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軍艦被俄羅斯扣留,美國敢出手救助烏克蘭嗎?

許熒熒


近期發生的俄烏刻赤海峽衝突將兩國長期以來的矛盾再次放大!俄羅斯目前對於其此前扣押的烏軍艦及相關人員仍沒有釋放的意思!普京更是在G20採訪中直言:現階段不考慮就此事談判。

反觀美國,其實已經出面為烏克蘭站臺。特朗普最近就在推特上發文表示:"目前烏克蘭的軍艦和船員仍沒有回到烏克蘭,我決定用一種對大家都好的方式,取消已安排好的同普京總統在阿根廷的會晤;一旦緊張局面得到緩解,我們會另行安排更具意義的會面!"

特朗普的意思很明顯:普京不放人和船,美俄會晤甭想談!很顯然,美國已經出面介入俄烏在刻赤海峽的衝突,只不過現階段選擇了一種更為溫和的方式罷了!

接下來要看的就是莫斯科打算如何應對美國單方面的離席!毫無疑問,美俄首腦會晤是大事,但俄羅斯建立自己在刻赤海峽的話語權也不是小事;不過令普京糾結的是:特朗普將它們刻意串在了一起!

所以筆者認為:有持無恐的特朗普會堅持"先放人放船,再舉行會談"的底線。而普京也深知以目前的局勢,刻赤海峽衝突終歸要回到談判桌上,但短期內也不能讓美國和烏克蘭輕易得逞!

趁此契機,俄羅斯可以更進一步的推進其在克里米亞半島的軍事化進程:比如前幾天部署在距離烏邊境僅二十公里處的四個S-400“凱旋”防空導彈營,並且儘可能的從被俘人員口中獲得更多有關烏克蘭的把柄……最主要的是,俄羅斯想通過這起事件表明自己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堅定立場。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這次出面解救烏克蘭被扣軍艦的不是美國大兵,而是德國默克爾大媽。


12月1日,在阿根廷召開的G20會議第二天,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雙邊會談。雙方就刻赤海峽衝突展開討論,最終達成衝突按諾曼底模式磋商的方案。

諾曼底模式是指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後,在法國舉行的慶祝諾曼底登陸70週年慶祝活動中,俄羅斯、德國、法國、烏克蘭四國就烏克蘭東部分離問題舉行的會談,隨後諾曼底會談形成定期機制,成為解決烏東部問題的專門機制。

就在德國總理默克爾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達成一致意見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也隨後表示願意加入到該機制中來。這意味著,法德兩國將出面,替烏克蘭解決軍艦扣留等問題。

至於美國,美國的尿性默克爾是知道的,不然不會主動介入,擔起斡旋者的身份。

美國自從介入到烏克蘭危機後,給烏克蘭提供最多的就是軍援,雙方合作最深的是軍事領域,從14年到18年,美烏雙方或烏克蘭和北約軍事演習的頻率越來越高,規模越來越大,離俄羅斯也越來越近。說白了,美國只是希望烏克蘭成為美國軍事制約俄羅斯的一個棋子,至於俄烏之間因為衝突的加劇導致整個歐洲地區出現啥不可控的因素,美國遠在大洋彼岸,火又燒不到自家,所以更是肆無忌憚。還頻頻試圖將歐盟也拉上烏克蘭危機這輛戰車。

歐盟則務實的多,其既要考慮烏俄之間的衝突會對地區造成的影響,還要考慮歐盟和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雙邊關係。所以在俄烏衝突中,歐盟除了遏制俄羅斯之外,還充當斡旋者的角色。


烏克蘭已經和美國在商討美軍入駐烏克蘭的可能性。而這不僅將牽扯到美俄關係、美歐關係,還牽扯到俄歐關係。顯然歐盟內部對待俄羅斯的立場上,存在分歧。即便美國要在烏克蘭駐軍,恐怕還沒來得及俄羅斯採取行動,歐盟先要找美國進行一次深入的辯論。

這次在G20峰會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取消了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雙邊會晤,也可以看做是從側面給俄羅斯施壓,而該問題的最終解決,美國在其中還是要發揮重要作用的。


中評軍事


美國出手救烏克蘭?烏克蘭現在的角色在未來就是“炮灰”,北約是不會出手的,尤其是面臨軍事強國俄羅斯,唯一能做的就是聲稱制裁,但因為能源問題又離不開俄羅斯!

