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為什麼要求北約組織在其土地上部署長久性軍事基地呢?

幸福地帶2


11月25號,由烏克蘭海軍三艘小型艦船組成的編隊從敖德薩港出發,計劃駛往位於亞速海域上的馬裡烏波爾港;但該編隊在經過刻赤海峽時與俄羅斯海軍爆發衝突,烏海軍船隻在經歷被警告、攔截、撞擊後最終被扣押……

就在該事件爆發三天後,烏克蘭權利層相關人士透露:波羅申科政府正在積極尋求美國和北約的幫助,甚至希望美國在烏克蘭境內能設立一個完全的、永久性的軍事基地!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烏克蘭免遭俄羅斯威脅!

如果此番意圖確實系波羅申科所言或所期待,那不得不說烏克蘭正在經歷一個只會病急亂投醫的低端政治家!在筆者看來,邀請美國在烏境內設立永久性軍事基地,對於俄烏關係只會火上澆油,而且很可能讓烏克蘭玩火自焚!

我們從歷史角度來看,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可以說是同宗同源,但為何最終會演變為反目成仇的境地?一個巴掌拍不響!蘇聯解體後,每一屆烏克蘭政府都要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東西陣營的選擇!

正是因為棘手且敏感,所以烏克蘭歷屆政府都會謹慎對待,如果不能百分之百的確定自身的安全,那寧肯保持表面上的中立!也是因為政治家們的猶豫不決,脫離蘇聯後的烏克蘭國內局勢並不穩定。

時間來到2011年11月下旬,彼時任烏總統的維克托-亞努科維奇決定暫緩入歐的步伐,轉而加強同俄羅斯及獨聯體國家的合作。這一舉動瞬間惹惱了烏國內的入歐派,示威遊行接踵而至……要求亞努科維奇下臺的呼聲日益高漲。

次年2月,亞努科維奇黯然離開,在西方勢力的支持下烏克蘭隨即組建臨時政府。此時的烏克蘭已開始逐漸排斥俄羅斯;全面親西的路線不僅惹惱了俄羅斯,而且進一步激化了烏克蘭內部的矛盾對立,克里米亞隨即公投入俄……兩個月後,波羅申科順利當選新一任烏總統。

綜述來看,俄烏關係惡化雖然不可忽視西方的干預,但打鐵還需自身硬,烏政府的曖昧立場給了對方可趁之機!當下的俄羅斯原本就已經被北約層層圍困,烏克蘭的倒戈更是往普京傷口上撒鹽。在這方面,筆者倒覺得白俄羅斯不失為烏克蘭可參考的範本:自知誰都惹不起,索性左右逢源……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俄羅斯《消息報》11月28日的披露的消息可靠嗎?我覺得可靠。烏克蘭為了挑釁俄羅斯,計劃美國在烏克蘭本土設立永久性軍事基地。目前烏克蘭議員和有關人士,在政治層面與美國談,又希望在法律層面形成事實。

為什麼烏克蘭波羅申科政府希望美軍在


烏克蘭土地上部署軍隊,建立基地呢?

第一,波羅申科政府是親美反俄政府,波羅申科之所以能夠成功通過顏色革命,改變烏克蘭獨立的航程,走上總統崗位,與美國歐洲的大力支持,特別是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第二,本次民調波羅申科獲得7.9%支持率,是所有候選人墊底,暴露了波羅申科執政期間,克里米亞地區從烏克蘭分離出去,頓涅茨克地區動亂不堪,不僅反應了波羅申科執政無力,而且也說明了波羅申科執政無方。只有挑起俄烏衝突,才能有效轉移視線,掩蓋執政無力的事實。

第三,因為美國是北約的主導者,美軍駐紮在烏克蘭,可以拉大旗作虎皮,可以極大限制俄羅斯發展,同時可以加強同北約的聯繫,為烏克蘭加入北約創造條件!

第四,波羅申科總統認為邀請美軍在烏克蘭國土建立永久性軍事基地,可以隨時調遣美軍與俄羅斯對壘,隨時可以發動北約對俄羅斯軍事圍攻,從而烏克蘭掌握更大的戰略主動權。其實,烏克蘭的想法比較幼稚可笑,幾乎等於與虎謀皮,引狼入室,請神容易送神難!是飲鴆止渴風險增大!這個現象等於1969年蘇聯部署導彈到古巴,出現深刻的導彈危機!幾乎可以說不是如意算盤,而是把算盤打得太精明瞭,正應了一句古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聰明反被聰明誤!”

