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平臺裁員風波 是“狼來了”還是裁汰冗員?

日前,網上有消息稱,金融科技公司宜信正在進行裁員“宜信公司大裁員,月底要裁完三分之一。”還有“宜信員工”表示,“年底被裁員,年終獎沒得領,走的時候就發我幾千塊錢。”

據媒體報道,宜信方面稱,根據之前統計黨員數量的信息來看,大概有4萬多員工。這種規模,在金融科技行業裡,稱得上“頭部企業”了。如果消息屬實,裁員三分之一則意味著一萬多員工面臨失業。此事一經傳出就迅速在網上發酵。

零壹財經向宜信相關負責人求證此事時,得到的回覆是“裁員消息不屬實,隨著宜信在各方面的不斷夯實和拓展,需要在人才戰略上積極佈局,不僅涉及短線的人員調整與優化,還會涉及更為長遠的人才引進和發展。”

一位金融科技資深從業人士向零壹財經表示,今年對宜信這樣的公司來說,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在監管層的一套組合拳下,行業大洗牌,企業優勝劣汰,即使是宜信這樣的巨頭企業,也難免不受影響。裁汰冗員是必然的事。

到底裁沒裁?

今年6、7月份網貸行業現爆雷潮,據零壹財經發布的P2P網貸行業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僅2018年第三季度問題平臺(不含部分逾期或暫停運營的平臺)數量就達到239家,主要表現為清盤和立案。截至12月5日,正常運營的平臺數為1392家。

每一家P2P平臺倒下,就意味著有一批人要面臨重新找工作的遭遇。有的平臺規模小,員工大概也就數十人到上百人,而有的大平臺,則有上千名員工。

更是有多家網貸公司被爆出主動裁員消息。有的是受監管貫徹落實的影響,有的則是市場不景氣導致。

2017年11月,某網貸公司在美國剛上市不久,就在現金貸監管的背景下,逾期率上升,業務被迫收縮,然後開始裁員。裁員範圍涉及現金貸業務部門市場、研發等多個線條。

2017年12月,萬達金融大量裁員,有媒體爆出包括快錢等互聯網金融業務的萬達網絡科技集團裁員接近70%,萬達並沒有出面否認,甚至變相承認了裁員計劃。

2018年8月,凡普金科就爆出其裁掉了18個應屆校招生,另有20人轉崗。凡普金科當時的回應是“實際上並不存在裁員一說。考慮到市場環境,公司暫停了部分內部孵化的業務線,同時就線下門店做了調整,因此從集團層面做了人員結構精簡優化。”

2018年11月30日,有自媒體稱,P2P平臺PPmoney萬惠集團多個部門解散,並因此拖欠多名員工工資和獎金約200餘萬元,此次裁員不發提成,不按勞動法支付經濟補償金,致使大部分員工去集體仲裁,目前仲裁已立案,等待開庭。對此,PPmoney官方回應稱相關傳言並不屬實,公司生產經營秩序一切正常,並已經通過法務部採取措施積極維權。

2018年11月16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標準可按6個月的當地月人均失業保險金和參保職工人數確定,或按6個月的企業及其職工應繳納社會保險費50%的標準確定。上述資金由失業保險基金列支。

業內人士指出,有的公司裁員可能是空穴來風,而有的公司則是確有其事,只是大多數沒有網絡上傳的那麼大範圍,不講道理甚至違反勞動法。行業迅猛發展的時候,大家都跑馬圈地,招人擴展新業務,現在形勢欠佳,又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現在國家也出臺政策,給大家保駕護航,寒冬時節,不管怎麼樣,活下去就是成功。

美國網貸公司也曾“遇雨無傘”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016年由於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網貸行業增速放緩,迫使美國網貸公司紛紛開始裁員。

包括LendingClub、ProsperMarketplace和Avant在內的多家美國大型網貸公司都宣佈了大規模裁員計劃,表明他們面臨的困境並非短期的市場調整,而是會長期持續下去。就連業績較好的學生網貸公司Earnest和CommonBond也開始裁員。

這些公司的裁員比例在5%-40%之間,被裁掉的多數是資產端員工。

曾經迅猛發展的美國網貸公司裁員的原因是,彼時,剛剛登上資本市場舞臺的網貸公司,還沒有適應宏觀經濟大環境,就碰到了美國經濟下行週期。再加上平臺機構資金體量過大,資金來源不均衡,網貸資產質量下滑導致佔據主導地位的機構資金大面積撤離,使平臺的資產端陷入困境,這也就不難理解,資產端員工成為被裁員主力軍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