1.烏克蘭波羅申科雖然在冰天雪地裡面,將壓箱底的武器拿出來進行了展示,但是看看給他聲援的國家,有誰真的出手相助的?波羅申科都跟美國說了:你們美軍來我這裡吧,我們掏錢建設軍事基地。結果,美國到現在都沒有吭聲。畢竟,烏克蘭就在俄羅斯旁邊啊!
2.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有三套S400,現在又部署了第四套,你說黑海周邊還有俄羅斯看不到的地方嗎?

3.美國現在最大的顧慮是敘利亞戰場的被動,還有就是沙特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竟然跟俄羅斯眉來眼去的,你說美國能不著急啊!

炮灰永遠是炮灰,在大盤中美俄才是棋手!


英武


俄羅斯和烏克蘭刻赤海峽衝突後,美國敢不敢出手解救被俄羅斯俘虜的烏克蘭士兵,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美國不僅不會解救被俘虜的烏克蘭士兵,而且還要阻撓真正想解決問題的國家出手。


烏克蘭到刻赤海峽挑釁俄羅斯,本來就是美國鼓動的,目的就是加深烏克蘭和俄羅斯的仇恨,把烏克蘭死死的控制住。如果烏克蘭士兵能被輕易救出來,曇花一現的仇恨不是美國理想的結果,對美國來說,烏克蘭士兵被俄羅斯扣押的越多越好,越久越好,那樣烏克蘭人民就從心裡仇恨俄羅斯,而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深。

再說在烏克蘭國內,那些被俄羅斯扣押的士兵家屬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情緒越來越偏激,而且會不停的製造仇恨俄羅斯的行為。

所以對美國而言,美國決不允許誰把俄羅斯扣押的烏克蘭士兵解救出來。

至於烏克蘭總統,解救被扣押士兵,也考驗著烏克蘭總統究竟是不是為了國家利益服務。要看波羅申科是不是配合美國,就是儘量拖延解救被扣押士兵,或者製造更大的危機,讓解救士兵的行動無法開展。


俄羅斯方面就是以扣押士兵向烏克蘭展示強硬,然後好和烏克蘭討價還價,也就是說,俄羅斯扣押烏克蘭士兵是有目的的。

最著急的可能就是德國了,歐洲穩定對德國最有利,所以每次俄羅斯和烏克蘭衝突的時候,德國都歇盡全力調解,當然這次德國也義不容辭,據傳聞,德國總理已經運作了。

不過,由於美國作梗,解救行動肯定會一波三折,美國絕不會輕易讓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減輕敵對狀態,也不會拱手讓德國兩面做好人,更不可能讓德國藉機在歐洲擴大影響力。



所以,烏克蘭士兵,還要被俄羅斯扣押一段時間,等到波羅申科頂不住國內壓力的時候,德國才能說的上話。這期間,美國不少向烏克蘭開空頭支票,或者在話語權上為烏克蘭站臺背書,但是烏克蘭和俄羅斯開始討論解決問題的時候,美國又要策劃新的烏克蘭和俄羅斯的仇恨了。


詩人的眼睛83314


從目前的情況看,烏克蘭在這場俄烏在刻赤海峽的衝突中扮演所謂受害者的角色,並向北約求援希望其派遣軍艦支持烏克蘭。但需知烏克蘭僅僅是北約夥伴國而不是成員國,北約也還沒有回應烏克蘭的要求。美國和北約雖然都譴責俄羅斯,但未必會真的為了烏克蘭就從口頭譴責走向真槍實彈。

俄烏在克里米亞事件上結下樑子之後,新一輪摩擦的源頭是25號烏方海軍3艘船隻駛向刻赤海峽途中在黑海某海域遭俄方攔截和扣留。這3艘船隻當時想要途經刻赤海峽駛入亞速海。刻赤海峽連接黑海和亞速海。這一海峽位置敏感在於,克里米亞半島與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分別位於海峽的西側和東側。

從歐洲國家的表態來看可謂十分謹慎。俄烏海上爭端發生多日,歐盟在聲明中彰顯集體立場,但沒有提及對俄羅斯追加制裁的可能性。其中,波羅的海三國以及波蘭、英國支持歐盟對俄羅斯採取更加強硬立場,但德國、法國強調緩和局勢,而意大利、塞浦路斯、希臘等國長期以來呼籲對俄軟化立場。 從這次事件來看,估計還是俄烏持久對峙過程當中的又一個片段。對於俄羅斯來說,克里米亞歸屬於俄羅斯的問題肯定是不容置疑的,俄羅斯不會容許烏克蘭的任何挑釁行為。