第五,美國絕對不會輕易上當。因為美國也知道這樣做,必然俄羅斯會竭盡全力制止惡劣情況發生。俄羅斯也不會允許烏克蘭想法得逞!美國只是利用烏克蘭緩解中東敘利亞的戰略壓力,絕對不會充當烏克蘭擋子彈的一枚棋子!

最後,波羅申科能不能在明年三月搬回一局,成功掩蓋自己似乎發現烏克蘭經濟,把烏克蘭人民的生死置之度外,把烏克蘭的根本利益拋擲腦後,我覺得概率極地低。從目前的情況看,烏克蘭人民已經覺醒,知道走中立路線也許是最為正確的選擇!目前女候選人季莫申科遙遙領先的支持率就是最高最好的證明!


錦繡中華一捧土


自2014年克里米亞被俄羅斯非法侵佔以來,烏克蘭對俄羅斯一直恨之入骨。想方設法尋求美國及北約的保護,而且竭盡全力謀求加入北約來對抗俄羅斯,從而消除來自俄羅斯的威脅,確保自己的領土不再被俄侵佔,保護自己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剛剛發生的刻赤海峽事件,烏克蘭船隻被扣,士兵受審。烏克蘭要求俄放人放船,俄羅斯不但不放,還通過審訊判決了烏克蘭士兵被拘押兩個月。烏克蘭宣佈全面進入戰時狀態,俄羅斯也調集軍隊戰車布暑到了烏克蘭邊境。俄烏戰爭一觸即發,局勢急劇惡化。

烏克蘭很想收回克里米亞,打擊烏東部分裂勢力,保證領土完整。但烏克蘭也深知單靠自己的武裝力量無法與俄羅斯抗衡。一直想加入北約,借北約來抗衡俄羅斯,使俄羅斯不敢再找藉口或理由分裂烏克蘭。

所以,烏克蘭一直在創造一切有利條件,為加入北約鋪路。烏克蘭認為只有加入北約,讓北約把軍事基地建在烏克蘭領土上,才能起到震懾俄羅斯,使其不敢輕舉妄動舉兵入侵烏克蘭。因為透過克里米亞事件,烏克蘭深知自己最大的威脅是俄羅斯。


田園山水6


烏克蘭為什麼要要求北約組織在其土地上部署永久性的軍事基地呢?其實原因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烏克蘭希望能夠緊緊的拉住北約組織作為自己的靠山,希望能夠背靠北約組織和美國,來對抗俄羅斯。所以,如果一旦北約組織在烏克蘭境內部署了永久性的軍事基地,那麼,對於烏克蘭來說,就有了自己的依靠。所以,烏克蘭才會邀請北約組織到自己的土地上來,部署永久性的軍事基地。


實際上,烏克蘭和俄羅斯相比,實力懸殊實在太大,完全不是一個等量級。烏克蘭是不能夠和俄羅斯進行正比的,更不能夠對俄羅斯形成對抗,俄羅斯對於烏克蘭來說,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大山。所以,烏克蘭才會急切的希望能夠得到北約組織的支持。希望得到北約組織的支持,最大的方法就是,不如讓北約組織直接在烏克蘭的領土上部署自己的永久性軍事基地,以此來保障自己的安全,也能夠保障俄羅斯不能夠對烏克蘭進行侵略。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烏克蘭方面邀請北約在烏克蘭土地上部署永久性軍事基地的想法,其實早在顏色革命時期就已經成為當時就已定註定了,又或者是這些通過顏色革命上臺的政客們的共同長期目標,當然關鍵是這個目標也與以美國為首的的西方在東歐戰略契合!



對於烏克蘭當局而言,加入北約,以北約的安全防禦系統為保護自己的安全保障,並進一步加入歐盟,獲得歐盟對不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援助、政策優惠和市場準入,從而使烏克蘭經濟發展起來!



對於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可以獲得烏克蘭嵌入俄羅斯核心腹地的威懾前沿,及掌控俄羅斯重要的南方出海口和物資貿易通道,從而徹底的將俄羅斯關進包圍圈內,並斷絕俄羅斯未來可能的擴張!當然也會刺激俄羅斯強烈反彈,這種被逼到死衚衕近乎絕望的反彈和報復,恰恰是美國為首需要的口實!那麼一個隨時都可能破釜沉舟爆發的俄羅斯,絕對是歐洲的巨大威脅!有了這個威脅,起到維護歐洲安全的北約組織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那麼德法為首的的歐盟若在北約內繼續消極怠工,就成了惹怒歐洲各國及民眾眾矢之的!



