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雙邊結算或啟用自有系統 減少外部風險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道 俄媒稱,2018年前10個月,莫斯科證券交易所中的人民幣-盧布互換交易額幾乎相當於2017年全年互換交易量的1.5倍。這是莫斯科交易所貨幣與衍生品市場董事總經理、理事會成員伊戈爾·馬里奇向記者介紹的。此前俄羅斯和中國達成了擴大盧布和人民幣在雙邊貿易服務中使用範圍的協議。

中俄双边结算或启用自有系统 减少外部风险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28日報道,俄羅斯央行和中國人民銀行早在2014年就已簽訂貨幣互換交易協議,當時文本中的互換交易額度是8150億盧布和1500億元人民幣,為期3年。從統計數據來看,試驗獲得了成功。據莫斯科交易所的數據,僅2018年前10個月,人民幣-盧布互換交易額就已達到9430億盧布。而據中國人民銀行的報告數據,中國銀行間市場購買盧布的人民幣業務量在2018年第三季度增加了105.3%,達到49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幾乎增加了一倍。

報道稱,中俄雙方都認為,俄羅斯和中國處於美方單邊主義行動的壓力下。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說,在國際結算中使用本幣將有助於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使本國免受美方可能的施壓。

報道稱,目前俄中之間大部分雙邊事務處理仍然以美元進行,最主要的是,它們是通過俄羅斯從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系統開展的。這意味著,美國可能凍結任何交易,甚至完全截斷一個國家的國際結算通道,而這在伊朗身上已經發生了,而且美國時不時以此來威脅俄羅斯。現在中國各家銀行出於對西方制裁的擔憂,不斷凍結與俄羅斯訂立契約單位的交易。

報道稱,俄羅斯央行駐中國的一位代表說,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兩國需要在結算中繞過SWIFT系統,向自有系統過渡。

更何況,俄中兩國已經擁有類似系統。在俄羅斯運行的是“金融信息傳輸系統(SPFS)”,其中有大約400個參加方,包括銀行、國庫和各大集團。2015年中國的國際支付自有系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上線運行。一期有11個地方清算銀行客戶和8個國外清算銀行客戶接入系統;二期於今年春天投入試運行,有另外10家中外資銀行客戶接入該系統。

報道稱,俄羅斯對外貿易銀行一位高管說,現在莫斯科和中國正在起草雙邊結算協議,俄中兩國可能利用本國自有的類似SWIFT的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