所以,儘管烏克蘭總是想博取西方同情,美歐的確也站在烏克蘭這一邊,但口頭支持和真的為烏克蘭費力動手恐怕又是兩碼事了。


微言穎義


不是應該說是美國敢不敢,而是會不會的問題。美國對於烏克蘭波羅申科製造的這起黑海對峙事件,特朗普是表現的冷淡,但又不得不表態,當11月25日發生黑海對峙事件後,直到27日特朗普才算表達了,“不喜歡俄羅斯與烏克蘭這樣的事情,他要與歐洲領導人就此展開合作。”而美國最有力的回應則是來自於聯合國代表黑莉的表態,“俄羅斯的行為是令人髮指並且是非法行動”。這也是美國最強硬的聲音。可見美國的態度並不是想要讓烏克蘭與俄羅斯打起來。

在西方主要國家和組織都對俄羅斯扣押烏克蘭船員一事表示譴責,並且呼籲俄羅斯放人。本打算跟普京在阿根廷G20上見面的特朗普,在最後臨行前卻取消的會務。這也算是特朗普對烏克蘭事件的最強反應。但是這不代表美國是在怕俄羅斯,而只是美國的一種戰略考慮。那麼我們看看美國會不會為了烏克蘭而出兵呢?

一,美國的東歐戰略,美國最核心的戰略就是全球霸權主義。而俄羅斯正好是一條道路上的絆腳石,那麼粉碎這塊絆腳石就成為了美國的目標。但是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龐大核武器,這就決定了美國不能跟俄羅斯玩命,那樣對美國來說不划算。因此美國在任何與俄羅斯的衝突中都儘可能的避免與俄羅斯的直接對抗。



那麼在東歐方向上,美國就利用北約的不斷東擴,不斷的吸納前華約成員國,這樣就大大的擠壓了俄羅斯的生存空間。不斷的利用美國所主導的西方輿論,擾亂東歐國家社會穩定,鼓吹西方國家生活。自然就給在經濟上困苦的國家,帶來了極大的吸引力。而烏克蘭就是這樣的國家,因此為烏克蘭危機奠定了基礎,所以動盪的烏克蘭是在所難免的。可是美國戰略是避免與俄羅斯直接的軍事衝突,那麼烏克蘭挑起的對峙事件,如果美軍介入,會導致烏克蘭更加冒險的舉動,進而讓美國被綁架在烏克蘭的戰車之上,美國會那麼做嗎?



二,軍事實力上,美國對於烏克蘭的兵力狀況十分了解,根本就不是俄羅斯的對手。烏克蘭總兵力才25萬絕大部分還都是陸軍,而且烏克蘭陸軍的素質實在是低下,整個世界幾乎就是烏克蘭的逃兵是最多的,可想而知軍隊的戰鬥機,烏克蘭的空軍也都是繼承了蘇聯的資產,不過真的擁有戰鬥機,而又先進的幾乎沒有。海軍方面只剩下30艘小艇,而之前分得18.3%的黑海艦隊都已經退出戰役,或者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的時候叛逃到俄羅斯。烏克蘭的整體軍事實力,差距太大了,美國也不可能用自己武裝讓烏克蘭強大,。那麼怎麼對付俄羅斯呢?烏克蘭根本就沒那實力。那美國又怎麼會給烏克蘭當這個擋箭牌呢?





三,在經濟上烏克蘭是一塌糊塗,沒本沒有能力支撐任何的的衝突。同時國內的企業紛紛倒閉,弄得國民怨聲載道。就連烏克蘭最好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都已經讓波羅申科給弄倒閉了,而安東諾夫飛進製造廠,同樣面臨著被波音收購的命運。烏克蘭一點經濟都沒有,國家軍費低的可憐,拿什麼跟俄羅斯作對。那這個時候你讓特朗普來給烏克蘭買單嗎?這不是做夢呢嗎?特朗普本身就在為美國花錢太多而犯愁呢,你讓特朗普自己掏腰包來保衛烏克蘭?這不是笑話嗎?波羅申科更是大言不慚的要讓美國像波蘭一樣在烏克蘭也駐軍,美國怎麼會那麼傻聽烏克蘭擺佈?