北約、英國和烏克蘭為代表的原華約/蘇聯加盟國,如今已經加入北約或者即將加入北約的,如今都面臨一個尷尬的處境,隨著以德法為首的歐盟逐步的形成合力,實際上在北約組織和歐洲地區,形成了以美國與歐盟為力量中心的二元機制,英國遊離於歐盟與北約之間,北約的核心決策他混不上,歐盟他也不是創始國和核心國家,因此在整個歐洲地區就形成了一種很有意思的多方力量博弈的局面,以英國、北約和烏克蘭為一方的國家,試圖一直強勢圍堵刺激俄羅斯,而歐盟則相對比較溫和,甚至有些時候還有冷眼旁觀的意思,而美國又有所不同,美國的真實戰略用意是繼續壓制整個歐洲,北約只是其中的一個工具!



因此從北約總部的視角來看,是最為歡迎烏克蘭的投誠的,這幾乎關乎北約的存亡危機,烏克蘭投誠帶來的東歐激烈博弈,讓北約的合理存在有了保障!



但是美國卻不大可能直接在烏克蘭設立軍事基地,那樣一來,美國就成了直接支持烏克蘭與俄羅斯對抗的角色,而且未必能夠獲得預想的目標!


涇水書生


烏克蘭為什麼要求北約組織,在其土地上部署長久性軍事基地呢?

11月25號,由烏克蘭海軍三艘小型艦船組成的編隊從敖德薩港出發,計劃駛往位於亞速海域上的馬裡烏波爾港;但該編隊在經過刻赤海峽時與俄羅斯海軍爆發衝突,烏海軍船隻在經歷被警告、攔截、撞擊後最終被扣押……

在該事件爆發幾天之後,高層人士透露:波羅申科政府正在積極尋求美國和北約的幫助,甚至希望北約或美國在烏克蘭境內能設立一永久性的軍事基地!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烏克蘭免遭俄羅斯威脅!

如果波羅申科所言或所期待,只能說烏克蘭正在由一個幼稚的總統掌管著命運!邀請美國或北約在烏境內設立永久性軍事基地,只能使俄烏關係更加緊張,甚至東部的戰火會蔓延到全境,國內局勢會更加動盪。

蘇聯解體後,每一屆烏克蘭政府都要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東西陣營的選擇。2011年11月,時任烏總統的維克托-亞努科維奇決定暫緩入歐的步伐,轉而加強同俄羅斯及獨聯體國家的合作。他的主張,間惹惱了烏國內的入歐派,在境外勢力的支持下,搞起了橙色革命運動,亞努科維奇黯然下臺。在西方勢力的支持下,烏克蘭組建臨時政府。烏克蘭已開始逐漸排斥俄羅斯;全面親西的路線不僅惹惱了俄羅斯,並且進一步激化了烏克蘭內部的矛盾激化,克里米亞隨即公投入俄。之後東部兩個州也宣佈獨立。

烏克蘭要求北約或美國在其境內,部署長期的軍事基地,只能加劇俄烏矛盾。另外這也是烏克蘭的一廂情願。首先軍事基地的部署,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烏克蘭的經濟本來就不景氣,再出資幫助北約建設基地,會引起國內民眾的不滿,引發矛盾。而北約和美國也是算盤打的噼啪響,得不到利益的事情是不會做。

另外北約和美國也要充分的考慮俄羅斯,部署長久的軍事基地,俄羅斯會有什麼樣的反應?畢竟俄羅斯只有烏克蘭這塊軍事緩衝地。失去最後這塊屏障,俄羅斯就要直接面對北約,我想俄羅斯會盡全力阻止烏克蘭這一想法的實施。


風雨兼程170983658


這個當然和韓國養著美軍是一個道理,借洋兵自重。

外軍軍事基地在許多地方都有,不是啥新鮮玩意,尤其是一些戰略位置好的國家,就像吉布提一樣,外國軍事基地多如牛毛 。

具體到各國又各有不同,具體分為三類。

第一類,請人家來的。這一類以韓國,波蘭,吉布提這些國家為代表。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對自身國家安全和自身軍事力量極度的不信任,因此求人家來駐軍,好給自己撐腰,或者國內實在太窮,就藉機賺點外快。

