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獨角獸、養老基金的推出說明了什麼問題?

用戶7584870389713


這個問題是一個宏觀層面的政策導向問題。

首先,獨角獸和養老基金,都是封閉三年的產品。這說明什麼,大的導向是在收縮流動性。從概念看,這兩個產品是非常吸引人的,一個是國家戰略定增。大家都知道,定增在熊市是有收益保障的。國家層面的戰略配售概念一出來,立馬點燃了大眾的熱情,市場吸金效果特別明顯。為什麼要收縮流動性呢?目前金融市場從大的方面,雖然對實體經濟形成支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抽空實體經濟。山西前首富李兆會的發家史和敗家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這樣的一個寫照。流動性的收縮,應該是國家希望脫虛入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舉措。

其次,養老基金的推出,表明了國家大的養老體系完善和建立的迫切性。目前我們國家的養老體系,只有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個人商業養老賬戶目前是缺失的。對於財政補貼的第一種,基本養老保險,之前爆出的好多新聞,都標明瞭城鎮養老保險金可能已經不足以支撐持續龐大的老年群體。更遑論現在人口企業年金就更不用說了,只有0.5%的企業有相應的企業年金作為支撐。那麼養老靠誰呢?靠個人。

很殘酷,但是很現實。

關於養老金的運營,應該從2006年就開始在學術界討論,但是遲遲沒有向個人轉移。養老金也一直在進行投資方面的嘗試。但是今年國家推出了,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國的養老的財政支出和補貼方面可能已經無力承擔了。養老體系的完善刻不容緩。

第三,戰略配售基金的發行,釋放出一個國家的善意信號。那就是對於國外上市的科技企業,歡迎回歸A股。對於高科技產業的扶持,力度一直都很大,這次以國家戰略發行的層面去做,更是誠意滿滿。這個很明顯了,也不贅述。


辣媽的謊言


今年公募基金市場推出不了不少新型主題基金,反映出不少投資市場的問題。我就說一兩點。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說傳統基金類型比較疲軟。加上市場陰晴不定不太給面子,使得投資者對以往購買的基金產品信心不足,上半年很多公司面臨產品清盤、暴雷的問題不少,很多大型基金公司也不能避免。再說投資者,對投資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對新產品的渴求也有了很大提升。雖然每當新型基金推出,罵聲總是高過呼聲,但是並沒有對銷售帶來很大的影響。例如年中獲批的獨角獸基金,網友戲稱毒角獸,但是目前來看都處於正收益的情況。包括現在養老基金的推出,也銷售情況很火爆。這些定開封閉型產品的走俏。也讓不少投資者都開始轉移視線,開始熱衷於長期投資佈局。包括我自己在內,今年的獨角獸、養老我都有投,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體驗。東西自己用過才能評價不是嗎。下半年我也買了幾隻長短期都有的定開,包括cdr就買的匯添富家的經典成長(3年期)、南方穩利(1年期),相信我投資理念的轉變能給我未來的投資收益帶來好的結果


用戶2589502271042


一,市場在一個相對底部,長線保險,社保,養老基金,外資開始入市。

二,推出科創板,加快註冊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