四,波羅申科製造這些危機也只不過是為了2019年3月的烏克蘭大選,為了製造一定的危機進而掌控國內的局勢,用非正常的套路打壓政治對手。畢竟波羅申科的民調支持率只有不到8%,這幾乎都很難進去第二輪選舉。那麼美國既然知道波羅申科的政治目的,那麼美國就沒必要過分擔心波羅申科的行為,只有在波羅申科真的要做過格的事的時候,才會控制波羅申科。美國看住烏克蘭這條惡犬還是沒問題的。


所以這件事,俄羅斯方面是否會放烏克蘭船員,美國都不會出手的,最多美國就是多向俄羅斯呼籲而已,而是否釋放烏克蘭的船員,全在烏克蘭對待俄羅斯的態度上。但是想要利用這事綁架美國,為了烏克蘭這事而損害美國的利益,這是美國特朗普政府不會幹的,也是美國國會不會幹的。波羅申科也只是為了美國可以利用擾亂俄羅斯的馬前卒,不是美國要受烏克蘭擺佈,這就是事實。


淡然小司


美國可能口頭支持烏克蘭,不可能真正的軍事力量干涉。

因為空頭支票開起來容易,不需要小錢錢,而且對於特朗普來說可進可退,畢竟這位房產大亨說話從來不會一言九鼎,更不能一字千金。商人的本質讓他只看到眼前利益,只看到小錢錢,簡直和烏克蘭的巧克力大佬波羅申科一樣一樣的,一樣的目光短淺。

一、烏克蘭沒有豐厚的眼前利益可以貢獻給美國

既然大家都是商人,那就談利益吧,烏克蘭沒有豐厚的眼前利益可以貢獻給美國。無利不起早的特朗普為了不交會費可以退出各種國際組織,國際協定,自然是利益至上的。

二、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國,不是美國傳統盟友,美國及北約眾國沒有救他的義務

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美國以首的北約不可能冒著和俄羅斯大打出手的危險而去軍事支持烏克蘭。更致命的是北約已經不是原來的北約了,甘心做美國馬前卒的小弟恐怕沒幾個了,法國嗎?英國嗎?恐怕馬克龍,和特蕾莎.梅再也不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跟班了。

三、熊口救人,白頭鷹還沒那麼膽量。

即使烏克蘭真是美國鐵哥們,特朗普也不可能不要老命去俄羅斯中短程導彈的完全覆蓋下,去支持烏克蘭,房產大亨的特朗普畢竟還是比巧克力大王的波羅申科看的遠一點。


美國能做的就是忽悠波羅申科、譴責普京,順便看戲。脾氣上來了,拉著歐盟對俄羅斯繼續制裁一通。畢竟,藉口是現成的嘛。


水鏡時評


烏克蘭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一直要拉攏的對象,在許多問題上西方國家都是站在烏克蘭的立場上,包括在這次刻赤海峽的衝突上。烏克蘭和俄羅斯在與西方的關係上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實際上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想與西方建立良好的關係。


美國每一年都會向烏克蘭提供不少軍事援助,其中就包括軍事裝備和資金等,西方國家拉攏烏克蘭的用意非常明顯,這就是制衡俄羅斯。烏克蘭和俄羅斯有漫長的邊界,西方力量通過烏克蘭就能夠儘可能的靠近俄羅斯,這會給俄羅斯很大的壓力。

烏克蘭與俄羅斯在刻赤海峽上的衝突是一個必然,這是在於克里米亞如今是俄羅斯控制的區域,烏克蘭雖然反對但是無濟於事,而且隨著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隨之帶來了刻赤海峽歸屬的爭端,俄羅斯通過與烏克蘭的衝突已經表明了俄羅斯的態度。



美國在這次烏克蘭和俄羅斯刻赤海峽的衝突後只是派出了RC-135戰略偵察機進行了抵近偵察活動,除此之外就是口頭上的支持了。美國不會為了2艘小炮艇和俄羅斯大動干戈的。


航空視界


美國出頭幫助烏克蘭對俄發動戰爭,這種可能幾乎為零。如果美國想為哪個國家出頭,除非其中利益很大。美國打仗,哪一次是自已單挑?都是扯上盟國打群架。象俄羅斯這樣的國家,美國不敢硬碰的,否則會無法收拾 。美國是富人領導國家,到時窮人是不願意為富人送死的,就象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時,中國老百姓無動於衷,因為老百姓認為燒再多都是皇帝家的,與自己沒半毛關係。所以,美國人聰明得很,不會傻到為別人兩助插刀而丟掉百年創造的幸福生話?


秦璽家


什麼叫不敢,什麼叫敢,這是賭博,用來預測未來,根本就行不通。

美國為什麼,就不可以抓捕一些俄羅斯間諜,用來交換條件,以人換人。

預測未來往往會犯下致命性錯誤的,誰也無法敢講自己是絕對正確的選擇。

不然還會有國家,去發動世界大戰,明知會輸掉戰爭,誰還敢去發動世界大戰。

所以預測未來往往會犯下致命性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