第二類,愛來不來的。這一類以北約國家為代表,他們二戰之後加入北約,國內多少都有美國駐軍和基地。但如今和平成了主流,歐洲大戰幾無可能,這類基地也就變成了可有可無的存在,只是礙於條約和麵子還維持著。

第三類,不請自來的。這一類以日本為代表,他們的共同點是,對自身安全比較自信,然而由於歷史原因存在外國駐軍,趕又趕不走,就像沖繩的莆田見基地一樣(當然都是日本自己作的)。

無論什麼樣的外軍基地,其實都是對國家主權的侵害,外軍基地無異於國中之國,駐紮的外國軍人也不是省油的燈,關係好時擾亂治安,關係不好了就直接變成了侵略者的跳板。

因此我國老一輩革命家不許別國在中國駐軍,是極為明智的。


漁陽戍


11月25日爆發的刻赤海峽事件,導致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張,也促使北約入駐烏克蘭成為了熱門話題。


  • 刻赤海峽事件基本上都已經瞭解,就是烏克蘭三艘軍艦從黑海西北部敖德薩趕赴刻赤海峽,準備通過刻赤海峽進入亞述海的馬裡烏波爾港,但在通過刻赤大橋的時候,俄羅斯以烏克蘭艦艇攜帶武器炸藥而拒絕其通過大橋,隨後雙方發生對持,在衝突中,俄羅斯向烏克蘭軍艦開火,並最後扣留了2艘軍艦,1艘逃離。據悉,在對持中,俄羅斯出動了2架K52直升機在高空偵測,2架蘇25攻擊機底飛經過大橋壓制。顯然,從衝突中可以看出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刻赤海峽地區的軍事部署密實和應急機制完善。


  • 隨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表示,有證據表明俄羅斯正在向俄烏邊境增加兵力,試圖奪取位於亞述海沿岸的馬裡烏波爾等等地。於是在烏俄交界的東部地區啟動戰備狀態。
  • 而實際上俄羅斯也為了防止烏克蘭藉此事件向烏東部分離地區展開進攻,在邊境地區增加部署了兵力。並向克里米亞半島增加了一個S-400防空系統外,還在俄羅斯向克里米亞的刻赤海峽北部地區部署了巴爾-E(Bal-E)機動式岸基導彈系統,該系統搭載天王星反艦導彈。其射程足以覆蓋整個刻赤海峽。據悉俄羅斯在與日本有爭議的北方四島也部署了該款系統。



暫時整個北約國家除了在外交上替烏克蘭發聲之外,在軍事上暫未採取行動。倒是反俄急先鋒,波蘭第一時間向烏克蘭助拳,向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邊境增加部署了一個裝甲師。

克里米亞事件之後烏克蘭就徹底倒向了西方,其軍事力量在整個烏克蘭危機中被進一步削弱,已經完全無法獨自面對俄羅斯的戰爭機器,只得求助於北約。

克里米亞事件不僅使烏克蘭失去了對克里米亞半島的控制,而且由於俄羅斯扣押了烏克蘭海軍的主力戰艦,導致烏克蘭海軍基本上喪失了大半的戰鬥力,目前烏克蘭海軍據悉只有6500人左右。而烏克蘭政府和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等地持續多年的戰爭促使烏克蘭軍事力量進一步被削弱。顯然無論是在海上維權還是路上分離區收復中,烏克蘭都是無法與俄羅斯抗衡的。


烏克蘭危機之所以爆發就是因為內部在東西方向看齊存在分歧,隨即矛盾衍變為衝突,又同時被外部力量利益,導致形成此間的局面。當俄羅斯確定烏克蘭要離開,投入西方的懷抱時,便不再懷有兄弟之情,獲取烏克蘭的東部地區,建立一塊俄羅斯和北約之間的緩衝區,則成了俄羅斯的目標。

而烏克蘭,顯然除了尋求北約的庇護,別無選擇。北約之所以在蘇聯解體後還存在,並且不斷地東擴,就是因為對付和防備俄羅斯。而俄羅斯,在西部地區部署大規模的軍事力量,也是為了防備北約。但實則北約和俄羅斯互相制約,雙方誰都避免和對方擦槍走火,正面接觸。所以基本上北約搶走東歐一塊地盤,俄羅斯就向後退一步,俄羅斯出兵守住一塊緩衝區,北約也就停下腳步。

