開普勒-90i”,就是一顆超級地球,半徑是地球的1.32倍;



2、“開普勒-62”,至少擁有5顆行星,其中兩顆屬於類地行星,並位於宜居帶,距離地球1200光年;

3、“Trappist-1”,至少擁有7顆行星,其中有三顆存在液態水,距離地球40光年;



4、“ROSS 128”恆星系,有一顆超級地球“ROSS 128b”,質量是地球1.35倍,距離地球只有10.89光年,而且位於宜居帶;



以前人類掌握的數據不多時,對外恆星系存在智慧生命存在很大爭議。但是這些類地行星的大量發現,一下激起了人類探索外星生命的信心。


我們地球能孕育生命,宇宙中存在千千萬萬個類似地球的行星,那麼在這些類地行星上,或許部分也存在智慧生命也說不定。

雖然距離太遠,我們現在無法和外星生命取得聯繫,但是大量類地行星的發現,確實很讓人很興奮,意味著我們太陽系並不特殊,那麼生命有可能,在宇宙處處生根!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