所以在烏克蘭的認知裡,一旦將北約力量引入烏克蘭,俄羅斯懾於北約軍事力量,將不再貪圖烏克蘭。甚至在北約的扼制下,俄羅斯還能吐出克里米亞和烏東部地區。正是源於上述認知,烏克蘭才不留餘力的向北約邁進。


但烏克蘭不曾考量的是,其自身作為俄羅斯最後一塊的戰略緩衝區,俄羅斯豈能甘願被北約把持。而北約懾於俄羅斯這種退無可退的困獸之怒,豈敢真正將烏克蘭納入北約,軍事介入烏克蘭。恐怕北約正真的意圖是,讓烏克蘭淪為炮灰,與俄羅斯殊死搏鬥,持續削弱和消耗俄羅斯的國力吧。


中評軍事


11月25日刻赤海峽衝突發生,僅隔兩天的時間,28日,烏克蘭政府就向北約求救,無疑是一次試探,就像電影《南征北戰》中的李軍長:“張軍長,我是李軍長,快伸過手來拉兄弟一把!”那邊答道,“請堅持最後5分鐘……”但和李軍長不同,烏克蘭懇求美軍來建基地,是帶著遞投名狀性質的試探。但是,波羅申科實在是不聰明,先挑起了事端,再遞投名狀,明擺著是要拉美俄在他的地盤上打一仗。或許他還沒明白俄羅斯為什麼要和他翻臉,只想著去乞求美國和北約來保護。


當然,這兩天也他看明白了,他挑起的事端,已經引起了西方國家的注意,並且一邊倒地聲援他,這也能讓他心裡一熱,索性就來個一勞永逸,戒嚴、練兵、渲染俄羅斯“入侵”等等,打出了悲情牌。懇請美國,何嘗不是利用他自己一半猶太血統的身份,沒準美國人會答應他。這大約就是一個不成熟的、幼稚的政客的表現。正如他的外交部長克利姆金認為,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能力有限沒法不靠西方。可能最近一段時間,烏克蘭高層在外事活動中,使用的字眼最多的就是“俄羅斯侵略”!


那麼,為了反抗“侵略”,向西方搬兵求救,不但不丟人,好像還挺“仗義”,至少比波蘭總統杜達要理直氣壯!怎麼說呢——70後的波蘭人不成熟,波羅申科一個60後也幼稚可笑!還是普京這個老50後滑頭。據海外網消息,俄媒26日報道,俄羅斯港口官員透露,俄羅斯已重新開放了克里米亞半島附近的刻赤海峽,目前該區域已恢復通行。據稱,烏克蘭船隻除了接受列行檢查外,也通行無阻。普京壓根就沒給西方那幫比他還滑的老滑頭們有過激反應的機會。

過後,估計西方那些老北約們得給波羅申科好好上一課,告訴他光遞投名狀不行,國內問題沒解決,烏克蘭東西還處在戰爭狀態,又與俄羅斯劍拔弩張,這個時候北約要是出兵幫他,那就壞了規矩,更不用說建立永久性基地了。

據烏克蘭消息人士表示,(烏克蘭、美國)目前正在幕後談判,試圖向華盛頓解釋建立軍事基地的必要性。這在烏克蘭人看來當然有必要性了,因為他們“無法完全確保國家的長期安全”。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波羅申科政府的失敗?同樣是親西方政權,尤先科時代為什麼沒出現他的這些情況?


目前看來,波羅申科所做的一切,只換來了他的那些“高貴夥伴”們的同情和聲援,救兵是搬不來了,他還得堅持“最後五分鐘”!


燕北林叢


烏克蘭要求北約組織在其國土上佈署長久軍事基地,當然是為了烏克蘭的安全。這是沒有疑義的。

但這樣做正確嗎?能保證烏克蘭的安全嗎?顯然是不能的。而且很可能起相反的作用。

首先,如果烏克蘭這樣做了,就是和俄羅斯徹底對著幹了。俄烏關係現已相當不好,再在烏克蘭駐北約軍隊,兩國關係將進一步惡化。其後果是非常危險的。

其次,讓北約駐軍保護,便要受北約制約。烏克蘭政治經濟本已一團糟。如此一來,更是雪上加霜,以後必會更加混亂,難以恢復。

所以,烏克蘭此舉是病篤亂投醫,做繭自縛。

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